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胎古道有許多百年以上老樹,終年潮濕多霧生態豐富,是部落裡面公認的文化資產。(攝影_林吉洋)

霧中森林也要砍伐蓋光電?新竹尖石馬胎部落,燃起守護部落烽火

馬胎部落位於新竹尖石鄉,名字來自泰雅族語「Matuy:霧」,引申意思是「霧的家」。然而在這滿佈綠意跟雲霧的部落,一場光電開發案打破原有的靜謐。

12 月 23 日,尖石鄉公所召開光電開發的地方說明會,公所有意將馬胎部落範圍內面積約 2.6 公頃已停用的垃圾掩埋場,活化為光電案場,此舉導致馬胎部落居民群起反對。反對者認為,若鄉公所要開發光電,不只周邊樹林將遭砍伐,工程擾動陡坡也會成為水土保持的隱患,危及下方部落及古道安全,不該為了一點回饋金犧牲環境,盼望公所退回本案。

(更新)12 月30 日晚間在本文刊出後,尖石鄉公所透過村長傳達,本案僅初步規劃,在馬胎部落族人表達反對意見後,本案停止推動,也不會召開部落會議舉行投票。

開發預定地況是長滿樹林的山谷,平台部分是舊的掩埋場遺跡,如果開發計畫通過,依廠商規劃山谷有兩公頃面積將夷平,用以設置 3500kw 的光電板。(攝影/林吉洋)

部落居民:位置不適合,回饋金換不到好山好水

馬胎部落位於尖石鄉前山邊緣,鄰近橫山鄉景點「內灣老街」,位於竹東城鎮與山區的交界。由於鄰近都會,反而成為尖石鄉人口外移最嚴重地區,被稱為「山不山、市不市」的地理邊界。

這個寧靜的部落今年(2023)迎來光電開發。12 月 23 日公所舉辦第一次說明會,由開發商說明將利用廢棄多年的垃圾掩埋場,約使用 2 公頃土地上規劃設置 3500kw 太陽能,每年也會提撥一定金額回饋,挹注鄉公所財政。

出席者指出,會場內多數居民對此均表達反對。該掩埋場早年因露天堆放造成惡臭污染,遭抗議後廢止使用,且已恢復植被。至於掩埋場遺址周邊也在開發範圍內,仍有大量原始森林,開發光電將使樹林遭砍伐。會場上居民質疑,馬胎部落長年雲霧繚繞,日照條件很差,質疑廠商根本沒有好好評估效益。

讓居民更擔憂的是,掩埋場下方就是馬胎部落古道遺跡,近年馬胎古道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健行探訪,儼然成為馬胎部落發展觀光的一大資產,如果古道周邊開發光電,豈不是破壞古道整體景觀。在反對聲浪之下,第一次光電開發說明會不歡而散。

開發光電案址的正下方,就是馬胎溪,往下匯流到頭前溪,部落認為開發工程會影響到溪流,不宜破壞已平衡的生態環境。(攝影/林吉洋)

開發須徵求部落「諮商同意權」,族人:感覺被「趕鴨子上架」

依照《原住民族基法》第 21 條的「諮商同意權」規範,在部落傳統領域內開發,必須向部落族人說明,經過充分了解與商議,再舉辦部落會議,由各戶代表投票,取得多數同意後才算通過。

然而族人質疑,廠商跟公所都作好了相關規劃才向部落提出,像是「趕鴨子上架」。原本平靜的部落內傳出各種耳語,和諧的部落有如選戰逼近,各種力量開始內部拉扯。青壯輩的反對者被老一輩告誡「不要跟政府作對」、「不同意也沒有用」、「漢人很可怕,一旦財路被擋,報復什麼都敢做」,隱形壓力悄悄降臨在部落。

部落裡最愛種樹的男人:砍樹種電會破壞環境生態

一肩扛起這些傳統輿論壓力、扮演主要反對意見領袖的,是案址所在地第六鄰鄰長陳勇,他最為族人所知的形象是「部落裡最愛種樹的男人」。陳勇帶著記者走入雲霧繚繞的開發案址,舉起雙手比出環抱姿態說:「開發土地上,有 168 棵比這樣還粗大的大樹。」

陳勇是部落裡面的種樹達人,自信的說,種樹就是是保護土地涵養水源的方式,率先反對公所砍樹種電的計畫。(攝影/林吉洋)

現年 60 多歲的陳勇由祖父母帶大,他謹記祖父母說種樹很好,可以保護土地、也可以涵養水源。成年以後,他離開部落到湖口從事營建業,不時回到部落的興趣還是種樹,他掐指一算:「我種了 1 千 7 百棵肖楠,全部都算應該超過3000 棵樹有了吧!」

他指出開發案址下方是修復中的古道跟馬胎溪,部落正在護溪復育苦花魚,河谷裡蝴蝶、螢火蟲、藍鵲特別多。如果把整片山坡地的樹林砍掉,河谷的環境生態就不見了,在陡峭的山坡地設置大面積光電,更造成土石流風險。

20 多年前,尖石鄉的垃圾掩埋場設置在前山地區的馬胎部落,由於露天垃圾場引發惡臭導致居民抗議,才導致掩埋場關閉。陳勇怒問:「掩埋場傷害我們第一次了,還要傷害第二次嗎?」

