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島上勝町的老人們靠著賣楓葉翻轉偏鄉命運的故事,感動全世界,同樣的故事也在花蓮秀林的部落間發生。「葉果子」用麵包樹、血桐樹的葉子包裹的蔬果、花束、禮物不只美感爆棚,而且價值感倍增,讓收禮者驚呼連連。推出「葉果子」品牌時,鍾汯佑才剛剛跨過 30 歲的門檻。
鍾汯佑除了幫助部落銷售葉子包材,他在疫情期間還串連花蓮由北至南 30 位農民推出野菜蔬菜箱,現在還打算將部落特有的香料:山胡椒、土肉桂、大葉田香等製作香料紅酒、奶茶香料包,用耐久放的加工品增加收益。原民朋友都很感激他的商業思維為部落帶來光明,但是他說「我才是收到最多溫暖的人」。

青少年的問題在家庭經濟不穩定
鍾汯佑原是桃園人,商管研究所畢業後,在元智大學從事微型創業的輔導,也曾於外商公司推動社會企業行動方案,媒合許多優質的組織,當時他就屢屢被台灣各地精彩的人、美好的故事所感動。只是工作壓力甚大,導致他生了重病,進出急診室成了常態。面對生命的關卡,他常自問「如果過了這一關,我還可以做什麼?」
因為需要靜養,鍾汯佑被迫離開原本高壓的工作,他知道偏鄉十分需要老師,不過他的背景與教育的關係比較遠,剛好花蓮家扶中心有「公關」的職缺,與他的專長比較契合,他揹了背包就來到花蓮,一邊靜養身體,一邊幫家扶中心募款。
鍾汯佑來花蓮不久就受到震撼,家扶有次辦活動,帶部落的孩子去吃速食,沒想到如此稀鬆平常的事居然是他們的「初體驗」,他這才驚覺「很多我本來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原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寫募款計畫,鍾汯佑必須瞭解個案的狀況,因此時常跟著社工們一起去家訪,他發現許多青少年的劣勢肇因於家長的處境,他們工作不穩定、多半只能打零工,即便家裡有農田,但農作物的收成少,養不了家,經濟不穩定讓生活陷入惡性循環,自然無法提供孩子穩定的成長環境。

葉子包材超吸睛,減塑又幫助部落
家扶中心的輔導對象雖然是兒少,但鍾汯佑既然看出問題的根源在家長,便想用自己的專長來改善他們的經濟條件。他每每在家訪時聽到務農的原住民抱怨菜價差、中盤抽成高,疫情又讓蔬菜銷路變得更差,既然當時全台灣都在流行蔬菜箱,「那我們來推出『圓夢蔬菜箱』吧!」
鍾汯佑先集合幾個家扶長期陪伴的務農家庭,請他們供應無毒耕種的蔬菜,分類後選用不同的葉子來包裹,大片的姑婆芋和麵包樹葉可以包一把龍鬚菜、一把菜豆;小一點的血桐葉、欖仁葉則拿來包山蘇、包翼豆,透過家扶的前同事以及社群粉專「不塑之客」的推廣,699 元的蔬菜箱一推出就供不應求。
有趣的是,買到蔬菜箱的消費者紛紛回饋,「怎麼包裝如此精美」、「好像收到禮物一樣」、「蔬菜用葉子包覆就不會蔫蔫」,鍾汯佑這才發現,這些原住民文化中的生活智慧,竟牢牢攫住都市消費者的目光,對於追求「減塑」的朋友,這種包裝更有強大的吸引力。
鍾汯佑回頭詢問部落朋友,發現月桃、野薑花取之不盡,麻竹葉、欖仁葉用之不竭,若擔心姑婆芋的植物鹼引發過敏,麵包樹、香蕉的葉片都很大,有些樹葉具有膠質皮革,保鮮效果特別好。
事實上鍾汯佑還委請食品科學業者進行檢驗,發現與保鮮膜相較,用樹葉包裹的蔬菜在色差值、生菌數和保水性方面表現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葉子在生命週期結束後能自然分解、回歸大地,如果能有更多運用,不只活化部落生機,也減少消費行為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葉子包材比包裝紙精美又環保,包裹花束超美又超搭
為了進一步提昇原鄉經濟力,鍾汯佑離開家扶中心全力實踐夢想,爾後更順利獲得 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的支持,創辦「蒔煦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蒔」是種植;「煦」是溫暖,他期許透過商業模式讓和煦的陽光照亮台灣偏鄉。
除了繼續串連各地農友推出野菜箱,以穩定農家、婦女的收入外,蔬菜箱售出後,蒔煦會以私訊方式傳送野菜食譜,讓都會消費者認識他們不熟悉的蔬菜,也因為知道如何烹煮才好吃,更願意回購。訂單一多,鍾汯佑還得聘用工讀生來幫忙。供貨的農民也從原來以部落原民為主,慢慢擴增到閩南、客家農民,真正帶動地方經濟。
另外,葉子包材除了出現在蔬菜箱中,鍾汯佑也以「葉果子」之名開始幫企業或活動客製禮物。像之前幫 Diageo 提供伴手禮包裝,或是替《康健》雜誌「我是你的菜」活動包裝產品,都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收禮者提到,包裝紙再漂亮,拆了禮物後可能轉身就丟掉了,但葉子包材精美程度更勝包裝紙,最後又可以回歸自然,值得推廣。

