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中國旅客攜帶香腸中檢出新病毒,致死率近 100%,防檢署呼籲入境勿攜肉品

中國旅客攜帶肉品入境,被檢出新基因型非洲豬瘟病毒,傳染力、致死率更高,請國人注意!農業部獸醫研究所首度在中國入境旅客所攜帶豬肉製品中,檢出兩種不同基因型的非洲豬瘟病毒,其中一種為新基因重組型非洲豬瘟病毒。獸醫研究所所長鄧明中表示,目前無法判斷該病毒是否為自然產生,只能確定中國疫情依然嚴重,而該病毒的傳染力比現在流行的第二型病毒更高,推測致死率逼近 100%。

鄧明中直言,中國幅員遼闊,且國土與鄰近國家接壤,倘若新病毒透過野豬傳播到其他國家,不排除非洲豬瘟病毒會再掀起大流行。此外,病毒在生肉中可長時間存活,「新鮮肉品的風險最高」。防檢署則強調,國內對於邊境旅客的行李、跨國郵包及快遞,甚至海上走私,都依然維持高強度檢查,國人旅遊、新住民進出國境請勿攜帶任何肉品,以守護國內養豬產業。

獸醫研究所從中國入境肉品檢出新型非洲豬瘟病毒,傳染力及致病力都更高(照片提供/獸醫研究所)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依然嚴峻,出現新型病毒

2018 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台灣開始啟動邊境檢查,查獲非法肉製品會送往獸醫研究所(前「家衛所」)檢測。 2021 年和 2022 年邊境中國肉製品的病毒陽性率為 9.9% 與 11.8%,今(2023)年 1 月至12月15日為止,獸醫研究所共檢驗 1733 件違法攜帶的非法肉製品,其中 1374 件來自中國,佔比高達79.3%,且有 171 件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比率高達 12.4%。鄧明中表示,中國資訊不透明,但從檢驗情形來看,今年的陽性率比前兩年高,意味著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仍嚴峻。

獸醫研究所今年首度在中國入境旅客攜入的豬肉製品中,檢出兩種不同基因型之非洲豬瘟病毒。一種為第二基因型非洲豬瘟病毒,另一種是新基因重組型非洲豬瘟病毒。鄧明中說明,第 2 基因型為中國 2018 年起流行至今的非洲豬瘟病毒,也是目前亞洲非洲豬瘟疫區主要流行病株,豬隻倘若感染第 2 基因型病毒,會全身出血、腫大,強毒下的致死率超過九成。

至於新基因重組型病毒從何而來,鄧明中推測,中國一直試圖開發非洲豬瘟疫苗,因此向葡萄牙引進低毒力的第 1 基因型非洲豬瘟病毒,很有可能是第 1 基因型及第 2 基因型發生基因重組、誕生了全新病毒,目前全世界的非洲豬瘟基因型已經演化到第 24 型,中國此新病毒可能是第 25 型,2022 年中國首次證實該新型病毒的案例,之後也在江蘇、河南、內蒙古等地陸續發現。

鄧明中坦言,中國資訊一直不透明,但從少數研究資料顯示,目前第 2 基因去除毒力基因的疫苗均已無法防範新型非洲豬瘟病毒,該新型病毒的致病性與傳播性也高於第2基因型,致死率可能逼近100%,而中國幅員遼闊,林中野豬一旦感染,可能跨境傳播,邊境接壤的國家都有極高的感染風險。

為防範非洲豬瘟,防檢署在機場邊境嚴密檢查旅客行李(照片來源/防檢署)

新型病毒傳播力更強,不只中國,相鄰國家都有風險

新型病毒可在肉品或是屠體上存活幾天?鄧明中表示,新型病毒的存活力還在研究中,但只要未經加熱處理,病毒就依然保有傳染力。以過往狀況來說,豬隻一旦感染非洲豬瘟病毒而死亡,屍體中的病毒仍有傳染力,病毒甚至在冰天雪地中都能存活千日以上,野豬碰觸到病豬、四處移動固然危險,但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生鮮肉品同樣也有高風險。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非洲豬瘟病毒會人畜共通,鄧明中提醒,帶有病毒的豬隻並不是理想的肉品,不符合食品衛生安全,而帶有病毒的肉品也有疫情風險,目前中國疫情嚴峻,倘若新型病毒擴散到亞洲其他國家,極有可能會變成新的疫情。另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非洲豬瘟疫情資訊也不夠透明,因此國人在亞洲國家旅遊、新住民及移工返家又來台都要注意不能攜帶任何肉品。

春節前夕是邊境查獲非法肉製品之高峰期,防檢署署長邱垂章強調,台灣的非洲豬瘟防疫強度一直都沒有鬆懈,邊境會持續 100% 手提行李檢查,來自外國的郵包及快遞也會高強度檢查,同時,海巡署也持續防範走私,獸醫研究所的檢驗結果會讓這些檢查、防疫動作更加確實。台灣是海島國家,邊境確實防疫,國內的養豬場相對安全,豬農不必恐慌,維持日常的消毒動作,若豬隻有異常死亡狀況,儘速通報各地防疫所即可。

另外,邱垂章也表示會透過各種管道、多國語言加強對新住民的宣導。

中文、英文、越南語及泰語的非洲豬瘟防疫宣導(圖片來源/防檢署)

學者:病毒傳播快速,豬農需繃緊神經

除了邊境杜絕病毒風險,任何病毒可能的傳播途徑都要高度警戒。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榮譽特聘教授余碧表示,她曾耳聞非洲豬瘟在中國疫情非常嚴重,也銷毀了許多屠體,台灣一定要防堵住疫情,「一旦病毒進入台灣,傳播會非常快速,絕對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產業」。

余碧強調,台灣歷經多年非洲豬瘟的威脅,農民都有「生物安全」的觀念,知道飼養人員的衣著、進出車輛等等都需要嚴格消毒,但「再嚴格都不為過」,她提醒豬農一定要繃緊神經。此外,余碧也擔心中國會不會將動物性的原料摻雜在飼料、原料中,呼籲政府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進行抽驗,不要只查驗國人或旅客攜帶入關的肉品。

學者提醒,養豬場務必確實消毒所有環節,政府也要注意來自中國的原物料(攝影/林怡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