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 主持:上下游新聞資深記者蔡佳珊
「看見台灣」紀錄片中,破碎山頭景象震驚觀眾,然而我們的山為何會變成這樣?高山農業是毀山滅林的禍首嗎?夏天可以吃高山高麗菜嗎?種種爭議都需要深入訪查才能明辨。不過山上農村偏遠、極少人關注,《上下游》費時一年多,記者孤身犯險長期蹲點,進行史無前例的深度田野調查,寫就這一系列「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專題報導。
記者發現,高山農業不是非黑即白,最早是政府帶頭墾山,還以溫帶作物創造「農業奇蹟」,為何後來歪樓了?如今高山農業該怎麼撥亂反正?請務必收聽上下游版本「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 2:52 為何要深入報導高山農業?查訪長達一年多
- 4:56 在山上長期蹲點要克服哪些難題?幸有神明保庇
- 9:07 如何鎖定調查範圍熱區?高麗菜前三大產區竟都在山上
- 11:25 農業是怎麼上山的?蘋果賺錢用布袋裝的黃金年代
- 16:10 溫帶水果演變成高山茶和高麗菜,山林崩壞加劇
- 16:59 最爛山路走N遍:力行產業道路驚險實錄
- 22:57 高山異常白頭!農業行為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 26:20 政府忽視濫墾,數據兜不攏,記者自抓圖資調查上萬公頃
⭐ 延伸閱讀:
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 | 戳入 60 年病灶,直擊 7 大山區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其實濫墾最早可能是原住民族火耕? 以及,茶葉蔗糖的燃料用木材需求? 可能也要去掉出口的影響? 比如說這類的高山物產,禁止出口?
有嘗試查了一下出口狀況,不知道有沒有更細緻的進出口統計,但105年6月之前,似乎都是”球莖甘藍、無頭甘藍及類似可供食用蕓苔屬蔬菜,生鮮或冷藏”,105年7月之後就都是”其他球莖甘藍、無頭甘藍及類似可供食用蕓苔屬蔬菜,生鮮或冷藏”
本來想說該不會有不少會出口,但是其實出口最多的是冬半年? 但是山區應該不是主產季? 本來想說,總不會每年冬季價格失調,包含出口不順之類的? 所以就留在境內? 的確有點互補,但是整個來算,進口(主要是印尼)的數量多更多? 如果禁止出口可能影響沒想像中大?(主要是出口到香港跟新加坡?)
年 111年
加總 – 重量(公斤) 中文貨名 進出口別
其他球莖甘藍、無頭甘藍及類似可供食用蕓苔屬蔬菜,生鮮或冷藏
月 出口 進口
1月 232505 67766
2月 252355 30005
3月 181197 1747905
4月 71623 3106783
5月 38550 4681170
6月 1005 4809356
7月 1105 7323503
8月 360 4760951
9月 400 5285128
10月 1081 4516827
11月 8227 1451422
12月 29267 242483
總計 817675 3802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