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之亂QA》台灣食鹽哪裡來?日本核廢水是否將污染台灣鹽?四個關鍵一文釋疑

全民搶鹽中,有人一掃 30 包!這是因為日本福島核廢水自 8 月 24 日開始排放至海洋,引發鄰近各國對海鹽的擔憂,大家搶著採買排放前就製作好的海鹽。「搶鹽潮」很快吹進台灣,再加上近日正逢中元普渡,慣用生薑與鹽巴祭拜好兄弟,象徵「山珍海味」,消費者擔心污染與準備祭拜的需求湧現,一時間超市貨架空空如也,蔚為奇觀。

國人食用鹽哪裡來?日本核廢水排放是否會影響台灣鹽安全?《上下游》採訪製鹽業與原能會,分析洋流抵達台灣的時間、對製鹽過程帶來的影響,同時也回顧台灣製鹽歷史,趁著這波鹽之亂,一起來檢視食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因為擔憂核廢水污染食鹽安全,超市貨架上食鹽被消費者搶空。(攝影/楊語芸)

Q1:國內食鹽從哪裡來?市場是否將缺鹽?

台鹽實業公司副總經理李杰翰說明,台鹽的民生用海鹽,最大宗為由從台鹽通霄精鹽廠引進鄰近海水精製而成,工業用、食品加工用等工業用鹽主要從澳洲等國進口。台灣每年平均的食用鹽用量為約 10 萬公噸,台鹽通霄精鹽廠每年產能約 7 萬公噸,上限可達 10 萬公噸。

隸屬於台鹽公司的精鹽廠 1975 年設立在苗栗縣通霄鎮,以海水為原料,再採用離子交換膜電透析法製鹽,全程機械自動化。根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資訊,這種製鹽法既不受天候影響,而且精鹽純度高、品質好、產量穩定,土地與人力資源都相對精省,缺點是會消耗大量電力及熱能。

李杰翰表示,近日台灣恰逢中元普渡,正值食鹽需求旺季,台鹽已儲備充足食用鹽供給消費者,若市場缺鹽,台鹽亦可立刻增產。考量產量與安全性無虞,他認為台灣消費者「不用擔心台灣缺(安全的)海鹽」。

除了台鹽供應的精製鹽之外,市場另有業者從西班牙、德國等地進口岩鹽及玫瑰鹽、從英國進口礦鹽、從土耳其進口湖鹽,台灣則有沿海社區堅持日曬傳統製鹽,提供給餐廳及喜愛豐富層次鹽味的消費者。

台鹽呼籲,台鹽產能充足,消費者不必擔心台灣會缺安全的海鹽。(圖片來源/台鹽公司)

Q2:日曬鹽 vs 精煉鹽比一比

現在國人使用的食鹽都是精煉鹽,不過早年台灣西海岸的鹽田日曬鹽才是主力。加入 WTO 後台灣停止曬鹽,但仍有少數鹽田又開始「復曬」。曬鹽需要慢工出細活,人力與時間成本必然比較高,不過這樣的製法卻能讓鹽更有風味。

洲南鹽場經營人蔡炅樵指出,日曬鹽的製作與天候有關,以洲南鹽場來說,每年 3 月至 5 月是主要產季,因為接下來會有梅雨季及颱風,一旦下雨就無法曬鹽。但精鹽的製作不受天候影響,製作效率更高。不過,精煉鹽的氯化鈉純度高,鹹味重;日曬鹽則保留較多海水的礦物質、微生物,帶來的風味是多層次又迷人的。

台南市北門區井仔腳鹽田則指出,海鹽中有超過 70 種微量元素,是健康生活的根本。好的海鹽可以讓身體內的細胞「動起來」,創造出更多有益物質,對電解質的平衡也有一定好處。日曬海鹽當中有對健康有益的抗氧化劑、礦物質可以幫助身體更好調節水分,同時讓身體內的酸鹼度達到平衡。而透過化學方法製成的精製鹽通常鈉含量較高,用於料理就會「卡死鹹」。

一方風土養一方人,洲南鹽場復興日曬海鹽文化,在雪白鹽霜中尋找台灣味。(圖片提供/洲南鹽場)

Q3:核廢水會污染海鹽嗎?製鹽業者這樣說

李杰翰指出,近期針對含氚廢水污染海鹽的疑慮,台鹽將每個月送驗工業用與民生用鹽原料與產品至原能會,確認海鹽中的氚含量符合相關規範。他並補充,目前送驗樣品皆未含有氚元素,若連續三個月都無檢出,台鹽則改成每季送檢。

蔡炅樵表示,鹽場並不擔心核廢水的影響,因為核廢水排入海中會被海水大量稀釋,而且也有國際單位監督把關。此外,海水順著洋流來到台灣還要等兩至三年,這段時間就等研究單位進行數據監測,「讓科學證據來檢視」。

台南市鹽友關懷協會持續營運台南安順鹽場,該協會執行長王正德則認為,日本核廢水確實有影響,安順鹽場最近接到大量訂單,一單都是 20、40 斤起跳,消費者因為這件事來關心鹽是好事,不過無需太恐慌。

王正德並不擔心核廢水會影響鹽的品質,因為日曬鹽是反覆沉澱、結晶而來,只有氯化鈉會結晶,水會蒸發,安順鹽場過去也曾經擔心海水受到污染,會影響鹽的品質,但實際送驗結果都沒有檢出重金屬,所以這一次的事件就靜待科學證據即可。

