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中部用水的鳥嘴潭人工湖,挖出的大量土方竟然到處填埋在烏溪?今(22)日環團與立法委員陳椒華召開記者會,指控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以下簡稱「中水局」)將人工湖工程的土方大量掩埋在烏溪上游各處,預計將掩埋313萬立方公尺土方,名為「治理」卻可能嚴重改變河道,若遇大雨沖刷,土石進入人工湖,反喪失蓄水功用。
中水局則強調,填土工程皆有申請,不影響人工湖與河川。水利署第三河川局(以下簡稱「三河局」)則表示,會審慎評估調整填土量,進行生態檢核,以免填土工程破壞河川環境。
2.jpg)
鳥嘴潭工程大量填土,影響河川型態
鳥嘴潭人工湖位於台中霧峰與南投草屯交界的烏溪河道,用於引取烏溪水源至人工湖蓄積,穩定中部地區地面水量,防止雲林及彰化下游地區因缺水而抽取地下水,加劇地層下陷問題。但烏溪河道變動較明顯,容易偏流與掏刷部分堤段砂石,中水局近年以人工湖工程挖出的土方培厚河道、穩固堤岸和橋墩。
然而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表示,持續多年在烏溪河道多處填埋大量土方培厚河道,恐怕喪失調節水資源的本意,反而衝擊河道。他指出,現在工程堆置土方已經上移到人工湖更上游的石灼橋、雙冬橋、坪林一號堤防右岸等區域,違反自然河流往下運送砂石的機制,如此反而會使得人工湖泥沙淤積而降低蓄水功用,「在上游填土根本是自找麻煩」。
另外,在上游堆置土方,會加快河川流速,容易讓位在人工湖下游的阿罩霧圳攔河堰河床被掏空,加劇河道型態改變,若遇上大雨沖刷,堆置區下游的後果不堪設想。張豐年認為,在各處以土方培厚河道都只是治標行為,中水局應持續整理灘地為優先治理方式。

工程總計填土313萬立方公尺,驚見參雜塑膠袋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表示,目前預定的填方河段共有便道修復、坪林一號堤防、石酌山坳與大崛坑河段,每處都預定數十萬立方公尺以上填方量,總計有313萬立方公尺的土方。其中鄰近人工湖的便道修復工程,已堆置土方量多達118萬方,「原本我們只監測到10萬方,現在工程填土近120萬方!」她質疑如此龐大的填土並未經過三河局同意。
她也提及,如坪林一號堤防工程僅限在右方填土,但經過觀察,她發現河道左岸多處區域也出現土方,並發現在附近的平林橋土方中,參雜塑膠袋等廢棄物,令她懷疑中水局逕自在非核准區倒入廢土。
.jpg)
中水局:工程皆有正式申請,三河局:會兼顧河川環境
針對人工湖附近的便道修復工程使用大量土方,中水局副局長潘禎哲回應,該工程有向三河局提出申請,確保填補土方不影響防洪、河道功能。且依照環差規定,修復便道功能時限到期後,中水局需要移除土方,恢復河道原狀。不過他也說明,便道修復的填土在部分河段有保護堤防的效用,移除土方前須與工程主管機關共同討論。
三河局副局長劉敏梧表示,河道填土工程旨在保護堤防與橋墩,「像大掘坑河段沒有堤防,山坡邊容易沖蝕影響」。河川局會審慎評估不讓填土影響河道安全,也會再進一步了解每處工程河段是否可調整填補工程與量能。
記者會後,環團跟陳椒華與相關單位會商,規劃將由公共工程委員會查核鳥嘴潭人工湖鄰近的填土工程,至於尚未填土的石酌山坳與大掘坑河段,中水局須召開專案審查工程,並由三河局完成生態檢核,確保填土不會衝擊烏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