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梨決戰十字路口》鮮食酪梨量大價跌,但加工、通路卻喊供不應求?農友該進場或退場?

酪梨又稱幸福果,現在國產酪梨盛產中,但農民卻感受不到幸福,因為今年酪梨產地價比往年低了許多。去 (2022) 年國內酪梨栽培面積已達 1811 公頃,創下歷史新高。近年來國內減肥、健身風潮興起,拉抬酪梨價格,加上近幾年農政單位鼓勵轉作酪梨,導致酪梨產量火速攀升,讓酪梨面臨產銷失衡的風險。

然而,通路的看法卻正好相反,國內加工業者及連鎖超市量販均認為「現在酪梨供應量根本不夠」。國產酪梨品質佳,但因品種多達30種,無論上市月份、果形、口感與成熟度的差異極大,不利於零售通路配貨到各地分店。加工業者認為,台灣酪梨含水率高、適合製作飲料,且有價格優勢,國外每年向台灣採購冷凍酪梨丁,下訂量年年成長。

農糧署則表示,正在檢討酪梨的轉作輔導政策,後續會建議農民優先種植加工專用品種。

國產酪梨所含油份較低、水分較高,適合製成飲料(攝影/楊語芸)

酪梨產地價五年新低,農民越賣越吃力

酪梨是營養美味的水果,有「水果界燃脂王」的美稱,日治時期就已經引入台灣。國外主流的哈斯哈斯酪梨富含油份,多直接入菜鮮食用;台灣的酪梨是從國外引種改良,油份較低、含水率較高,口感滑順,適合製作飲料,因此國人食用酪梨的方式多是打成酪梨牛奶等飲品。

台南市大內區一直是國內酪梨最大產區,平均每五顆酪梨就有一顆來自大內。經營左岸幸福莊園的楊金坤是當地有名的酪梨達人,一家人以自然農法自產自銷酪梨,但近幾年的銷售卻越來越吃力。「今年產地價確實偏低」,他的女兒楊子賢細數,現在產地價每台斤只有 18、19 元,前三、四年同期的產地價則約每台斤 20 元至 30 元。

產地價不好,批發價也讓各地農民哀鴻遍野。美濃區酪梨農何欽澄也表示,往年同期批發市場的拍賣價每公斤約 50 至 60 元,但現在只有 40 元出頭,「國內酪梨市場真的已經飽和了,接下來會更不妙」。

不僅農民哀聲連連,農會也相當擔憂。大內區農會推廣股農事指導員郭先生表示,過去酪梨都種植在南部,相對香蕉、鳳梨等作物來說,酪梨價格好又穩定,且生產過程不需使用太多農藥,約八年前開始,陸續聽到各地產區有越來越多人進場栽培,「現在全台各地都有人種了!」換言之,酪梨的產銷壓力越來越沉重。

進口酪梨的品種單一,都是哈斯酪梨(攝影/林怡均)

酪梨淘金熱持續延燒,農政輔導轉作加劇產銷風險

查詢農業統計,國內酪梨栽培數據呈現N字型,農試所嘉義分所助理研究員蔡惠文曾表示,酪梨的種植面積大約有幾波變動:1997 至2005 年消費人口增加、生產效益提高;但後續連年水災造成植株大量死亡,2006 至 2011 年栽培面積下滑;後來又隨著國內外開始大力宣傳酪梨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全球的酪梨狂熱逐年加劇,台灣酪梨種植面積也因而增加,目前國內酪梨主要產區為台南、嘉義、南投、屏東及台東。

2022 年的酪梨栽培面積已來到歷史新高的 1811 公頃,但產量還未達顛峰。「現在還不致於供過於求」,中華幸福果協會理事長、台灣大學園藝學系教授陳右人表示,酪梨種下到第一次結果,至少需要三至五年,隨著樹齡成熟,產量還會持續增加,平均每公頃會收成約五、六萬台斤的酪梨,近幾年新植的面積如果陸續開始收成,「就真的會有產銷失衡疑慮」。

陳右人認為,酪梨的栽培面積近年來不斷成長,原因和政策有關,自從鳳梨、釋迦、蓮霧、柑橘等作物被中國封殺後,農糧署鼓勵農民轉種酪梨,加速酪梨面積成長,「這些政策需要檢討」,因為短時間雖然減緩鳳梨、釋迦的產銷壓力,但壓力並未消失,而是轉嫁到未來的酪梨上。

每月酪梨都不同,大亂鬥使得國人霧煞煞

每年 6 月至翌年 2 月是酪梨產季,但每月上市的酪梨品種都不同,農民為了拉長產季、分散照顧果樹的負擔,因此栽植了各種品種:6 月至 7 月是加林一號、7 月至 8 月為紅心圓、8 月至 9 月為亮皮、9 月至 10 月為黑金晚生種、11 月後則是厚兒和秋可。陳右人分析,酪梨從 7 月開始盛產,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的產量是巔峰,也是價格最低的時候,接下來隨著全台產量下滑,8 月底後價格會回穩,接近 12 月時甚至會到每台斤 100 元以上。

