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吃的起司越來越多,不過絕大多數都是進口的加工起司,國產起司是否有發展機會?
位在苗栗的四方牧場及飛牛牧場都是國產起司的先驅,兩家牧場都繳出了大量學費、練習製作起司,才讓起司製程步入正軌。可惜銷售方面始終龜速成長,因牛奶與起司的食品屬性不同,消費者不見得會天天買起司,原有的牛奶客群無法直接轉換成起司客戶,必須一點一點地累積。
有人認為台灣生乳太貴,不適合做起司。對此,起司業者並不認同,因為任何產品的價值都取決於「是否有特色」。以鄰近日本來說,有的日本起司售價比歐洲進口的還高,同樣有客戶買單,台灣起司仍有發展機會,但前提在於起司消費量要先增加,國產起司才有切入的空間。
市售起司絕大多數為進口,加工起司為消費大宗
起司保存了生乳的蛋白質及脂肪,堪稱生乳的精華。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明汝曾解釋,起司粗分為加工起司及天然起司,天然起司再分為新鮮起司及熟成起司。
市售起司片大多是加工起司,通常會添加安定劑;天然起司較能吃到產地風味,新鮮起司的效期較短;歐美影視節目中看到的體積大、放置時間長的起司則是熟成起司。
國人日常所吃起司幾乎都仰賴進口,關務署統計顯示,台灣起司進口量連年增加,20 年來增加 2 萬多公噸,2023年約 3.3 萬公噸,其中以加工乾酪最多,未成熟的鮮乾酪次之。
莫札瑞拉會牽絲,是國人最愛
專營乳業的富華股份公司總經理朱志豪分析,國人吃的起司大多是加工起司,常見的有早餐店三明治、速食店漢堡所用的起司片,有的則會添加到食品中,如火鍋料;至於未成熟的新鮮起司則以「莫札瑞拉」居多,主要用於披薩店,因為莫札瑞拉起司有延展性,國人偏好會「牽絲」的披薩。
進一步檢視進口起司來源,加工乾酪及鮮乾酪最大進口國都是紐西蘭,這是因為紐西蘭起司沒有進口關稅,其他國家的起司來台有 5% 關稅。國產起司佔比則非常低,國內製作起司的牧場及店家更是寥寥無幾。
四方牧場接單生產起司,用奶量佔不到總產量 1 %,但卻是生存關鍵
苗栗縣的四方牧場及飛牛牧場均是國產起司的先行者,也是全台唯二製作國產起司的牧場。兩個牧場均表示,早在 20 餘年前,國內就在討論本土起司的可能性,但付諸行動的牧場屈指可數。
若以財務條件來看,與乳廠契收的酪農收入高且穩定,不少酪農幾年就換一輛百萬進口名車,為何不願投資做起司?四方牧場總經理蔡佐鴻指出,投資起司如同跌入深不見底的錢坑,廠房建置、設備是百萬、千萬元起跳,「花錢買名車可以得到快樂,但作起司是把錢丟水裡」。(閱讀四方牧場的故事,請點選這裡)
台灣常見的荷士登乳牛冬季泌乳量增加,但此時卻是消費淡季,冬季剩奶是所有乳品廠最頭痛的問題。四方牧場成立乳品廠後,近年來開始製作起司,便是為了消耗冬季剩奶。
新鮮的莫札瑞拉、需要熟成的高達起司,四方牧場都有製作,蔡佐鴻說明,高達起司的好處是存放時間長,可以減緩牧場的壓力,新鮮起司保存時間短,但相對彈性大、隨時可做。
四方牧場:「國產起司最難的就是賣」
10 公升的生乳約可製成一公斤的起司,蔡佐鴻認為,「國產起司最難的就是賣」。台灣的生乳價格在全球名列前茅,製作起司的成本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當成本反映在價格上,能夠負擔的消費者就少。
另外,起司也不像牛奶是重要營養源,「天天喝牛奶的人不見得會天天吃起司」,即便四方有鮮奶的客戶基礎,也必須從零開始累積起司的客戶,好在四方牧場是休閒牧場,可以直接與消費者面對面,透過牧場供應的餐點,讓消費者品嚐。
四方牧場目前的起司是訂單生產,蔡佐鴻直言,四方的起司製作設備每週只使用半天,起司用奶量佔不到整個牧場全年生乳量 1%,乍聽之下很低,但起司讓四方牧場的生存彈性增加,四方也不會放棄做起司。
