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候選人最愛的農業關鍵字:農業科技園區、老農津貼、台灣

特約記者/廖芷瑩;資料彙整/何家慈

總統與立委大選迫在眉睫,攸關政策制訂的立委候選人們,在此次選戰中,提出什麼樣的農林漁牧政策?

記者統計候選人提出的政見,發現農業政策多集中在「建立農業科技園區」及「老農津貼」等議題,對於缺工、小農與青農經濟、風光電與農村衝突等議題,卻無太多著墨。

記者也發現,在農業五大縣市及原住民選區內的 76 位候選人中,僅有 26 位在臉書提出農業政見與願景,內容多在討論既有政策及災損補助公告,農業願景則極少被提及。

76 位候選人農業政策的收集方式

本報導根據 2023 年農業部公佈的農林漁牧產值,選出排名前五的「農林漁牧大縣市」:雲林、屏東、彰化、台南與嘉義的 57 位立委候選人(雲林縣 8 位,屏東縣 10 位,彰化縣 13 位,台南市 19 位,嘉義縣 7 位),另外加上與農林漁牧產業產地息息相關的 19 位原住民候選人(平地原住民 9 位,山地原住民 10 位),共 76 位候選人,當做主要分析對象。

為了瞭解候選人提出的農林漁牧政策與願景,記者以(1)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選舉公報,以及(2)各候選人的臉書貼文內容,作為搜尋場域。臉書搜尋時間為 2023 年 9 月 1 日至 2024 年 1 月 5 日。

選舉公報政見前三名:產業發展、農保津貼、農業科技

在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公報中,76 位立委候選人有 44 位提出農林漁牧生態相關的政策與願景。其中農業相關政策佔大多部分,漁牧林業則非常罕少。而在農業政策當中,農漁產品發展最常被提起,為 21 次;農業保險與老農津貼議題則次之,為 15 次;農業與科技發展是第三高,為 14 次。

一、針對農漁產品發展(被提起 21 次):

大方向包括注重國際及兩岸通路、提升農漁牧業的產值與價值,關於地方的政見則含跨產業物流及銷售中心的建立推動、農村文化與產品的結合行銷、改善硬體設施以促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的農產業方向。

較具體的政見包含:謝衣鳳(彰化三)希望打通國際及兩岸的通路;吳音寧(彰化三)希望提昇農漁牧的產值與價值,並設置國家級農產物流交易園區;鄭俊雄(彰化四)希望能在彰化建立花卉育種中心和展示貿易中心,促進花卉產業;陳素月(彰化四)則欲推動花卉產業和農村文化,結合地方民俗節慶及馬拉松,促進深度旅遊。

蘇治芬(雲林一)希望推動水產養殖產業升級;李昭儀(雲林一)希望農村文化能結合地方民俗慶典,並推動農產品銷售;丁學忠(雲林一)則主打縣內漁港都要修繕,且需轉型為觀光港口。

蔡易餘(嘉義一)希望督促朴子現代化屠宰場盡快完工;廖昱婧(嘉義二)提出要致力於農漁牧產品的外銷;陳冠廷(嘉義二)打算爭取雲嘉南選果中心設立在嘉義、督促茶改場南遷到嘉義。

林芳竹(台南一)提到要積極推動農漁多元產銷;賴惠員(台南一)希望在地發展高經濟作物與水產;郭國文(台南二)要廣設農塘,保障養殖漁業生產。

黃明賢(屏東一)希望優化屏東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幫助農民外銷農產品。

陳瑩(平地原)則在原住民政策上提出要跨部會整合,研究與發展原生草藥的高經濟價值作物,提升原保地的經濟價值;陳國榮(平地原)提到要提升花東原住民的農漁業經濟,並注重部落農漁產品在都市的銷售狀況。

胡黃廣文(山地原)提議重視林下經濟的產銷輔導;伍麗華(山地原)則是要協助原鄉的中醫藥材產業化。

二、老農津貼(農業津貼)與農保(被提起 14 次):

