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國同歲數的日宅「無使照」,Pasela’an 緩緩書屋與台鐵租約生變,盼政府活化老屋

如果你承租一間房子四年多,發現這屋子沒有建照和使用執照,租約到期後你若想續租,必須花費 30 萬元委請建築師幫忙申請相關文件,讓房子可以合法使用,然後屋主「保證會優先讓你承租」,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這是發生在花蓮光復台鐵老宿舍的實例。四年多前,緩緩書屋落腳在此,幾位年輕夥伴自掏腰包修繕水電及屋宇,好不容易撐過疫情、花蓮地震,書屋已經成為地方文化活動與社區兒童學習的重要據點,卻又傳來租約生變的消息。夥伴們除了發起連署,希望社會聲浪能夠拯救老屋,也於今日召開記者會,與各部會協商活化老屋的可能性。

緩緩書屋座落在「與民國同歲」的老宅中,年輕人努力經營,已成花蓮光復重要的文化據點。(攝影/楊語芸)

老屋因藝術家之手而復活 年輕人接力照顧

穿過光復火車站旁的鐵柵門,靜謐的巷弄上矗立著 Pasela’an 緩緩書屋,即便不知道 Pasela’an 這個阿美族語代表「休憩的地方」,你都會有種舒緩、靜謐的感覺,偌大的庭院中一棵結滿果實的麵包樹,還有一棵有文資身分、被列管的老松樹,這棟興建於大正元年 (1912 年)的日式老屋像個看盡世事滄桑的老人,從容地迎來送往,讓人不由自主地緩慢了下來。

緩緩書屋的所在地原來是台鐵光復站站長的宿舍,幾個世代的物換星移後,宿舍荒蕪、木屋頹敗。契機出現在 2013 年,從宜蘭來的木工藝術家唐一秀因為喜歡老屋、又有修繕的能力,於是向台鐵承租宿舍,靠自己的口袋和幾位在地年輕人的協助,「復舊如舊」地讓搖搖欲墜的老屋挺立出丰姿。

藝術家唐一秀修復老屋(照片提供/緩緩書屋)

六年後租約到期,劉于仙(Awa)和 翁嬿婷 (Fali)接手,開設「Pasela’an 緩緩書屋」。這兩位比原住民還要原住民的女孩並非阿美族人,劉于仙是舞者,早年來花蓮參訪時認識阿美族畫家Moli Kati(摩力.旮禾地),婚後成立工作室,開始出版阿美族語的繪本。翁嬿婷則是紀錄片導演,曾為部落耆老錄製古調歌謠,移居到花蓮後到處接案拍攝紀錄片。兩個女生因為部落的活動相識後,又不斷有藝術、教育的合作計畫,變成志同道合的好友。

唐一秀與台鐵的租約到期後,建議劉于仙和翁嬿婷續租,「希望你們讓更多人看到這個房子」。雖然租約聲明「修繕自理」,但兩人覺得唐一秀已經修好的房子應該沒有問題,於是勇敢承租下來。

豈料書店開張不到兩個月, Covid-19 疫情升為三級;疫情稍緩,又碰到玉里大地震,而老屋還是不斷需要整理、維修,再加上每個月固定的房租、水電開銷,幾個夥伴都是咬牙硬撐,一來不希望辜負唐一秀的心意,二來也是真心喜歡這棟「與民國同歲數」的老宅。

老屋修繕都是年輕人出錢出力,為的是讓地方的文史可以留存。(照片提供/緩緩書屋)

經營書屋曙光乍現,卻接獲「不續約」惡耗

光復有這麼一棟美麗的房子,其實跟糖廠的歷史有關。光復糖廠全盛時,光復火車站是個大站,所以站長才會配有高級宿舍。劉于仙提到,她們進駐空間後,本來沒打算開書屋,而是先進行田調,想把光復的歷史爬梳清楚。不過光復國小、太巴塱國小的老師都覺得這個空間像書屋,他們常帶著孩子來辦活動,希望學生認識家鄉的美麗。

既然學生們會過來,劉于仙便開始進書,在屋子裡講母語的故事。把書賣掉,就再進書,書屋的樣子就愈來愈豐富。三年過去,書屋漸漸打出名氣,也成為地方重要的據點,一切看似即將柳暗花明,沒想到卻收到一紙「不續約」公文!

