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感心!豐泰阿古力社企,企業團膳吃有機,補助學童吃有機,還幫農友賣有機米

「阿古力」這家公司,乍聽容易誤會是賣巧克力或保健品,其實是一家不折不扣、以農為主的社會企業,由雲林的豐泰文教基金會獨資成立,推動有機農業。豐泰是一家專為 Nike 代工的低調國際製鞋大廠,製鞋企業的基金會為何會成立社會企業、推動有機米呢?原來藏有一段愛鄉愛土的溫暖故事。

阿古力社會企業與豐泰基金會在同一空間辦公,兩組人馬工作相互支援,實際上可視為同一個團隊。(攝影/林吉洋)

製鞋大廠基金會,推動有機農業

豐泰為專業運動鞋製造大廠,儘管主力生產線在海外,但仍堅持將研發中心跟兩千多個就業機會留在雲林。

讓雲林人津津樂道的是,從前滿街騎車的人都沒戴安全帽,凡是戴安全帽的絕對是豐泰員工。原來當時政府未強制規定,但是豐泰公司已經規定員工騎機車通勤絕對要「戴安全帽」,即便出廠區也是會開罰,足見這家公司堅持照顧員工安全到家的理念。

豐泰不只照顧自己員工,更創辦文教基金會,在地方做公益、推廣清寒獎學金、弱勢學習輔導、文化藝術體育、照顧弱勢家庭學子,持續澆灌雲林這塊土地。這些年來也將環境永續納入基金會的使命,除了自家員工團膳餐餐吃有機米及蔬果之外,更希望推廣有機友善農產給更多人,擴大雲林有機米耕作的規模。

然而要跟農民契作或推廣農產,涉及許多商業行為,基金會的財團法人身分也出現限制,因此基金會獨資成立「阿古力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古力」),為雲林有機友善農業發展注入一股溫情與活力。

阿古力與豐泰文教基金會每年舉辦的綠色市集「食光穗道」(照片提供/豐泰文教基金會)

透過企業合作與營養午餐,讓更多人接觸有機友善農業

歐秋惠是豐泰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身兼「阿古力」的總經理,她說道,阿古力名稱來自「Agriculture」諧音,最早阿古力契作的有機米,僅供應豐泰企業團膳食用,但基金會希望能擴大雲林有機友善事業規模,因此積極向外開拓需求,找來製鞋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其他雲林在地企業,希望能讓有機食材進入更多企業團膳。

她坦言,有機農產成本較高,這幾年觀察下來,許多企業團膳改吃有機也會衝擊到成本,所以他們改道而行,改為推廣一周一天有機米,讓企業在可負擔成本上,讓員工有機會吃到有機米,進而接觸有機理念。

為了創造各界接觸有機食材的機會,基金會資助推廣校園營養午餐,讓學生每周一餐吃有機米。今(2024)年預定目標可以推廣到雲林縣的 72 所中小學,每周一餐有機米,明年則將目標鎖定為全縣中小學,藉此讓學生認識有機農業背後的環境理念。

阿古力不只賣米,還勸大家認養有機田,除了作為企業贈禮之外,另一種方案是推廣企業認購有機米,轉贈給弱勢單位。阿古力的倡議口號是「一次公益,完成三件美事」,意思是認養有機米田,同時做到關懷弱勢、環境保護、扶植小農三件好事。

豐泰文教基金會支持雲林中小學一周一餐吃有機米。(照片提供/豐泰文教基金會)

隔行如隔山:從製鞋業跨到賣有機友善農產,完全不同專業與心法

歐秋惠由母公司業務主管轉任基金會,率領「阿古力」這五人規模的社會企業。從她的角度,更能感受到傳統產業到非營利組織、以及社會企業,這三種角色不斷轉換身分的跨幅之大。

她舉例,跟農友契作農產品,阿古力從契作到田間稽查,抽樣進行檢驗,生產管理完全不同於製造業。基金會發現雲林缺乏在地驗證服務,與虎尾科技大學產學合作,斥資數千萬設置農產檢驗中心,交給學術專業人員進駐運作,只要農友申請檢驗,由基金會補貼檢驗費用。

歐秋惠說,做生意跟基金會做服務,是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企業分工嚴謹,強調效率、速度快,但是基金會更多溫度,更重視理念推廣。基金會要改變人的想法,更多時間花在陪伴。」