提出老農津貼的候選人都是希望能「加碼」,金額落在 8,550 至 14,000 元(最低薪資的一半)之間。而農保的政見則是較不一,有的希望放寬農保強制退保規定,也有希望提高農民的喪葬與生育補貼。

老農津貼方面,賴惠員(台南三)、陳以信(台南三)、鄭俊雄(彰化四)、邱良閱(雲林二)、詹琬蓁(嘉義一)、黃明賢(屏東一),都希望能爭取未來老農津貼每月到 10,000 元。

蔡易餘(嘉義一)則提出 8550 元,但提升排富條款到 800 萬。陳冠廷(嘉義二)也提出放寬排富條款的金額。魏耀乾(台南一)則是提到老農津貼要有最低工資的 1/2 以上。

農業保險方面,吳音寧(彰化三)提出要放寬農保強制退保規定;張庭源(屏東一)希望老農滿 65 歲後比照公保,免繳費就可續領老農津貼;鄭天財(平地原)則提出要提高農民喪葬補助津貼,增加至兩倍為 30 萬 6 千元,另外也希望提高農民的生育補貼。

三、農漁業與科技發展(被提起 14 次)

農漁業與科技發展政見內容,包含循環農業的推廣、智慧科技結合農業的發展與設立農業科技園區的願景。

其中比較具體的政見包括:阮厚爵(彰化一)希望提升農漁畜牧業循環經濟的政策;謝衣鳳(彰化三)提出導入智慧農工,以及加速和擴大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吳音寧(彰化三)則打「推動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

蘇治芬(雲林一)提出要建構生物碳的循環經濟產業鍊;劉建國(雲林二)主打「雙技農業」,也就是希望農業要轉換成生技與科技,才能增加其價值;蔡易餘(嘉義一)希望爭設農業科技園區;陳冠廷(嘉義二)也希望爭取設立農業科技園區。

賴惠員(台南一)希望加強農漁業和產學的合作,並成立農業科技園區,在畜牧、養殖業,導進數位監控與 AI 管理;漁業方面,無黨籍的魏耀乾(台南一)則提到,希望爭取在六甲建置淡水魚科學工業區;鍾佳濱(屏東一)希望屏東未來發展智慧農業,並藉由循環經濟減輕環境負擔。

四、其他議題:公糧價格檢討、能源政策

其他政見包含公糧價格提高議題 7 次;農業與新能源政策議題也是 7 次,其中包含反對河道蓋綠電(鄭俊雄)、檢討綠電與農地數量的政見(姚正玉、陳坤和)、太陽能板的回收機制(黃明賢),以及利用農業碳權交易增加農漁業新價值(蔡易餘);吸引青農回鄉與幫助增加青農補助議題為 6 次;農損補償擴大範圍議題 3 次。

五、特別的政策:恢復使用巴拉刈、制訂營養午餐專法

另外,較特別的農業政見包括,邱良閱(雲林二)希望爭取恢復使用巴拉刈;黃明賢(屏東一)希望能制定《營養午餐專法》;蘇治芬(雲林一)希望能規劃口湖四大漁港;蔡易餘(嘉義一)要推動「外傘頂洲固沙特別條例」;鄭俊雄(彰化四)希望建立花卉育種中心;陳國榮(平地原)則提出要保護檳榔荖葉工作者的健康。

社群媒體:僅有 26 位候選人在臉書提出農業政見願景

除了選舉公報外,社群平台也是候選人與選民們溝通政見與看法的重要管道。記者以農林漁牧相關關鍵字,用電腦及手動的方式,在 76 位候選人中尋找候選人的臉書貼文。不過其中有 22 位沒有公開臉書專頁或者公開的個人臉書發文,因此無法確認其網路發表的政見。