書屋外空間舉辦文化活動。(照片提供/緩緩書屋)
書屋內是兒童閱讀的空間。(照片提供/緩緩書屋)

劉于仙提到,去 (2022) 年 5 月底就知道明年無法再續租,因為台鐵宿舍沒有使用執照卻出租,遭監察院糾正,但她們努力了一年多,不斷跟台鐵溝通,就是希望事情能有轉機。

由於老宿舍興建於大正年間,當時沒有「使用執照」的規定,為了符合現代法規,台鐵希望緩緩書屋委請建築師評估、協助申請使照,待老屋取得合法身分,也就是不會被監察院糾舉了,台鐵會「優先」讓緩緩書屋承租。

不過劉于仙認為,老屋的所有權人是台鐵,卻要承租方負責取得使照,實在說不過去。於是夥伴們推出連署活動,希望社會的聲量能讓台鐵及政府感受到壓力,一起活化老屋。書屋更透過夥伴的力量陳請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出面協商,並於今 (30) 日邀請文化部、台鐵局和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召開記者會。

劉于仙(左)希望透過社會聲量,督促政府讓老屋活化。(攝影/孫維揚)

立委:老屋活化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

陳椒華在記者會強調,台灣各鄉鎮常有逾數十年的建物,獨具原鄉風貌與文化,緩緩書屋就是地方創生與原鄉教育的典範,受到當地青年歡迎,經常舉辦文化議題的聚會。現在台鐵對使照申請態度消極,恐造成緩緩書屋未來無法經營,她呼籲台鐵考量緩緩書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活化老舊宿舍,「台鐵沒想利用(宿舍),就讓民間能好好經營」。

從緩緩書屋的個案可見,台灣許多具文資價值與創生潛力的老屋建築因未申請使用執照或登記文資身份,可能被荒廢,或像緩緩書屋一樣無法續營。時代力量立委王婉瑜建議,文化部、內政部營建署應該跨部會協力老屋活化,避免類似緩緩書屋的個案再發生。

陳椒華花蓮服務處主任陳慶元表示,台鐵與緩緩書屋的關係像是房東與房客,「房東應該取得建築使用執照,而不是要求房客去處理」。他認為與老屋活化相關的單位應主動協助具有歷史價值的國公有建物取得使照,或幫助民間團體申請建築的使照或文資身份,也保障繼續承租建物的權利。

申請使照費用可能超過 20萬元,劉于仙表示,緩緩書屋要獨力負擔費用「可能沒辦法」,但比起經費上的困難,能否繼續經營書屋更為重要。然而她說明,不論是使照申請或是文資身份申請,她都擔心無法在明年 5 月完成,讓緩緩書屋必須結束營業,因此希望台鐵可以積極協助書屋續存。

立委與書屋夥伴共同召開記者會(攝影/孫維揚)

文化部:申請文資緩不濟急;台鐵:願授權書屋申請使照

內政部營建署建築管理組科長陳雅芳表示,依照《花蓮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老舊建築要申請使照,須由所有權人自主申請,或將申請文件委由經營者協助辦理。換言之,緩緩書屋要申請使照,理應由台鐵主責,或備妥申請文件後,再請緩緩書屋協助申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副組長林炳耀則表示,緩緩書屋已向花蓮縣文化局提出文資身份審查,未來會安排現勘與審議。然而他坦言,光是文資委員列冊與調查建築文化價值,保守估計就需半年以上時間,後續還要緩緩書屋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需詳列建物乘載、消防設施替代措施等內容,更估計要花費超過兩年,「(文資申請)不是不可以,但時程真的會太久」。

緩緩書屋若未在續約前申請到使照,依法必須退出原址。台鐵資產開發中心總經理胡雅芳表示,考量緩緩書屋的在地價值,經營者也已負擔大量費用,台鐵會授權緩緩書屋申請使照,且只要能取得使照,「一定給(書屋)續約的權利」。

對此陳椒華仍重申,台鐵不應只是授權,還需積極協助緩緩書屋申請使照,後續再找台鐵局長舉辦協調會,與緩緩書屋討論申請使照的細節。

年輕人願意為地方付出,政府應該要珍惜

劉于仙強調,對老宿舍而言,拿到符合現代法規的使用執照並不容易,她更希望直接讓老屋具有「文化資產」的身分,這樣政府便有看管的責任,不必擔心它後續被拆除。「儘管我想要續租,儘管我知道成為文資就可能租不到,但我們還是希望它能夠永遠受到保護。」

她也補充,書屋經營這些年,積欠了不少人情,需要修繕、需要交租時,都是靠大家的心意。曾有人打算讓出家裡的空間讓她開書店,「朋友希望我不要這麼希望」,但卻被她拒絕。因為與老屋有緣分,而且從事文化工作更能讓大家認識老房子的美麗。

同樣在花蓮開書店,一本書店的店長 Miru 表示,緩緩書屋與部落社區已經產生緊密的連結,政府的功能就是克服行政束縛,把書屋留給地方。「文化、教育工作是很花時間的,五年、十年可能都看不到回收,願意做這些事的人,政府應該珍惜。」

地方人士對書屋不能續約皆表不捨,希望政府協助活化老屋。(照片提供/緩緩書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