今(2022)年冬季來得晚,但一來就讓蓮霧難以招架,屏東夜溫低至 10℃以下,蓮霧深受其害,落果率平均 30%,且果實甜度與色澤都不好,農民感嘆「今年想找到高品質的蓮霧可能比較難」。據農委會最新統計(12/27晚間),寒流已經造成蓮霧超過 4000 萬元的農業損失。
近年氣候變遷劇烈,農民表示,先是秋季的高溫讓蓮霧果樹不易蓄積養分,難以在冬季時供應給果實,加上今年寒流降溫明顯,落果更嚴重。此外日夜溫差變大,也讓蓮霧容易裂果。研究員呼籲農民儘快採收,仍掛果的則可藉由灌溉維持土壤溫度。
寒流重創蓮霧生產,過年恐難有優質蓮霧
根據農委會最新公布的農損資料,截至 27日下午 5 點,12 月中旬出現的寒流估計造成農損達 5048萬元,受害面積約 297公頃。受損區包含屏東、高雄、嘉義與彰化,其中屏東受害最大,占目前農損金額的 80%以上。而最主要的受害作物則是蓮霧,受損面積即達 266 公頃,農損約 4084 萬元,其次為棗936萬元。
屏東是蓮霧的最大產區,栽種面積超過 2000 公頃,產季能從年底至隔年夏季。屏東佳冬鄉農會總幹事林淑玲解釋,鮮紅的蓮霧在國內是討喜的水果,蓮霧農民會調節產季,讓原本為熱帶水果的蓮霧能在農曆年節供應,不過也因此要承擔寒流產生的寒害風險。
目前超市等通路陸續出現蓮霧,末端售價並未有太大變動,不過台灣蓮霧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呈祥表示,多數受到寒害、商品價值較低的蓮霧不會流入販售通路,頂多只會在鄉下的傳統市場販售。另外,自元旦到農曆年之間,預估低溫會持續影響蓮霧生產,年節想要找高品質的蓮霧恐怕有難度。
秋天高溫消耗果樹營養,日夜溫差大加劇裂果情況
今年寒流來得晚,不過溫度驟降極快,多數屏東鄉鎮夜溫低至10℃ 的情況已超過一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賴榮茂表示,蓮霧不耐寒冷, 遇到 10℃ 左右的低溫,就可能出現落葉、落果等寒害現象。如果原本樹體營養不足,或恰逢果實六、七分熟的敏感期,蓮霧落果情況會更嚴重。
陳呈祥說明,蓮霧落果後縱使盡快撿起販售,價格也會非常差,等同失去商品價值,預估目前蓮霧落果造成 30% 的損失。另外蓮霧縱使已經套袋、成熟度較高,遇到低溫逆境仍會降低甜度與外觀顏色,「售價至少差兩成,甚至直接砍半」。而且消費者購買蓮霧後,因為顏色、甜度造成觀感不佳,也會連帶壓低後續的蓮霧價格。
冬季難免出現寒流,造成蓮霧出現農損,不過近年氣候變遷劇烈,讓蓮霧農都越來越難維持蓮霧量質。陳呈祥解釋,通常生產蓮霧,農民會預估半年的準備期,補充果樹的營養,讓蓮霧產果時有足夠養分。不過今年下半年,至 10 月以後氣溫仍居高不下,蓮霧不斷抽梢萌芽,反而耗損果樹的養分,等到近期氣溫劇降,寒害就更加嚴重,「就像是儲蓄提早消耗掉,就無法臨時提領」。
除了長期的氣候變化,日夜的劇烈溫差也會影響蓮霧品質。林淑玲說明,以往冬季出現寒流,屏東也不一定會出現 10℃ 以下的低溫,但今年寒流不僅夜溫出現個位數,白天回溫後的氣溫也比往年高。日夜溫差變大,導致蓮霧裂果更明顯,產生很多商品價值低的格外品,若寒流沒有趨緩的跡象,「接下來樹上有蓮霧的農民都避不過災損」。
持續注意蓮霧寒害,維持土溫、減少蒸散
目前屏東低溫仍在持續,賴榮茂分析,蓮霧的寒害症狀通常需待氣溫回升 24 小時之後顯現,實際災害程度可能還在累積。他建議蓮霧農,為了防止寒害影響果實品質,蓮霧成熟度已經足夠就儘快採收;至於還在樹上掛果的蓮霧,則可以用溫度較高的地下水灌溉,維持果園土壤溫度,紓緩低溫造成的損害。
陳呈祥則分享,有農民嘗試在蓮霧套袋後,在樹上覆蓋遮光 40% 至 60% 的黑網,發現蓮霧寒害症況相對輕微。他認為可能是藉由黑網降低白天蓮霧葉片蒸散,減緩果樹水分消耗量,以免根部因為土壤回溫較慢、無法供應充足水分而加劇寒害情形。他希望農政單位可以協助試驗,讓蓮霧農藉此降低災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