馬胎古道有許多百年以上老樹,終年潮濕多霧生態豐富,是部落裡面公認的文化資產。(攝影/林吉洋)

部落小菜農 Lawa:回到部落種菜療癒自己也療癒他人

部落反對身影中,有一位嬌小的部落小菜農 Lawa,跟多數居民一樣,她人生的軌跡就是離開部落,而且距離越來越遠。Lawa 小學搬到內灣就讀,國中再搬到竹東,高中就到龍潭,畢業以後輾轉在中壢、平鎮的工廠上班。

工廠一待就是三、四十年,無止盡的三班制讓她身體逐漸出現三高狀況。隨著身體的警訊越來越明顯,三年前決定先回到部落休養。Lawa 的興趣是種菜,因緣際會跟著竹東社大老師彭博彥學習友善農法,透過山上優美的環境跟飲食調養,讓自己的身體逐漸恢復。

朋友看到她的健康明顯改善,提議向她訂購蔬菜的人越來越多,每一趟下山變成沿途送菜,她憑著一股傻勁,甚至組織了產銷班。身體的好轉,讓她相信環境生態可以治療人。Lawa 的農場土地穿過一條小溪,水利局徵求她同意、施工作護岸,卻被她拒絕。她說她看到下游做了攔沙壩之後,「小魚沒辦法回到上游,兩邊魚群不能交流,這樣不對」,她說。

Lawa 認為維護好現有環境,自然生態加上部落文化,可以讓馬胎部落成為一個自然大教室,一定能吸引外人造訪。這種希望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的想法,不只是她反對光電案的理由,也來自她跟清大學生相處得來的默契。

離開都市、離開三班制的Lawa,在務農裡面療癒自己,也重新找到自我實現的舞台。(攝影/林吉洋)

清大師生質疑:為達成淨零碳排而砍樹,符合綠能初衷?

清華大學厚德書院的學生每年來到馬胎部落做田野調查,他們最喜歡窩在 Lawa 的農場裡拔草、種菜、堆肥、搬磚,什麼體力活都做得不亦樂乎。馬胎部落就像這些大學生在新竹的第二個家,有些學生三不五時就往山上跑,甚至在畢業之後,依然定時回到部落探望,也幫Lawa 務農。

錢克瑋是帶領這批學生的導師,他緩緩說道,清大學生大多出身自條件相對優渥、甚至條件更好的家庭,也是升學道路上的「天之驕子」。來到部落看到不一樣的文化跟環境,反而會讓他們重新看待自己的社會位置,學會換位思考,有更開闊的視野跟思維。

許日誠是這群眷戀部落的學生之一,經過兩年的相處,他認為「馬胎就像第二個家,當地居民也像家人一樣,他也希望持續為馬胎的部落發展做出努力」。面對當前綠能政策,為了提供以新竹為主的半導體產業綠色能源,必須四處開發,他反而覺得有些困惑:「綠能不是為了淨零碳排嗎?砍伐森林種太陽能,真的符合初衷嗎?」

清大學生在lawa的農場裡幫忙堆肥,體驗農事揮灑汗水讓他們忙得不亦樂乎。(照片提供/清大師生)

旅宿業者:好山好水才是未來資產,部落發展不需光電回饋金

在部落裡從事旅宿業的邱先生認為,以往觀光業都是在後山部落(鎮西堡、司馬庫斯)一帶,後山有觀光也有高山農業,其實經濟條件比前山部落(靠近橫山、內灣)更好。就連鄰避設施如垃圾掩埋場,也選擇設在前山,而非人口更多、更集中的後山,明顯對前山不公平。

隨著近年露營風氣盛行,接近市區的地理位置加上山區的自然條件,馬胎部落周邊開設的露營區將近 40 座,雖然九成以上是漢人經營,卻也帶動部落的觀光旅遊商機。

邱先生認為,現在前山部落終於有機會追上後山,沒想到鄉公所又帶來光電案。在說明會上,廠商提出每年提供公所百萬回饋金,讓他回想起過去,許多收買族人的蠅頭小利,但是「現在不比過去,族人不會輕易上當」。

公所:回饋金不無小補,但尊重部落意見

面對尖石鄉迎來第一起光電爭議,公所建設課劉課長受訪時澄清,利用廢棄掩埋場設置光電,國內其他鄉鎮有先例,尖石鄉僅依據經濟部能源署的政策,邀請廠商到部落說明初步規劃。對鄉內而言,馬胎部落古道仍欠缺周邊設施等待完善,公所經費有限,若能得到一部分(回饋金)挹注也不無小補,但是公所施政一定會以取得部落共識為前提,才會繼續推動。

尖石鄉長曾國大在12月30日公開發文表示本案須經部落會議通過才能執行,本案係配合能源政策,已封閉掩埋場被經濟部能源局列為「可優先推動場域」,鄉公所為活化該掩埋場,有意規劃為「馬胎古道遊客服務中心」及「義興村部落聚會所」因此設置光電成為選項之一,也會充分考量生態、景觀、文化之影響,相關施政將以部落意願為前提。

(更新)12 月 30 日晚間在本文刊出後,尖石鄉公所透過村長傳達,本案僅初步規劃,在馬胎部落族人表達反對意見後,本案停止推動,也不會召開部落會議舉行投票,網路上有關鄉公所批評並非事實。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