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力」這家公司,乍聽容易誤會是賣巧克力或保健品,其實是一家不折不扣、以農為主的社會企業,由雲林的豐泰文教基金會獨資成立,推動有機農業。豐泰是一家專為 Nike 代工的低調國際製鞋大廠,製鞋企業的基金會為何會成立社會企業、推動有機米呢?原來藏有一段愛鄉愛土的溫暖故事。
.jpg)
製鞋大廠基金會,推動有機農業
豐泰為專業運動鞋製造大廠,儘管主力生產線在海外,但仍堅持將研發中心跟兩千多個就業機會留在雲林。
讓雲林人津津樂道的是,從前滿街騎車的人都沒戴安全帽,凡是戴安全帽的絕對是豐泰員工。原來當時政府未強制規定,但是豐泰公司已經規定員工騎機車通勤絕對要「戴安全帽」,即便出廠區也是會開罰,足見這家公司堅持照顧員工安全到家的理念。
豐泰不只照顧自己員工,更創辦文教基金會,在地方做公益、推廣清寒獎學金、弱勢學習輔導、文化藝術體育、照顧弱勢家庭學子,持續澆灌雲林這塊土地。這些年來也將環境永續納入基金會的使命,除了自家員工團膳餐餐吃有機米及蔬果之外,更希望推廣有機友善農產給更多人,擴大雲林有機米耕作的規模。
然而要跟農民契作或推廣農產,涉及許多商業行為,基金會的財團法人身分也出現限制,因此基金會獨資成立「阿古力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古力」),為雲林有機友善農業發展注入一股溫情與活力。

透過企業合作與營養午餐,讓更多人接觸有機友善農業
歐秋惠是豐泰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身兼「阿古力」的總經理,她說道,阿古力名稱來自「Agriculture」諧音,最早阿古力契作的有機米,僅供應豐泰企業團膳食用,但基金會希望能擴大雲林有機友善事業規模,因此積極向外開拓需求,找來製鞋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其他雲林在地企業,希望能讓有機食材進入更多企業團膳。
她坦言,有機農產成本較高,這幾年觀察下來,許多企業團膳改吃有機也會衝擊到成本,所以他們改道而行,改為推廣一周一天有機米,讓企業在可負擔成本上,讓員工有機會吃到有機米,進而接觸有機理念。
為了創造各界接觸有機食材的機會,基金會資助推廣校園營養午餐,讓學生每周一餐吃有機米。今(2024)年預定目標可以推廣到雲林縣的 72 所中小學,每周一餐有機米,明年則將目標鎖定為全縣中小學,藉此讓學生認識有機農業背後的環境理念。
阿古力不只賣米,還勸大家認養有機田,除了作為企業贈禮之外,另一種方案是推廣企業認購有機米,轉贈給弱勢單位。阿古力的倡議口號是「一次公益,完成三件美事」,意思是認養有機米田,同時做到關懷弱勢、環境保護、扶植小農三件好事。
.jpg)
隔行如隔山:從製鞋業跨到賣有機友善農產,完全不同專業與心法
歐秋惠由母公司業務主管轉任基金會,率領「阿古力」這五人規模的社會企業。從她的角度,更能感受到傳統產業到非營利組織、以及社會企業,這三種角色不斷轉換身分的跨幅之大。
她舉例,跟農友契作農產品,阿古力從契作到田間稽查,抽樣進行檢驗,生產管理完全不同於製造業。基金會發現雲林缺乏在地驗證服務,與虎尾科技大學產學合作,斥資數千萬設置農產檢驗中心,交給學術專業人員進駐運作,只要農友申請檢驗,由基金會補貼檢驗費用。
歐秋惠說,做生意跟基金會做服務,是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企業分工嚴謹,強調效率、速度快,但是基金會更多溫度,更重視理念推廣。基金會要改變人的想法,更多時間花在陪伴。」
歐秋惠表示,社會企業不是賣東西出去就是成功,更重要是改變觀念,一次購買或參與活動的經驗,可以觸發機會把善意跟想法推出去,慢慢改變才會有更多人支持有機友善農產,有消費者支持,農友才有改變作法的信心。

農友看阿古力:陪伴與走進社區很重要
李宜倩是雲林三小農學市集的負責人,也是阿古力的合作夥伴,她認為豐泰企業在雲林本就是員工福利很高標的公司,從餐餐有機米、成立給員工小孩的專屬幼稚園等,加上基金會與阿古力推動有機食材,幫雲林農產向外推廣,可說是雲林在地企業從 CSR 出發、邁向實踐 ESG 領域的佼佼者。
王玉彰是虎尾在地資深有機農友,也是虎尾社區大學有機農業講師,更是長期與豐泰基金會、阿古力合作的農友。他認為,基金會願意幫忙找到銷路,自然會激發更多農友願意採行友善的耕作方式,提供契作保障及協助銷售是最能說服農友改變耕作方式的途徑。
但王玉彰認為基金會更感心的是多出一份「陪伴」,提供許多商業機會以外資源,一年通常舉辦 2 到 4 次的共學講座課程,引進許多專家資源跟農友一起成長。而且基金會不只找通路、也經常辦活動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例如一年一度的「食光穗道」就是年度所有教育、藝文成果的呈現,都會變成一個熱鬧的表演跟農藝市集。
不過王玉彰靦腆說道,豐泰基金會宏大的建築體,還是很像企業,對小農而言多少還是有點距離感,盼望基金會多走進社區,推動更多農友轉型有機,甚至能以基金會為中心,催生出虎尾在地的有機聚落。
.jpg)
打造平台,鼓勵企業界共同實踐社會責任
歐秋惠認為,阿古力的角色更接近平台,「科技業想去了解農業參與農業,可能沒有時間跟專業。但是阿古力來擔任這樣的角色,你想認購有機田,我們來找到契作小農。」
無論是田間巡視,有機友善品管或農產贈禮,可以由阿古力協力,也可以搭配提供產地食農教育活動,讓企業員工家庭體驗,由阿古力扮演企業參與永續農業的平台。
歐秋惠認為,在企業自我提升社會責任與永續理念的時代,阿古力以豐泰企業為範本,期待打開更多企業通往永續農業的需求,為更多小農爭取契作機會,打造企業回饋農業的參與模式。
.jpg)
學者:社企非以營利為標準,更重要是接觸人群推廣理念
不過難免好奇的是,做為社會企業,阿古力營運狀況究竟如何?歐秋惠說明,目前阿古力的營運僅「小虧、勉強打平」,如何開發不同的企業客戶與營運模式,還在探索更多可能。
不過從學者的角度來看,阿古力作為企業基金會另創的社會企業,更重要的功能是傳達理念,而非創造盈餘。
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學系教授戴守谷是有機農業的專家,不只從旁觀察豐泰文教基金會與阿古力,也曾擔任基金會董事,協助其推動有機農業。他認為,在阿古力契作保障下,農民得到穩定價格放心生產,消費者或企業客戶能得到理念觸發萌芽機會,這正是阿古力被賦予的基因。
「產品乘載了有機友善的農業價值。」戴守谷認為,不論是豐泰基金會或阿古力,更重要的任務是傳達有機理念,除了校園營養午餐吃有機米,企業認購有機米,基金會也加入更多食農教育元素,透過食農活動廣開觸角,只要從任何一個環節觸發對有機友善農業的認識,就是實踐社會企業的價值。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