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志東

國產起司困境》法規不友善、門檻千萬元起跳,業界籲比照國外修法,給小農一條生路

2025 年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倒數 530 天,屆時紐西蘭液態乳將全面零關稅踏進台灣國門,本土酪業必將遭受巨大衝擊。近來已有進口奶陸續上架到超市試水溫,乳品加工廠也不再和部分酪農續約,酪農人人自危。

據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統計,國內生乳近九成做成鮮奶販售。乳業協會及動物學者均認為,面臨國際貿易挑戰,國產生乳加工會是因應方案之一,例如:起司。起司是奶的精華,不過台灣生乳價格遠高於國外,國人也還未將起司完全融入日常飲食,整體而言,國內起司產業尚在起步。

少數酪場及民間業者已經開始利用國產奶製作起司,他們認為台灣生乳製作新鮮起司有其優勢,但目前乳品加工法規門檻太高,不利小農生存,若農委會有心想協助本土酪業轉型,應和經濟部、衛福部一同進行跨部會修法。

面對台紐經貿協定,國產起司是酪業出路之一,但由於門檻極高,不利小農發展。(攝影/陳志東)

進口奶虎視眈眈,乳品廠「不續約」,酪農人心惶惶

走進超市買牛奶,貨架上不再只有國產鮮乳,來自美、紐、荷、日的進口牛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消費者選擇變多,但酪農的寒冬卻也近了。

進口鮮奶愈來愈常出現在超市架上,國內酪農生計岌岌可危。(攝影/楊語芸)

台灣對牛奶的食安管制十分嚴格,酪農不能自行販售生乳,須經乳品加工廠殺菌包裝,才能售與消費者。因此,乳品加工廠會與酪農簽約收購生乳。簽約對酪農雖是保障,但也是枷鎖,他們在產銷上始終處於劣勢。

據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統計,全台單日生乳平均產量為 1100 公噸至 1200 公噸,約 80% 由統一、光泉、味全及義美的乳品加工廠收購。但去年以來,部分酪農遭大型乳品加工廠「不續約」,酪農人心惶惶。

麗珠牧場的場主吳傳武坦言,近期越來越多酪農減少飼養規模、考慮頂讓牧場,過去整場大小牛一起出售,一頭乳牛最高可以賣九萬元,「現在最多四萬,小牛也只剩兩萬八」,從價格可以看出來農民都不看好酪業的前景。

酪農不能直接販售原料乳,只能交由乳品加工廠殺菌裝填(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針對酪業的困境,臺灣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明汝認為,牛奶是非常營養的食物,國人幾乎都是直接飲用鮮奶,或是加入咖啡、手搖飲,「牛奶很少入菜做料理」,加上國產生乳價格在全球名列前矛,成本高昂導致鮮少有加工產品的研發。不過國際貿易留給台灣酪農的時間越來越少,應重新思考牛奶加工品的可能性,例如:降低儲放風險的保久乳以及獨特風味的起司。

國產奶的另一條路:起司

生乳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及礦物質,起司保存了生乳的蛋白質及脂肪,堪稱生乳的精華。將牛或羊的生乳加入凝乳酶,使其中的酪蛋白凝結,再將固體分離、塑形,即可得到起司成品。在酪業發達的歐美國家,起司是餐桌上的日常;台灣雖從 1975 年就開始發展酪業,但國內卻鮮少看到國產生乳做成的起司。

國內超市多販售進口「再製起司」(攝影/楊語芸)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分析,牛奶要製作成起司,必須使用未殺菌的生乳,製作過程需脫水,但生乳含水率將近九成,十公斤的生乳只能做成一公斤的起司。而且台灣生乳收購價格高,會墊高起司的製作成本,因此業者多選擇進口,「國產鮮奶自給率將近九成,但如果算上加工品,自給率不到四成」。

早餐店和連鎖速食店的起司漢堡、西式餐廳和披薩店的焗烤料理,使用的都是「再製起司」。陳明汝解釋,再製起司是將已經做好的起司熔在一起,熔化過程中油脂會上浮,加工廠通常會加入安定劑來塑型、裁切成小包裝。再製起司的價格便宜、味道齊一,「相較於這些起司,台灣可以發展『特殊風味的起司』。」

國產鮮奶及加工品自給率不到四成,特殊風味的起司是轉型選項之一(照片僅為示意圖,非國產起司;攝影/陳志東)

國產新鮮起司結合在地物產 創造獨特風味

以國產生乳製作起司的業者屈指可數,慢慢弄乳酪坊創辦人 Isabella(陳淑惠)是其中之一,她先後在日本及義大利學習製作手工起司才回台創業,目前每天使用近 500 公斤的生乳做成起司。她表示,國外的牧場多半會就近建置乳酪坊,並透過不同飼料及飼養方式,產出不同風味的生乳,再以這些生乳造就獨一無二的起司。但台灣因土地有限,為提高效率,國內酪農飼養方式雷同,生乳風味很難有鑑別度,但「新鮮度是無可取代的」。

慢慢弄乳酪坊創辦人 Isabella,選用國產 A+ 生乳製作出優質起司(攝影/陳志東)

