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特約記者廖芷瑩
日本清酒聲名遠播,創立 於1878 年的三千櫻酒造株式會社,是日本知名的地酒製造商。社長山田耕司應業者邀請來台,與宜蘭酒米生產者、製酒商、地方創生推動者交流,希望鼓勵台灣發展清酒產業,提升地酒品質。
日本三千櫻酒造社長來訪,交流在地製酒技術
地酒交流會於宜蘭三星的中福酒廠舉辦,來自日本北海道東川町三千櫻酒造株式會社的社長山田耕司風塵僕僕卻不見疲態。
食禾創辦人李建緯指出,他在 2015 年卸下農產銷售工作後,曾前往當時還在岐阜縣的三千櫻造酒廠學習兩個多月的清酒製造技術,回到台灣後,他一邊製酒,也一邊推動台灣地酒與創生活動。過程中與中福酒廠、酒米復耕者任永旭和宜蘭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相互交流,咸認需要找尋技術升級的顧問,於是在疫情趨緩後邀請他來台灣交流。
三千櫻造酒廠成立於 1878 年,製作清酒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山田社長提到,三千櫻造酒廠的清酒以日本內銷為主,所以台灣較不熟悉,然而他對自家的造酒技術非常有自信,也相當支持台灣推動清酒文化,願意從旁提供協助。
李建緯指出,幾年前三千櫻造酒廠從岐阜縣遷移到北海道的東川町,而東川町剛好是日本著名的地方創生點,雖然人口不及萬人,卻擁有許多特色店家,創造出有趣的微型經濟。宜蘭深溝也是台灣農村創生的熱點之一,李建緯期待此次民間交流後,未來也能提升到政府層級的關注,「我們跳入農業種植或加工,目的是希望農村有更多火花」。
期待邁向更完善的宜蘭清酒生產銷售鏈
所謂地酒,是指採用在地的原料、在地的水所生產的酒,通常只在當地酒造小批量生產。李建緯表示,台灣目前多以食用米製作地酒,和日本擁有種植酒米的文化有落差,因此台灣酒和日本酒的味道不大一樣,找出屬於台灣味的地酒是重要的任務。他盤點後發現,宜蘭是製作地酒最具潛力的發展區域,因為這裡除了有良質稻米外,更有地酒發展的基礎。
要說台灣酒米復耕的代表,非任永旭莫屬,「我應該是台灣種植最多(酒米)的人了!」任永旭從農十年,心力一直擺在台灣酒米的復耕與種植,他謙稱自己的願望不大,「只是希望能做出一瓶好酒。」
2020 年,任永旭來到中福酒廠,雙方一拍即合。釀酒師馬定璋曾兩度與李建緯前往日本參訪多家清酒酒廠,他回憶:「中福設廠的時候,原本就想弄清酒。」然而當時供應清酒的米源不穩定,他們才轉作米酒,專攻民生酒類市場。直到與任永旭合作推出「吉野吟釀」,才逐漸回到創業的本心。
至於地酒的行銷面向,賴青松認為,深溝要推動清酒產業有兩種優勢,一是團隊合作,二是網路時代下年輕人的創意發想。「當初永旭點燃了一把火,我一個人種植一個品種就很累了,他十幾種!」這把火促成了慢島生活團隊製作「漫慢地酒」,讓更多人看到稻米的不同機會。
「台灣比較像是各個酒廠自己單打獨鬥,台酒或霧峰農有較多資源可以推清酒,民間團體比較沒有整合,也沒有太多的資源。」李建緯認為,宜蘭在生產、製作與銷售都相對齊全,他期望在日本的技術支援下,宜蘭能讓清酒製造的產銷鏈更形完整。
設備提升,知識增值,宜蘭地酒期待 level up!
雖然宜蘭看似具備地酒發展的條件,但山田社長提到,台灣除了緯度低,缺乏低溫環境製作清酒外,地方小廠的製酒環境以及配備都有待提升。他一再叮嚀,「製作清酒,菌很重要」,任何環境干擾都可能破壞清酒的製作。馬定璋也承認,目前台灣清酒的味道不如日本的酒純淨,可能跟酵母和環境有關。
山田社長接著提到,要製作雜味少、品質好的清酒,需盡量去掉稻米外層中含量較高的蛋白質、脂肪與雜質,單純留下只有澱粉的米心,但台灣目前的碾米設備無法作到精米的程度,為此,中福酒廠預計今年底前引進價值千萬日元的精米機。馬定璋笑著說:「都是小農推著我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