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攝影/林怡均)

豬價為何創新高?業界揭三原因:疫病折損、豬舍改建、飼料變貴 高價將成常態

豬價飆破紀錄,3 月 11 日毛豬拍賣價每公斤來到 90 元,創下 40 年來新高。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表示,去年冬天冷,小豬下痢、豬藍耳病頻發,豬隻育成率不佳,另外2020年開放萊豬時,農委會提供百億基金給豬農改建豬舍,飼養頭數減少,導致豬價上漲。接下來天氣轉熱,豬隻食慾差、生長速度變慢,後續供應恐難以滿足,價格仍會走高,每公斤可能會破百元。

飼料持續高價也是豬價回不了頭的原因。美國穀物協會及飼料公會透露,疫情及俄烏戰爭對原物料的影響還未完全恢復,目前飼料價格不會再漲,但也不會回跌,更不可能回到過往的低價,現在的高價會是新的常態。

毛豬行情每公斤飆破90元(圖片來源/中華食物網)

豬舍改建,飼養頭數少12萬頭,疫病更雪上加霜

往年春節過後一個多月是豬肉淡季,豬價會下滑,直到清明前需求回升,才會再次拉抬豬價,但今年春節後的豬價都在每公斤 85 元附近徘徊,3 月更飆破 90 元。中華民國養豬協會代理秘書長潘建同分析,豬價上揚有兩個因素,第一是豬隻供應量下滑,第二是飼料價格高漲。

為何豬隻供應量會下滑?潘建同表示,2020 年為因應開放美國萊豬,農委會提供百億基金讓養豬產業升級,許多養豬戶的豬舍都正在改建,養豬場的在養頭數自然會減少,這可以從整體豬隻在養頭數看見端倪,2020 年以前國內有約 547 萬頭豬,但目前只有 535 萬頭。

國內豬隻飼養到上市約需半年時間,在養頭數少了 12 萬頭,如果持續下去,今年度的供應量就會少 24 萬頭,約為每年國產豬消費量 800 萬頭的 3%。

另一個原因則是疾病,潘建同表示,去年 9 月起,中南部養豬場遇到嚴重的下痢 (PED) 以及呼吸症候群 (Prrs) 困境,下痢讓小豬死傷慘重,少數感染若未即時移出,就會造成整場交叉感染、小豬大量死亡;呼吸症候群的受害族群則是體重 60 至 80 公斤的中豬。

兩種疾病造成很多豬隻早夭,「去年 9 月到現在剛好就是 6 個月」。因此豬隻不足的效應陸續在近期出現,原本每日正常交易量為 2.2 萬頭,上週有幾天居然掉到 2 萬、1.9 萬頭,整整少了 10%。

小豬下痢是國內養豬戶最頭痛的疾病之一(上下游資料照)

小豬下痢與藍耳病作亂,慢性病毒難根除

國內病毒學專家、甫退休的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明,國人熟知的非洲豬瘟、口蹄疫跟傳統豬瘟,屬於豬的三大急性病毒,台灣都已根除、拔針,但三大慢性病毒仍困擾著養豬產業,分別是下痢 (PED) 、呼吸症候群 (Prrs) 跟豬第二型環狀病毒 (PCV2)。

「這三個病毒存在台灣已有數十年,都非常難清除」,黃金城解釋,因為病毒可能存在於豬隻體內或是環境中,低溫情況下存活時間又特別久,冬天非常容易好發、對養豬場造成危害。

黃金城說明,PED的病毒一旦進入母豬場,就會在母豬及小豬之間感染,尤其對出生未滿一個月的小豬影響特別嚴重,小豬感染後會一直拉肚子直至死亡,但病毒主要存在於腸道之間,難以根除,至今還沒研發出有效疫苗對付。

Prrs 俗稱豬藍耳病,是豬隻的肺炎,會造成肺部纖維化,對中大豬危害較大,「非常難對付」。因為Prrs的病毒不同於傳統病毒,即使豬隻打疫苗、體內產生抗體,抗體也會被干擾,無法有效對付病毒。

成本、豬價雙雙破紀錄,飼料三年大漲90%

飼料價格持續高漲,更令豬價長期維持高檔。潘建同表示,不只毛豬拍賣價創下 40 年新高,生產成本也破紀錄,毛豬平均每公斤生產成本已經從 75 元爬升到 85 元,「豬農利潤剩沒多少了」。

豬隻生產成本約六成來自飼料,尤其是玉米。潘建同說明,2020 年 Covid-19 爆發之前,每公斤玉米價格約 6 元,現在漲到 11 元。疫情打亂了供應鏈,2022 年的俄烏戰爭又使整體玉米供應量下滑,造成各國搶貨。

