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虎加油!全台第一個友善石虎蔬菜箱,南投青農互助護石虎

文/上下游特約記者陳怡樺

買一把菜,一起守護石虎!2022 年 8 月,全台第一家友善石虎農作直販所「蕉織環創坊」在南投集集開幕,今年則聯合集集、鹿谷、名間、中寮和國姓等鄰近地區的農友推出「友善石虎蔬果箱」,邀請消費者採買健康蔬果的同時,也成為石虎保育的一員。

蕉織環創坊推出「友善石虎蔬果箱」,希望吸引認同保育的消費者採買健康蔬果。(照片提供/蕉織環創坊)

從山蕉開始的尋根之旅

走進「蕉織環創坊」,牆上展示南投的果園、農場、工坊、民宿等各種在地產業的照片。黃稚淋的家族世居集集,身為第五代蕉農,她是「蕉織環創坊」的起點。中學時就離家求學,黃稚淋對老家文史很不熟悉,2011年回到家鄉,參加地方導覽活動,才重新認識家鄉。她發現集集豐厚的歷史和多元物產,為了回饋地方,她將家裡的集貨場整理成山蕉文史館,展示跟山蕉有關的文物,帶大家重回舊時光。

返鄉一段時間後,黃稚淋認識了不同產業的夥伴,有了把文史館的空間調整成「蕉織環創坊」的想法,這是因為有些手作課程需要空間,有些農友需要平台展售蔬果。她與夥伴們重新整理空間,既配合每位夥伴的才華,也滿足大家的需求。工作夥伴各司其職,激發出不同的潛能,也開辦各式活動,比如將農業廢棄物變身為藝術品的手作課程,或走讀集集大山的生態課程。

過去,遊客到集集觀光,大多停留在車站一帶,為了讓大家深入南投,「蕉織環創坊」規劃各種活動與課程,「引誘」遊客停下腳步,認識南投不同的面貌。「只有一個特色景點不夠,這樣不會讓整個地方變好,要把有特色的點串起來。」黃稚淋說,以在地特色為基礎,從位置居中的集集出發,放射狀移動到鹿谷、名間等車程 20 分鐘內的鄰近小鎮拜訪農友,讓遊客體驗不同產業。

蕉織環創坊的空間中介紹夥伴們的農產特色。(攝影/陳郁玲)

邀請消費者一起響應「買菜護石虎」

南投的淺山地區是石虎的重要棲地,特生中心推動友善石虎標章多年,黃稚淋也認同友善栽培可以讓石虎有更好的生存環境,於是邀集五、六位具有標章的農友推出可宅配的「友善石虎蔬果箱」,既走出集集、拓展銷售通路,也推廣保育石虎的觀念。

「由農友自訂成本,每包重量 250 公克至 300 公克之間,盛產就便宜一點,或裝多一點。」 廖宥勝負責接單、集貨、寄貨等工作,每週六結單,週二寄出,目前以北高等都會區、認同石虎保育的消費者為主要客源,蔬果全年均一價,運費由消費者負擔。

特生中心石虎團隊計畫助理莊書翔表示,「友善石虎蔬果箱」是全台第一個以「石虎保育」為理念、由青農自發串連的行動,特生中心也不定期在社群媒體或擺攤時協助推廣。

廖宥勝(左)與黃稚淋(右)共同推出石虎蔬果箱,為保育石虎盡心力。(攝影/陳郁玲)

返鄉陪伴父母,也守護石虎

「友善石虎蔬果箱」的產品由集集、鹿谷、名間、中寮和國姓等鄰近地區的農友聯合提供。

廖宥勝的老家和農場在鹿谷。他原本在電視圈從事影像後製工作,2016 年返鄉陪伴父母,也開始務農。「家裡種茶,主要採慣行農法,小時候都幫忙拉過藥管。」他苦笑地回憶,務農好累,小時候常講以後才不要當農夫,誰想到現在兩腳都踏進田裡。

為何沒有承接家業、繼續種茶?「剛回來什麼都不懂,四處聽、到處問,先挑戰高難度的番茄,結果沒有收成,付出的成本也放水流。」廖宥勝從自己感興趣的作物著手,豈料沒有收成,他心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既然用慣行沒有收成,乾脆改種有機,可能還有一線生機。雖然父親反對,他抱著「放手一試」的心情說服爸爸:「第一年什麼藥都噴了,再貴的藥也買了,一點用都沒有,不如改變作法,」才讓父親慢慢接受、認同。

經過兩年轉型期,2019 年,廖宥勝申請有機認證,目前主要作物有草莓、葉菜和瓜果,因人力有限,品項簡單。隔年,廖宥勝在其他農友的介紹下,認識「友善石虎標章」,自己申請後,也邀請熟識農友加入,共同推廣保育觀念。

不用農藥的良好種植環境既能生產優質蔬果,也能保育石虎。(攝影/陳郁玲)

與動物共享一把菜

走進農友王俊岳的菜園,時令蔬菜琳瑯滿目,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三分地上。王俊岳是最早與蔬果箱合作的農友,他供應的葉菜是「石虎蔬果箱」的主力產品。

2011 年,王俊岳離開海運公司,接下岳父的農地全職務農,並選擇自然農法耕作。「種菜給想要的人吃。一路走來單打獨鬥,靠口耳相傳,銷售算順利。」王俊岳的客群以家庭、中小學教師和醫護人員為主,固定供菜給約 50 個家庭。王俊岳還身兼物流,宅配到府,從南投名間出發,一路往海邊開到台中梧棲送菜,和客人累積深厚信任感,有遠嫁到北部的客戶仍持續幫在中部的母親訂菜,也有三姊妹各自成家後仍繼續忠實訂菜。

雖然自己的銷售頗穩定,但結識蕉織環創坊的夥伴後,因為彼此理念相近,也希望增加更多通路,王俊岳便加入「石虎蔬果箱」的供應列,讓自己的農產品能夠為保育石虎盡一份心力。

田中央傳來陣陣佛號唱誦聲,走近一看是一台佛音播放器,王俊岳是虔誠佛教徒,讓菜園裡的生物共修佛法,田裡出現吃葉菜的老鼠,表示葉菜很鮮甜,和動物共享,利益眾生,是他實踐信仰的過程。王俊岳開心地說,之前還曾經在中寮田區發現石虎的蹤跡。

一句流傳網路的名言:「每一天有三次機會可以改變世界。」也許保護環境入門方式之一,是從一日三餐的選擇開始;成為一名有動保意識的消費者,可以從買一把菜守護石虎開始。

王俊岳自己育苗,他供應的葉菜是「石虎蔬果箱」的主力產品。(攝影/陳郁玲)
買蔬菜箱,成為「石虎保育大使」,一起幫阿虎加油!(照片提供/蕉織環創坊)

延伸閱讀:

為了保育石虎,她開了一家雞蛋行!蔡鈺珊將雞蛋變精緻禮物,賣蛋救石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