不同品種的酪梨上市大亂鬥,使得消費端一片混亂。楊子賢分析,目前國內至少有 30 種酪梨,每一種酪梨判斷後熟的方法都不同,有的成熟會變色,有的不會變色、只能靠輕壓果實判斷,且風味也都有差異,有時連農夫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種了什麼品種。

產出酪梨上市更是讓消費者吃得「霧煞煞」,好不容易吃到喜歡的風味,因為不知道品種、後來也就買不到同樣的品種。此外,酪梨品質參差不齊也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意願。

嘉義竹崎果樹產銷班第 49 班班長沈世政指出,許多果農因為酪梨價格好而進場,卻沒有好好管理,長出來酪梨品質不佳又便宜拋售,把行情亂得亂七八糟,同時也影響消費者對國產酪梨的信心,「國人對於酪梨又愛又怕,只要吃到一顆不好吃,後續就不想買了」。

攤商常將不同品種、不同熟度的酪梨混賣,讓消費者十分混淆。(攝影/楊語芸)
酪梨在批發市場每年的月成交均價震盪幅度越來越大(資料來源/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通路&加工:國產酪梨供應量無法滿足大訂單

相較於生產端認為國產酪梨已經飽和,加工及通路的看法卻不同。全聯實業公司透露,目前酪梨銷售額中,進口佔六成、國產僅佔四成。家樂福公共事務部長陳依芳則表示,酪梨的消費市場還在持續成長,超市及量販店同時販售國產和進口酪梨,進口酪梨單價較高,但銷售量是國產酪梨的三倍。

對大型通路來說,進口酪梨品種單純、品質穩定,國產酪梨則因品種多、規格多、成熟度不一致,「雖然國產品質很好,但不利於大型通路作業」。

陳依芳指出,國產酪梨的價格絕對有競爭優勢,但大型通路的分店多,配貨必須盡可能讓每間店的產品均一,才能對消費者交代,因此,產品規格必須穩定且有足夠的供應量,才符合通路需求。

每年採購大量酪梨的綠園牧場也認為「國產酪梨供應量不足」,場長林佳星說明,酪梨是非常特殊的作物,歐美國家將酪梨視為蔬菜,會切片製作沙拉鮮食用,台灣將酪梨歸類為水果。不過酪梨和香蕉、鳳梨等水果差異甚大,國人還未習慣鮮食或是入菜。

歐美國家多將酪梨當蔬菜食用。(攝影/ zuzyusa;照片來源/Pixabay)

國外對酪梨果丁需求量大,出口量供不應求

相較於國外常見的哈斯酪梨,台灣酪梨油份含量較低、水分較多,非常適合製作飲料,無論是飲料店還是一般消費者,國人最常把酪梨做成酪梨牛奶飲用。

林佳星表示,綠園牧場每年要採購大量酪梨切成果丁,販售給連鎖飲料店、滿足出口訂單,「國外客戶說台灣酪梨有明顯甜香」,海外飲料店甚至已開發出酪梨奶茶。另外,台灣酪梨切丁、坐船出口到國外,仍比國外酪梨便宜。在品質及價格的雙重優勢下,每年酪梨的海外訂單都以 5% 穩定成長,去年已達 100 公噸,通路涵蓋加拿大、英國及美國的超市,「我現在還在煩惱今年的酪梨可能不夠應付訂單」。

國外的冷凍酪梨果丁需求暢旺(截圖自網路)

賣酪梨建議組隊,農糧署將限制轉作品種

國產酪梨的產銷認知明顯存在落差,想種酪梨農民究竟還能不能進場呢?

「還是可以種」,陳右人認為,今年酪梨價格雖然低,但農民仍有利潤,且酪梨依然屬於高收入的果樹,建議想投入的農民種植 8 月以後收成的中生及晚生種,這些酪梨的品質相對好且穩定,有利於長遠經營消費客群。

林佳星則認為,對於加工和通路來說,國內酪梨大戶尚無法足量供應,「我們一次都是買好幾公噸」,因此產地農戶極需整合,只要有穩定的品質及供應量,加工及零售需求絕對能夠承接。 若產地能以農會或是產銷班為運銷單位,勢必能與市場有效對接。

高雄市美濃農會日前舉辦酪梨生產技術課程,總幹事鍾清輝表示,酪梨對農會來說是非常新的作物,但當天課程共有 50 位酪梨專業農參加,「我嚇了一跳,想不到有這麼多人種」。酪梨農打算組成產銷班來發展品牌,「既然是美濃的農民,那農會一定會全力協助行銷」。

對於酪梨產業的意見,農糧署果樹及花卉產業組組長蘇登照回應,確實有聽到農民反映產量過多,但目前國內酪梨市場仍是加工為主,「保守估計十顆酪梨裡面,有六顆都打成飲料」。由於加工價格相對穩定,因此接下來會調整策略,建議農民種植加工用品種,輔導轉作的政策也在研議中,「有考慮作品種限制」。農糧署會請教農試所及農改場的專家,盤點適合推廣的品種。

延伸閱讀:

秋日就要瘋酪梨!「天生好油」燃脂王,在地新鮮品種多,專家親自教你挑

種酪梨也被酪梨療癒,大內高手、竹崎明星、山上農匠,三位酪梨達人的故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