過去三年期間,搶貨最兇的是中國,中國原有 5 億頭豬,後來因為非洲豬瘟死了 3 億頭,2020 年開始復養,因此玉米需求量大增。

美國穀物協會駐臺代表盧智卿也表示,以往中國每年玉米進口量約 700 至 800 萬公噸,2021 年和 2022 年的進口量暴增到 2000 萬公噸,今年預估也有 1800 萬公噸,「中國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庫存管道,但整體採購量很難正常預測」,中國的玉米採購情況仍是影響國際行情的巨大、不確定因素。

國外飼料玉米價格維持高檔(圖片來源/flickr)

政府釋出台糖豬隻抑價,業界:殺雞取卵 後續豬肉供應不樂觀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 3 月 12 日宣布,請台糖釋出豬隻來維持豬價的穩定,但業界普遍認為效果有限且時機點不對。潘建同認為,台糖的豬隻每年不到 30 萬頭,相較於整體需求量,「效果很有限」。

另一名資深肉商則表示,台糖的豬目前都是小豬,未來三個月很難長到足夠體重上市,且中元和中秋節才是豬肉消費量最大的時刻,農委會此時就要用台糖的豬來壓抑價格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對於後續的豬隻供應,潘建同並不樂觀,因為天氣即將轉熱,豬隻食慾會變差,也會拉長飼養時間,預估價格還會走高。不願具名的冷凍肉品廠則透露,去年冬天後,豬肉價格就一直維持在高點,所有同業都減少採購,肉品廠每天的毛豬採購量已經從 4000 多頭下降到 3000 多頭。

過去豬肉價格波動時,冷凍肉品廠還會配合農委會採購或是凍存來調節豬價,現在各家的庫存都非常少、幾乎見底,因為這陣子雞肉短缺,不少人改買豬肉來吃。

「不只國內豬貴,現在進口豬肉也是破天荒的貴喔!」該肉品廠進一步說明,國產豬後腿肉現在行情約為每公斤 150 元至 160 元,進口豬後腿肉已經從每公斤 50 元漲到逼近 100 元,這是因為國外的豬隻育成率也不佳,同業們普遍認為今年毛豬價格到中秋節前還會上揚、甚至破百,「缺豬是事實,高價可能變成新的常態」。

高價豬肉將持續成為新常態(攝影/林怡均)

高價飼料及豬肉將成新常態

高豬價時代來臨,因為成本上揚無法再回頭。美國穀物協會駐臺代表盧智卿表示,長期來說,全球的原物料需求量年年增加,玉米、黃豆及小麥是糧食,屬於剛性需求,即便今年經濟衰退也不會有所抑制,而且現在全球通膨非常嚴重,「飼料價格不可能再回到疫情前的低廉狀態,現在的高價將會是新的常態」。

飼料價格高漲的成因不只是原物料,台灣區飼料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說明,除了玉米、大豆的價格外,運費和匯率也會影響,近期玉米期貨雖然下滑,但仍在每英斗 613美分的高點,今年 1 月至 5 月散裝船的運費都在攀升、且美元升值,短時間內飼料價格不會下降,但也不會再漲。

鄒信南表示,「公平交易委員會多次來稽查,但很多飼料廠也是賠錢在撐,現在價格已經是極限了,希望政府可以尊重市場機制」。

除了飼料價格,養豬產業提升也需要成本。潘建同表示,農委會提供很多資源協助豬農改建老舊豬舍,預估明年會陸續完工,屆時豬隻供應量就會恢復正常,但豬農也有投資,加上人事費用上漲,若飼料價格不回頭,這些成本都會反映在豬肉價格上。

潘建同也希望農委會未來尊重市場機制、不要過度干預,因為「要讓豬農持續養豬,豬價必須要有利潤才行」。

畜牧處:下半年供應量會回升,不會干預豬價

農委會為何這麼早就釋出台糖豬隻?畜牧處家畜科科長李宜謙說明,前陣子豬隻供應量不足,拍賣價才會突破每公斤90元,現在釋出台糖豬隻是因應清明節需求,3月份預計會釋出2000頭台糖的豬。

下半年因中元節、中秋節和明年春節前的豬肉需求旺,還會觀察市場狀況來調節,除了台糖的豬隻外,還有大成長城以及卜蜂等大集團的豬隻可以調節,「下半年的豬隻供應量也會回升」。

飼料業者和豬農都希望政府尊重市場機制、不要過度干預,李宜謙表示,農委會沒有打算、也不可能干預市場價格,因為每天的毛豬拍賣價格是二十多個拍賣市場決定的,農委會頂多看哪些市場供不應求來調節豬隻進場滿足需求,「但再怎麼調節,都是有限的」。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