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自備餐盒就有優惠!環團串連全台 600 家餐飲,小舉動對抗氣候變遷

用餐時自備餐盒,減廢還省荷包,這樣的好康怎能錯過?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以下簡稱「媽盟」)串連全台與離島超過 600 家餐飲店,今(28)日共同宣布「自備餐盒氣候行動」,消費者只要自備餐盒到合作店家消費,就有不同的優惠活動,希望鼓勵大家從日常飲食落實環保!

自備餐盒行動從 8 月至9 月底,活動辦法已公布於網站商家地圖也已上線,大家可以參考響應店家位址與自備餐盒優惠。媽盟與參與餐飲業者都希望拋磚引玉,讓社會瞭解,日常生活的小改變就可以守護環境、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

媽盟串連全台與離島的餐飲業者,用優惠鼓勵消費者自備餐盒。(攝影/孫維揚)

小舉動對抗氣候變遷 自備餐盒減廢顧健康

台灣近 30 年來氣溫上升的速度,在國際間名列前茅,氣候變遷對台灣環境衝擊不可忽略。媽盟理事長陳藹玲指出,根據媽盟去(2022) 年民調,九成台灣人對氣候變遷的衝擊有感,卻只有三成採取行動。她認為可能是大家不知道如何以個人力量因應氣候減碳,但其實只要用餐時自備餐具,就能對守護環境貢獻心力,「很小的舉動就能對抗氣候變遷!」

陳藹玲表示,環保的 3R 行動:減量、重複使用與回收中,最重要的就是減少廢棄物量,而台灣自推動飲品店須對自帶環保杯的消費者提供優惠後,自備飲料杯的比例確實增加。陳藹玲鼓勵大家也把自備餐盒落實到日常飲食消費,她感謝許多餐飲商家,自發性的提供各種優惠,響應行動,在逐漸仰賴外送、外帶食物的現代社會中,這一點尤其重要。

媽盟秘書長楊順美說明,台灣紙容器回收量增幅非常驚人,2020 年就高達近 16 萬公噸。縱使去年回收量稍微降至約 14 萬公噸,而每個餐盒只以 15 公克、3.5公分 高計算,「這些紙餐盒可以堆出 62 萬座 101 大樓」,製作原料則需要 300 萬棵樹。

紙容器看似有回收制度,但楊順美強調,多數紙容器有一層塑膠淋膜,回收時不屬一般紙類,但是全台只有三家回收廠可以處理含有淋膜的紙容器,若超出處理負荷量,「其實(紙容器)是拿去焚燒」。另外防水防熱的包裝紙材質,可能含有 PFAS(全氟烷酸類)等長期使用會傷害健康、環境的有害物質,因此她呼籲大家自備餐具,這不僅是落實環保,更是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

陳藹玲呼籲,自備餐盒雖是微小的行動,卻是落實環保減廢的好方法。(攝影/孫維揚)

600 間餐飲據點參與活動 希望拋磚引玉

自備餐盒行動將從 8月 1 日至 9月 30日,包含澎湖海鮮皇族、好丘、三商巧福、爭鮮等多家餐飲業者響應,全台與離島超過 600 個餐飲店據點,都提供用餐折價、餐量加量等不同的優惠,鼓勵大家自備餐盒到店消費。

澎湖海鮮皇族共同創辦人何欣潔今日代表餐飲業者分享參與自備餐盒行動的感想。她說明,澎湖每年的廢棄垃圾量多達 2.4 萬公噸,尤其在夏季旅遊旺季,垃圾處理是澎湖相當困擾的問題。澎湖縣政府經常要拜託台灣其它地方政府透過船運去化垃圾,不僅麻煩也經常被拒絕,恐讓澎湖需得就地掩埋垃圾,污染澎湖土壤與海洋風險提升,「離島居民真的對減少垃圾量相當有感」。

何欣潔表示,澎湖海鮮皇族也與其他商家溝通,請他們一起響應自備餐盒行動。她並提及,商家們也願意在自備餐盒行動結束後,繼續提供自備餐盒的優惠,不僅鼓勵澎湖居民、遊客自備餐盒,減少澎湖垃圾量,更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消費者與業者支持自備餐盒。

自備餐盒不僅落實環保,也能保障身體健康。(攝影/孫維揚)
多家餐飲業者響應自備餐盒行動,讓大家在用餐時就輕鬆減廢。(攝影/孫維揚)

活動持續召集夥伴參與

記者會現場亦有不同民間團體前來響應自備餐盒行動,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閔柏陵分享,之前因小孩一句「橡皮筋滿地都是」,讓她嘗試在共學活動帶領小孩去撿路邊垃圾,「每次撿完都一大袋」。她代表促進會響應自備餐盒行動,呼籲大家應該要改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行為,以保留更好的環境給下一代的孩子。

楊順美提及,今日自備餐盒行動網上線,大家可查閱參與的餐飲店和優惠方式。她並提醒大家參考餐飲店的供餐性質,再選擇合適的餐盒,「想要裝湯麵,記得餐盒要耐高溫」。消費者與餐飲業者互相著想,方能共創雙贏。

楊順美也強調,媽盟只是單一平台,更希望是自備餐具的首波行動後,能召集更多認同減廢理念的夥伴參與,把環保擴大成大家都願意落實的氣候變遷因應行動。

楊順美希望自備餐盒行動能喚起更多人的減廢意識,並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攝影/孫維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