「海洋污染一直是日曬鹽的挑戰」,台南北門區井仔腳「成功鹽」協理郭建武表示,為保障消費者,「成功鹽」每批食用鹽出售前都會檢驗重金屬殘留量,粗鹽則是每年檢驗。郭建武補充,「我們已經考慮明年加驗輻射值以示負責,也希望政府幫忙把關」。

統一生機則指出,這幾天訂單暴增,尤其今天才上班一兩、個小時,訂單已經達到正常上班日一、兩天的業績。統一生技的海鹽主要來自西班牙及澳洲,但供應貨源的海域都被國家重點保護,因此並不會特別擔心,洋流帶來的衝擊,就等監測數據再看看。

Q4:核廢水會污染海鹽嗎?原能會這樣說

根據原能會與氣象局合作完成的擴散模型分析圖,日本排放一至兩年後,部分廢水將到達台灣海峽附近。此次核廢水以氚水為主,原能會輻射防護處簡任技正林貞絢說明,氚元素在自然界中經常以「氚水」的方式存在(取代水中的氫原子),而食鹽在精製過程會蒸發水分至 3% 以下,含氚廢水亦會受大量海水稀釋,因此食鹽可能含有的氚含量極少。

縱使福島以最大氚濃度上限排放廢水,原能會預估,每公斤海鹽的最高氚含量為 45 貝克。林貞絢分析,據世界衛生組織規範,食品氚含量不得高於 1 萬貝克,換言之,人要攝取超過 222 公斤的食鹽才會超標。若再依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取量上限為 6 公克換算,「大概要 100 年才會吃到那麼多(食鹽)」。

林貞絢表示,原能會與氣象局分析過去十年的台灣海流,預計福島含氚廢水多會隨著黑潮主流前往北太平洋,較不會流入台灣海域。不過海流可能會逆流,故原能會設立 107 處海水監測點位,定期抽樣台澎金馬海域的輻射量,並公布於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目前台灣臨海都無輻射異常」。

為了確保食用鹽安全,林貞絢強調,食藥署會對定期抽樣進口鹽品,轉請原能會檢驗氚等輻射性元素含量,近期進口鹽品皆無檢則出含有輻射性元素。國產食用鹽主要生產者台鹽公司也會主動送驗鹽品至原能會,最新結果亦無檢出氚元素,消費者可以放心。

同場加映:台灣製鹽業史

根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資訊,鹽依照來源可以分為岩鹽、海鹽、湖鹽和井鹽等四種,台灣自產的都是海鹽,主要有曬鹽法以及離子交換膜電透析法兩種。不過離子交換膜電透析法製作精鹽是晚近的事,相對來說,我們的曬鹽歷史更久遠。

根據文化部資料,台灣製鹽最早可追溯至元朝,《島夷志略》中曾提到原住民煮海水為鹽。製鹽成為產業則始自明鄭時期,創始者陳永華於西元 1665 年在台江內海地區開闢鹽田,引海水入田日曬成鹽,就此開啟台灣西部地區的曬鹽史。

日治時期,南部鹽田多達 7000 多公頃,主要分布於台灣西南海岸的台南、嘉義和高雄。國民政府遷台後,甚至還出口鹽到日本賺外匯。1952 年,台灣製鹽總廠轉為台鹽公司,國人所需的鹽原本主要靠台鹽公司的通霄精鹽廠、七股鹽場,還有各地曬鹽場來滿足,但 2001 年台灣加入 WTO 後,台鹽公司在 2002 年宣布停止曬鹽後,各地曬鹽業也就此沒落。

台南鹽場的製鹽工人與鹽田及相關器具(照片來源/文化部典藏網)

社區鹽場「復曬」為保存文化

不過還是有鹽場不甘曬鹽業就此步入黃昏,紛紛投入「復曬」運動。蔡炅樵原是記者,與好友成立布袋嘴文化工作室,2008 年接受政府委託管理洲南鹽場,開始實驗性復曬鹽田。蔡炅樵指出,鹽場採取傳統日曬法取鹽,一年約產出 8000 至 12000 公斤。

台南安順鹽場也是傳統日曬法取鹽,鹽友關懷協會執行長王正德指出,安順鹽場是瓦盤鹽田,一年產量約18000公斤,維持曬鹽是想傳承曬鹽的文化,協會有聘僱工作人員跟著退休鹽工一起作鹽,不過本業收入是靠導覽,鹽只是副產物。

台南市北門區井仔腳鹽田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 年遷移至北門,2000 年時廢曬,後來因為觀光又復曬,並以「成功鹽」為品牌打響知名度。

「成功鹽」協理郭建武透露,目前井仔腳仍有五位鹽工日復一日地曬鹽,曬出的鹽可分為粗鹽及食用鹽,粗鹽一年約產出 200 公噸,主要販售做沐浴、牙膏及祭祀祈福使用;食用鹽每年僅產出 11 公噸,包含 10 公噸的二層鹽以及 1 公噸的鹽花。

洲南鹽場的傳統日曬鹽。(提供/洲南鹽場)

延伸閱讀:

台灣「鹽承續」在此!洲南鹽場重振日曬海鹽工藝,把水土風光結晶成華麗台灣味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