歐秋惠表示,社會企業不是賣東西出去就是成功,更重要是改變觀念,一次購買或參與活動的經驗,可以觸發機會把善意跟想法推出去,慢慢改變才會有更多人支持有機友善農產,有消費者支持,農友才有改變作法的信心。

豐泰基金會副執行長兼阿古力總經理歐秋惠從製鞋業母公司轉換跑道到基金會協助推廣有機農業,對企業與公益事業的轉換感受良多。(攝影/林吉洋)

農友看阿古力:陪伴與走進社區很重要

李宜倩是雲林三小農學市集的負責人,也是阿古力的合作夥伴,她認為豐泰企業在雲林本就是員工福利很高標的公司,從餐餐有機米、成立給員工小孩的專屬幼稚園等,加上基金會與阿古力推動有機食材,幫雲林農產向外推廣,可說是雲林在地企業從 CSR 出發、邁向實踐 ESG 領域的佼佼者。

王玉彰是虎尾在地資深有機農友,也是虎尾社區大學有機農業講師,更是長期與豐泰基金會、阿古力合作的農友。他認為,基金會願意幫忙找到銷路,自然會激發更多農友願意採行友善的耕作方式,提供契作保障及協助銷售是最能說服農友改變耕作方式的途徑。

但王玉彰認為基金會更感心的是多出一份「陪伴」,提供許多商業機會以外資源,一年通常舉辦 2 到 4 次的共學講座課程,引進許多專家資源跟農友一起成長。而且基金會不只找通路、也經常辦活動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例如一年一度的「食光穗道」就是年度所有教育、藝文成果的呈現,都會變成一個熱鬧的表演跟農藝市集。

不過王玉彰靦腆說道,豐泰基金會宏大的建築體,還是很像企業,對小農而言多少還是有點距離感,盼望基金會多走進社區,推動更多農友轉型有機,甚至能以基金會為中心,催生出虎尾在地的有機聚落。

豐泰基金會綠園區特別保留一塊農田,開闢為社區開心農場,由王玉彰協助管理,作為社區參與有機友善農業的入口。(攝影/林吉洋)

打造平台,鼓勵企業界共同實踐社會責任

歐秋惠認為,阿古力的角色更接近平台,「科技業想去了解農業參與農業,可能沒有時間跟專業。但是阿古力來擔任這樣的角色,你想認購有機田,我們來找到契作小農。」

無論是田間巡視,有機友善品管或農產贈禮,可以由阿古力協力,也可以搭配提供產地食農教育活動,讓企業員工家庭體驗,由阿古力扮演企業參與永續農業的平台。

歐秋惠認為,在企業自我提升社會責任與永續理念的時代,阿古力以豐泰企業為範本,期待打開更多企業通往永續農業的需求,為更多小農爭取契作機會,打造企業回饋農業的參與模式。

豐泰基金會坐落於虎尾溪南岸,基金會大樓被譽為鑽石級綠建築,規模宏偉。(攝影/林吉洋)

學者:社企非以營利為標準,更重要是接觸人群推廣理念

不過難免好奇的是,做為社會企業,阿古力營運狀況究竟如何?歐秋惠說明,目前阿古力的營運僅「小虧、勉強打平」,如何開發不同的企業客戶與營運模式,還在探索更多可能。

不過從學者的角度來看,阿古力作為企業基金會另創的社會企業,更重要的功能是傳達理念,而非創造盈餘。

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學系教授戴守谷是有機農業的專家,不只從旁觀察豐泰文教基金會與阿古力,也曾擔任基金會董事,協助其推動有機農業。他認為,在阿古力契作保障下,農民得到穩定價格放心生產,消費者或企業客戶能得到理念觸發萌芽機會,這正是阿古力被賦予的基因。

「產品乘載了有機友善的農業價值。」戴守谷認為,不論是豐泰基金會或阿古力,更重要的任務是傳達有機理念,除了校園營養午餐吃有機米,企業認購有機米,基金會也加入更多食農教育元素,透過食農活動廣開觸角,只要從任何一個環節觸發對有機友善農業的認識,就是實踐社會企業的價值。

戴守谷除了教授有機農業,自己也投入有機農業、經營果樹生產。他認為阿古力作為社會企業投入有機發展,理念推廣優先於創造盈餘。(攝影/林吉洋)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