針對 54 位可搜尋的候選人臉書貼文,共搜尋到 3,598 條貼文,經過人工篩選後,發現僅有 103 則貼文與農林漁牧政見或願景有關,其他的 3466 條發文則為政績、政策公布(如補貼發表或、對農林漁牧現況的意見與心得闡述)、參訪內容、轉貼內文或者與對手的相互較勁與澄清文字等。

這 103 條發文是由 26 位候選人貼出,也就是只有約三成的候選人會在臉書上和選民溝通農林漁牧相關政見與願景,並企圖經由這些政見內容吸引選民的注意力。其中農業文佔大宗,被提起 80 次,漁業為 16 次,農林漁牧土地相關政策為 14 次,林業 13 次,牧業 12 次,水資源分配等則為 5 次。同一條政見中可能會同時含有農林漁牧政見。

一、在農業政策方面,討論內容包括:

智慧農業的提升、科技農業園區的建置、老農津貼的提高、農保喪葬及生育補助的提升、公糧價格提高、綠色給付的增加、農漁業發展基金的設立、花卉生產專區以及物流中心的設立、農產的國際產銷的提升、農損天然災害救助的加快辦法、農業移工的討論、農地種電的禁止、林下經濟的加價、巴拉刈的使用、落花生的乾燥、青農與農村缺工問題、玉米產業的未來、農業生物碳循環、果樹專區、咖啡及茶葉產業的升級、反對內埔老埤農場的開發等議題。

二、漁業方面的討論,包括:

台西養殖專區和試水所的設立、智慧養殖的培育、碼頭的建置、海岸海港風電的設置、養蚵產業的推展、氣候變遷下的養殖產業應對方法、漁業政策白皮書的建立與漁電共生等議題。

三、畜牧業的討論,包括:

酪農基金的設立、雞蛋履歷的設立、養雞產業的升級、雞蛋結構的問題、乳品的產銷、雲林肉品的發展、肉廠的轉型等議題。

四、林業方面,政見包括:

原住民族立委候選人提出的提高禁伐補助,以及平地造林、林業排碳的拓展、原保地的造林等議題。

候選人最常使用詞彙:台灣、未來、發展、中國

分析篩選出的 3,598 條貼文,候選人最常用來溝通的詞彙是「台灣」,再來是「未來」、「地方」、「發展」,還有「中國」等詞彙。表示當候選人們在社群平台提到農林漁牧關鍵字時,仍會提及其他長遠、國際性的面向進行討論,但是關於他們提出的政見是否有針對農林漁牧產業問題提出解方,仍有待觀察。

針對時事議題,多數候選人未提出具體政策

以 2023 年引起較多討論的雞蛋產業、農地魚塭種電,或長期的農業問題,如高山農業、產銷國際化等議題為例,在候選人的社群網頁上,雖然有一些零星政見,但是多數候選人都沒有提出太具體的政策檢討方向。

針對上述議題,有提出具體政策的候選人包括:陳昆和(台南二)反對七股不當種電,希望有檢討機制;吳音寧(彰化三)希望檢討雞蛋的產銷機制與履歷;蘇治芬(雲林一)提出要跨部會討論廢光電板的去向等;郭國文(台南二)提出檢討農漁業種電的多項制度;陳亭妃(台南三)希望能檢討雞蛋的產業問題。

結論:未來是否會有更深的政策討論,仍有疑慮

比較選舉公報與社群媒體的資料,雖然有多位候選人在選舉公報上提出農林漁牧政見,但多著重在建立農業科技園區及老農津貼等方面,對於台灣農業缺工、光電讓農地面臨重大危機、兩岸政治問題常態性威脅農漁業產品等議題,卻沒太多著墨與解方。

在社群媒體方面,討論多落在目前有的農業政策,以及災損補助公告,但農林漁牧議題願景被提起的次數也占極少數。候選人們是否願意在當選之後面對台灣當下重要的、極待討論的農林漁牧業議題,還有待觀察。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