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丁香魚產卵的珍貴畫面首度問世!不論是杏仁小魚乾或是丁香 XO 醬,原料都少不了丁香魚,我國丁香魚產業重鎮位於澎湖,卻因為長年過度捕撈,產業不斷萎縮,設定每年一個月的禁漁期也未見產量回升。因此澎湖縣政府委託水產試驗所深入研究澎湖丁香魚產卵期高峰與產卵熱區,去(2022)年首度以影像紀錄到丁香魚產卵行為。
鏡頭下的魚群互相追逐亂竄,還用身體摩擦海底,清澈的海水則因魚群排精呈現煙霧狀。水試所已在澎湖北海海域發現三處產卵場,後續會再研究產卵場範圍與產卵高峰期變化,以利調整丁香魚禁漁時程跟設置禁漁區。澎湖縣政府說明,今(2023)年將滾動調整禁漁時程,讓漁民避開丁香魚產卵高峰,以維持產業永續。
國產丁香魚多來自澎湖,料理多變,供不應求
俗稱丁香魚的日本銀帶鯡 (Spratelloides gracilis) 是習慣棲息在沿近海中表層的小型魚類,也是台灣經濟食用魚之一。台灣沿海雖然均有丁香魚分佈,不過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說明,澎湖島嶼眾多,提供丁香魚許多棲息場所,「國產丁香魚幾乎都來自澎湖」。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秘書張宏安表示,澎湖約 1950 年開始發展丁香魚產業。因為海域營養鹽豐富、水質乾淨,澎湖丁香魚品質遠優於東南亞等國進口的丁香魚。另外,台灣也發展出許多食用方式,他舉例,像生鮮丁香魚經過酥炸就深受饕客喜愛,在澎湖供不應求。丁香魚也經常曬乾製成小魚乾,搭配堅果成為零嘴,或是製成丁香醬、XO 醬,為料理提升鮮味。
丁香魚實施禁漁期未果 委託水試所進行研究
澎湖丁香魚產業全盛時期,作業漁船曾經超過 80 艘,不過早年過度捕撈,丁香魚產量逐漸減少,如今僅約不到 10 艘漁船仍在澎湖北海海域捕撈丁香魚。張宏安表示,為了維持丁香魚產量,澎湖漁民在 1999 年主動提出禁漁期,並由澎湖縣政府公告,每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1 日為丁香魚禁漁期,讓丁香魚產卵時不會被捕撈。
丁香魚禁漁期實施超過 23 年,但丁香魚產量並未明顯提升。張宏安推測,丁香魚產卵期為 3 至 9 月,高峰期會受到氣候、水溫影響,並非皆落在 5 月。他也補充,以往認為丁香魚是洄游性魚種,澎湖並未設置禁漁區,但近年研究發現丁香魚也有定棲性,規劃產卵保護區相當重要。澎湖縣政府因而委託水試所與海洋大學進行丁香魚的產卵習性跟產卵熱區研究,希望維護丁香魚產業永續發展。
發現三處產卵場,今年開始滾動調整禁漁期
透過丁香魚成魚解剖及航跡紀錄器、漁撈日誌等資訊,研究團隊發現丁香魚產卵期仍維持在 3 至 9 月,高峰期則落於 4 至 5 月與 7 至 8 月。至於澎湖北海海域的產卵熱區,推測在白沙鄉的赤崁海域,因此水試所於 2022 年 6 月底前往該片海域進行調查。
翁進興說明,有別於多數海水魚卵會漂流至他處,丁香魚魚卵會黏著在海床或海草上,若發現產卵場並加以保護,將有助於維持丁香魚產量。因為丁香魚魚體小,調查產卵場猶如大海撈針。為進一步確認其產卵行為與棲地底質,水試所研究人員於 2022 年 6 月底至澎湖白沙鄉赤崁海域進行水下調查,在水深15米之海底發現發現丁香魚產卵行為,並首次以影像記錄。
對照國外記錄鯡魚 (Herring) 產卵的情況,丁香魚魚群呈現不一致、不規則的快速游動,亦有魚與魚間成一小群互相追逐的行為。當魚群亂竄並用身體擦觸海底,原本清澈的水質會因為雄魚排出精液而呈現煙霧狀,皆與鯡魚產卵的情況一致,可確認此為澎湖丁香魚之產卵行為。
目前水試所在白沙鄉的赤崁海域追蹤三處丁香魚的產卵場,翁進興表示,未來將持續調查以確切掌握產卵場的範圍。若能設置禁漁區禁止捕撈丁香魚,更能維持孕卵母魚或稚魚數量。另外他也提到,水試所將協助澎湖縣政府監測丁香魚的產卵期高峰變化,以利逐年調整或延長禁漁期程。
張宏安說明,澎湖縣政府已於去年預告,未來丁香魚禁漁期會採用逐年調整,並於今年正式實施。每年的禁漁期將由漁民在清明節試捕丁香魚後,觀察成熟狀況判斷產卵高峰期,再公告該年度的禁漁期程。不過仍有漁民希望維持既有的丁香魚捕撈管理,張宏安表示仍須與水試所、漁民再共同討論,才能確定是否延長禁漁期與設置禁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