鍾汯佑補充,包材用的葉子多是原生種,本來就長在鄉野部落,天生天養,不必用肥用藥,也不必刻意照料,只要採收就能多一筆收入。因為可以出售葉材,大家對環境更加在意,不會隨意除草、伐木,無形間也讓環境變得更好。
今年 8 月中旬,蒔煦跟慈濟合作「未來永續市」活動,除了介紹葉子包材的可能性外,也讓與會者動手包裹花束。鍾汯佑提到,花藝設計常常會有一堆包裝紙和緞帶,若能用樹葉、藤蔓來包裹,不只吸睛,意義上更為圓滿。蒔煦也打算將葉子包材推廣到相關零售通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蒔煦臉書獲知相關消息。
原民香料包擴大應用性,售價也拉高
因為長期「混」在原民部落,鍾汯佑又發現香料是部落的另一種寶藏,不論是山胡椒、羅氏鹽膚木、大葉田香、細葉碎米薺,都充滿特色。只是過去被中盤收購價格頗低,原民朋友種得很心酸。
「有些阿嬤、阿姨因為家人住院或其他緊急狀況,一時間無法供應野菜,收入就會出問題」,鍾汯佑提到,香料多為木本植物,照顧相對容易,更適合這些原民家庭。目前他與大同、大禮部落收購香料,還媒介主廚前往部落,與阿嬤、阿姨們一起討論香料如何應用,未來將開發紅酒香料包、奶茶香料包等,增加這些特色香料的應用性。
以山胡椒為例,鍾汯佑提到一般烘山胡椒的場域中會充斥著香茅、檸檬、薑的味道,這是因為烘乾時味道都逸散掉,但「真空低溫無氧烘乾」讓味道百分之百鎖在香料裡,他打開包裝讓記者試聞,新鮮濃郁的風味與坊間山胡椒大不相同,難怪售價可以拉得比較高。

夥伴間彼此珍惜的情誼讓人感動
只是這「真空烘乾」技術難道不會貴參參嗎?「廠商認為,我們這些年輕人想要幫助部落的心意很可貴,所以願意提供協助」,鍾汯佑語帶感恩。
同樣讓鍾汯佑感恩的還有一起打拚的夥伴,他提到公司經營兩年來,已僱有兩位正職、三位兼職員工,步調愈來愈穩健,不過還是有許多阿嬤、阿姨擔心他離開家扶、沒有固定薪資會吃不飽,常常塞些食物給他,讓他感受到許多人情溫暖。
而這些阿嬤、阿姨的堅強,也常讓他感動,像是有位李阿嬤的心願,就是孫子出獄後希望接他到身邊來,只是目前家裡空間不足,她希望透過蒔煦的合作機會努力賺錢,買個貨櫃屋放在農地裡,讓孫子回家後有地方可以住。即便鍾汯佑找到願意贊助貨櫃屋的企業主,李阿嬤也不願接受善意,「她說『這件事我可以靠自己』,不能夠隨便欠人情」。
阿美族野菜達人徐妍花指出,雖然她會在農夫市集銷售野菜,但銷量畢竟有限,認識鍾汯佑後,不只野菜銷售更穩定,連原本沒有經濟價值的月桃菜都可以拿來販售,「他對我們阿美族的植物很有興趣,幫我們找出路,大家都很感謝他帶來的希望」。徐妍花也提到,跟著蒔煦的活動走南闖北,認識很多朋友,生活圈擴大,也因為其他人的肯定,讓她感受到原民文化的驕傲。
賣菜、賣葉子、賣香料,夥伴們的經濟漸漸改善,陽光已經照耀在偏鄉。「如果過了這一關,我還可以做什麼?」回想重病時鍾汯佑對自己的提問,相信他已經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