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裸賣行不行01》全聯、家樂福試辦:瓜果根莖YES,葉菜NO,銷量增但耗損也增

生活減塑已逐漸成為大眾日常,但各式蔬果在超市展售時卻都穿上了塑膠外衣。環保署自 2002 年起推行塑膠減量,並階段性擴大管制與適用對象,去 (2022) 年 9 月更邀集全聯、家樂福兩大生鮮通路試辦蔬果裸賣專區,欲進一步降低塑膠包材使用量。不過推行蔬果裸賣將涉及整個農業產銷鏈的調整與變革,牽一髮而動全身,裸賣蔬果到底行不行?成為各方議論焦點。

《上下游》採訪生產者、運銷端、通路商、消費者與官方代表,一起探討這條「蔬果減塑」之路。

環保署與全聯、家樂福兩間國內重要生鮮蔬果通路,於2022年9月起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專區(攝影/蔡佳珊)

農民:蔬果裸賣看品項,葉菜類有保鮮難關

「大家其實都很想環保、減塑,但蔬果裸賣有很多的困難,很多菜沒辦法裸賣原因在『保鮮』」,台南青農聯誼會第五屆會長、小善心農場負責人許玉靜解釋道。

瓜果根莖類未包裝仍能維持基本的品質與鮮度,但葉菜裸賣難度很高,許玉靜指出,沒有包裝的葉菜只要吹到風或太熱、太冷,都很容易變醜和失水,隔天鮮度會大幅降低,且就算運輸全程冷鏈,大菜籃也必須包上大塑膠袋封緊以免水分散失,「葉菜有包、沒包的保鮮程度真的差非常多,生命週期一定會縮短超過一半」。

傳統市場為何可以裸賣蔬果?許玉靜表示,關鍵在多數蔬菜會當日賣出。但賣場通路的蔬果會在架上陳列兩、三天,店內又有冷氣,「我相信賣場通路不太敢裸賣,因為耗損實在會非常大,應該很少人敢做」。

傳統市場的蔬果因流通速度較快,清晨進貨中午出清,較無失水等問題,多採裸賣形式販售(攝影/馬振瀚)
超市冷氣全時段運作易造成葉菜枯萎失水,貨架空間有限,又必須將有機、產銷履歷蔬果明確區隔,難以全面推行裸賣(攝影/馬振瀚)

集貨包裝業者:消費者需先改變東挑西揀的習慣

「裸賣當然可以省掉包材跟人力費用,問題是後端要承受損耗」,旭暘科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供應家樂福包裝蔬菜,並負責代運全聯的包裝蔬菜,總經理林琪鏵表示,一般通路 250 公克一包的蔬菜,包材加人工的成本約落在 4 元上下,確實佔售價一定比重。不過若因推動蔬果裸賣,拿掉塑膠包裝之後卻造成損耗增加、毛利大降,「省的錢如果比不上耗損,後端當然不願意嘗試」。

台灣消費者挑選蔬果的習慣,經常是「捏一下、拔一葉」,林琪鏵指出,若葉菜裸賣,平均耗損可達四成,但耗損也要看蔬菜種類,「小白菜大約會多三成,如果是茼蒿,消費者拿起來一挑一甩,很快就會枯萎爛掉,耗損會到七成」。他又以外表相對耐操的牛番茄、黃瓜與茄子為例,正常情況下,這些品項不管怎麼挑,多半還是可以維持原狀,但很多消費者喜歡用手按壓、用指甲掐,只要經過一兩次,幾乎只能報廢,「客人挑過之後慘不忍睹的狀況我看過太多次了」。

「我們要出裸菜絕對不是問題」,林琪鏵曾在家樂福嘗試裸賣蔬菜,但當時有專人在現場照看,蔬果損耗率才不致過高。他強調根莖瓜果類幾乎都可裸賣,但葉菜類若要裸賣,台灣消費者需先改變挑菜習慣才有機會,傳統市場每一攤都有人顧,但超市難比照辦理,「大家都願意做有益地球跟環境的事,但如果損耗過大,最後一定還是不了了之」。

蔬菜塑膠包裝除有保鮮、方便倉儲管理等功能外,同時也隔絕掉消費者挑菜時的不良習慣,降低蔬果損耗(攝影/林怡均)

全聯:銷量提升顯示消費者支持,願意持續嘗試

國內兩大生鮮通路:全聯、家樂福宣布與環保署共同試辦蔬果裸賣後,分別歷經一至兩個月的運作,成效究竟如何?

全聯在國內一千多間門市推行蔬果裸賣行動,包含牛番茄、小黃瓜、胡蘿蔔、絲瓜、南瓜、高麗菜、洋蔥與蘋果、酪梨等十多個品項,由於裸賣商品售價較同品項有包裝者低 2、3 元,購買率確有提高,更新速度也變快,不過減少的塑膠包材數量則尚在統計中。全聯表示,試辦首月銷售數量與金額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近四成與至少兩成,凸顯消費者對蔬果裸賣相當支持,未來會持續增加裸賣品項,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然而全聯也坦言,蔬果耗損金額也微幅成長,裸賣難度在於技術管理、氣候、產季與空間的因素,某些耗損較高的品項非當季商品,主因是消費者需求量少,導致流動率較低;而就當季蔬果來說,如小黃瓜因含水量多,在門市冷氣環境中容易脫水造成耗損,「要如何顧及蔬果鮮度與消費者需求,還是需要努力的目標」。

全聯試辦蔬果裸賣,因包材與人力等成本減少而降價,銷售量與銷售額雙雙提高,並達成減塑目標(攝影/馬振瀚)

家樂福:損耗達一成以上,尚在觀望

家樂福以內湖店為唯一的蔬果裸賣試驗店,裸賣蔬果品項約 20 項。家樂福公關張君鴻指出,依去年 9 月到 11 月的銷售情況來看,整體蔬果損耗提高一成以上,但推估約能減少 90 公斤的塑膠包材。

此外,張君鴻也表示,家樂福生鮮蔬果有七成屬於產銷履歷與有機,因法規限制而無法裸賣,因此只能試辦慣行蔬果。目前發現,只有地瓜、馬鈴薯、高麗菜、椪柑、蘋果等適合裸賣,葉菜類幾乎無法實行。他坦言因只有單店試驗、疫情持續存在,消費者的反應為何無法評估,未來是否願意支持蔬果裸賣行動,也還需要深入釐清顧客習慣、未來政策與相關法規才能決定。

消費者:裸賣質感提升又更環保

蔬果裸賣後價格降低,的確提高消費者的支持度。吳小姐平日多在超市通路購買生鮮蔬果,她指出,「每次買菜都覺得塑膠袋沒必要也很浪費」。蔡姓主婦則表示:「我覺得裸賣滿好的,在超市裡面這樣做反而感覺質感提升了,也更環保,而且還更便宜,真是太棒了。這樣買起來比較沒有罪惡感。」

針對葉菜類容易因超市冷氣而失水乾癟的問題,吳小姐認為,「應該要教育消費者這是自然現象,也告知他們若買到失水葉菜,回去之後應如何處理」。如果失水的狀況輕微,回家後泡水便可恢復,吃起來還是一樣清脆可口。 (文未完,請接續閱讀)

延伸閱讀:

蔬果裸賣行不行 02》保鮮減塑的兩難怎麼解?「回收」須重視 里仁、主婦聯盟經驗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