Isabella 認為,新鮮起司因含水率高,保存時間通常只有 7 到 10 天,不利於長途運輸。以目前的生乳價格來分析,台灣生乳比國外貴,做再製起司的成本高、末端售價難以競爭,但製作新鮮起司則有產地優勢,「生產成本可以透過技術精進去克服」。

台灣能發展什麼樣的特殊風味起司呢? Isabella表示,起司有一定技術門檻,在熟悉原理製程的前提下,可以把台灣豐饒物產和起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風味,她已成功將馬告、鹽膚木、小米酒、台灣茶製作起司,也可利用葡萄酒渣來做熟成起司,近日更將盛產的愛文芒果加入布拉塔起司中。

台灣物產豐饒,生乳可和水果一同製作出特殊風味起司,例如:芒果布拉塔(照片提供/ Isabella)

現行乳品加工法規不利酪農發展起司

面對 2025 年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帶來的困境,起司不一定能拯救整個酪業,但至少能讓酪農多一項選擇。不過方清泉直言,2019 年政府允許小農建置初級加工場,但並不包含酪農,現行法規也不利於酪農發展起司,例如:為避免交叉污染,飼養乳牛的牧場不可以做加工品,做生乳加工要另外找「工業用地」,並建置 HACCP 工廠、取得工廠登記證才行,「光是建築物成本就要三千萬元以上」。

飛牛牧場是少數養牛又做起司的酪農,第二代共同經營者施圻臻回憶,飛牛牧場在 2008 年取得工廠登記,土地、建廠及設備採購至少投資七、八千萬,「到現在還沒攤提回來」。18 年前開始製作起司,但當時技術不純熟、成品狀況不穩定,有六年時間暫停製作,後來與日本起司職人井之口合作,起司成品才變得穩定。

現在飛牛牧場以生乳製作新鮮莫札瑞拉起司,「但數量仍不多」,另一位經營者莊竣博說明,為了起司研發至少又投入三、四千萬的資金,不只酪農要學習,員工也要訓練,每年都會前往北海道學習兩、三個月,每一批起司都要高昂檢驗費用,「如果法規不調整,沒有幾個酪農有辦法投入」。

飛牛牧場為了製作新鮮莫札瑞拉,前前後後投入大量資金,期盼法規調整讓其他酪農也能參與(攝影/陳志東)

歐日小規模起司工坊也能兼顧衛生和食安

現行法規需要鬆綁,並不意味著食品安全會折扣。 Isabella 指出,生乳保存時間短,需要儘快加工,歐、日的起司工坊多就近建置在農場旁,歐洲法規規定酪農只需要一個貨櫃大小的空間就可製作起司,一般義大利小酪農都可以蓋得起來,加工過程符合衛生標準,即可取得證書。政府會定期派人檢查生菌數、生產情況,起司成品也需要檢驗,但檢驗費用比台灣便宜非常多。

除了生產法規需要調整,邊境抽驗也有修正空間。 Isabella 表示,起司專用乳酸菌需進口,乳酸菌有保存期限,農民或是中小規模的加工業者用量不大,她進口一批乳酸菌頂多一公斤,但海關抽驗一次就要拿走 600 公克,實際檢驗取樣的克數頂多 100 至 200 公克,沒有檢驗的乳酸菌也不會歸還,等於實際能用的菌量剩不到一半。

《上下游》詢問食藥署關於檢驗菌量的問題,食藥署僅回應,針對特殊高單價產品或少量輸入之產品,邊境抽驗會依產品實際狀況再酌量減少抽件數量。換言之,食藥署並未打算調整規定。隨後再詢問業者, Isabella 也表示,過去反映抽驗問題,得到的答案都是「有問題可以來反映」。

國外起司工坊佔地面積小,飼養規模小的酪農入門簡單,也能兼顧衛生要求(照片提供/ Isabella)

法規暫不調整,農委會仍以鮮乳為酪業主力

至於加工廠面積,歐洲規定一個貨櫃大小即可,但台灣的《非都市土地變更作專案輔導畜牧事業設施計畫審查作業要點》中,乳品工廠最小面積應達 300 平方公尺,等於是歐洲規定的十倍。這不僅拉高小型酪農製作起司的門檻,對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是不合理的要求。

對於業界意見,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回應,畜禽產品為深度加工產品,且蛋白質有腐壞風險,因此與一般農糧烘焙、輾製等初級加工型態不同,起司的生產製造場所及食安標準須按衞生機關規定辦理,而牧場旁土地若要設乳品加工廠,依規定面積應達 300 平方公尺。酪業若要轉型,需要農委會、經濟部、衛福部一同進行跨部會修法,不過農委會的態度傾向不修法。

至於台灣如何因應 2025 年紐西蘭的零關稅液態乳?江文全表示,台灣加入 WTO 時,國內曾討論過發展起司產業的可能性,但除非生乳收購價低於每公升 10 元,否則難以在市場競爭。過去十年台灣生乳量一直增加,國人消費型態仍以飲用鮮奶為主,未來農委會將著重在國產與進口液態乳的市場區隔,並透過乳牛保險推動低產獎勵淘汰,來提高國產奶的品質,同時推動多元鮮乳獨立品牌。

延伸閱讀:

為了一頭夢幻乳牛,蓋了一座起司工廠:娟珊牛乳與起司的滋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