他更指出,很多酪農看不起少量製作的起司,但台灣人的起司市場還在成長階段,「一定還是要從少量製作開始」,一步一腳印、務實地累積經驗和客戶。
飛牛牧場付出大筆學費,才讓起司製程穩定
除了成本,起司的製作技術是另一道門檻。飛牛牧場是全台第一家引進娟姍牛的酪場,娟姍牛與常見的荷士登乳牛不同,娟姍牛產出的生乳含有較高乳脂,且乳脂肪球大,適合製作起司、鮮奶、優格等乳製品。飛牛牧場為了娟姍牛建置起司工廠,並在 2011 年向日本北海道乳酪師井之口和良拜師學藝。(閱讀飛牛牧場的故事,請點選這裡)
第二代接班人施圻臻坦言,手工起司要做到能上市販售,品質要拉高且穩定,井之口師傅回日本後,飛牛牧場每週製作 2 至 3 批起司,每批使用 200 公升的生乳,並將這些起司寄給乳酪師、逐步調整,前後花了 5 年,起司製程及品質終於變得穩定。
「穩定才算作品,不穩定的都只是作業,作業是必須投入的成本」,縱使自認製程沒問題,也要經過市場考驗,牧場前期產出的起司被西餐廚師退回了好幾次,「因為品質還不夠好」。
莫札瑞拉起司為主力,加工細節一點都不能輕忽
飛牛牧場的主力起司為莫札瑞拉起司,施圻臻表示,很多酪農專注在養牛,輕忽了加工的難度,現在書籍、網路上都能看到起司教學,但事實上,做起司一點都不簡單,牛奶的品質、風味、器具是否乾淨都會影響起司的品質。
例如:乳牛初次產乳及高產期的生乳、夏冬季乳的成分不同,凝乳速度和風味都受到影響,或是設備工具不夠清潔而出現雜菌,「每批起司要解決的問題都不一樣,根本無法套用一樣的步驟、參數。」
儘管飛牛牧場在國內聲名遠播,但施圻臻直言,比起牛奶,銷售起司困難得多,市場上的起司選擇很多,不過,台灣的起司消費量還不夠多,酪農如果有心加入國產起司的行列,從少量製作出發是比較穩健的作法。
飛牛牧場目前是靠餐廳、舉辦活動來引導消費者認識、品嚐起司,現階段產品是新鮮的莫札瑞拉起司,未來等起司消費量成長,才有機會挑戰門檻更高的熟成起司。
牛奶貴不適合做起司?業者說No,關鍵在特色
部分國人及學者認為,台灣生乳價格在全球名列前茅,加工成本太高,不利於發展乳製加工品。對此,朱志豪相當不認同。他直言,任何乳製品都不應只用價格看待,以日本為例,與歐美、紐澳相比,日本生乳價格不算便宜,但有的日本起司單價卻比歐洲起司高,同樣有消費者買單,「只要夠有特色,一定會有人喜歡,高乳價就不是問題」。
朱志豪指出,台灣乳價雖高,但鮮度是無可取代的優勢,可發展新鮮起司中效期較短的起司,如效期只有 7 天的布拉塔起司。即便國外起司空運來台,消費者吃到時品質早已大打折扣。
而要做出特色,則要從牛奶開始調整,例如:飼養乳脂含量較高的娟姍牛、讓牛吃台灣在地的牧草、蔬果,並分析生乳中的成分,仔細比較台灣牛奶和進口牛奶的營養組成差異、找出台灣的優勢,便有機會製作出台灣風味的起司。
台灣年均起司消費量1.1公斤,「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除了找到本土特色,讓消費者增加食用量,也是國產起司發展的關鍵。朱志豪認為,目前國人年均起司消費量為 1.1 公斤,比起數十年前,成長了十倍以上,但日本的人均消費量至少 3 公斤,「台灣成長空間還很大」。施圻臻也直言,無論進口或國產起司,唯有國人對起司的需求擴大,本土起司才有機會成長。
要讓消費者吃更多起司,關鍵或許是料理。朱志豪曾開設全台第一家起司專賣店 Mr. Cheese,目的是讓消費者認識起司。他在推廣過程中發現,一次切十幾種起司讓來客品嚐,客人連一種起司都記不住,因為不認識起司,更不曉得何謂「風味」,品嚐後也不見得會喜歡。但後來起司入菜,製作成料理、烘焙品後,消費者反而更願意消費,會在「不知不覺間」吃掉很多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