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速立法才能留住專業新血!《植物診療師》力拚三讀,產官學籲支持,以免流失人才

立法延宕多年的《植物診療師法》(原《植物醫師法》),終於露出曙光。在多位立委支持下,《植物診療師法》草案於今(2024)年 6 月 13 日重啟討論,行政院版本也於今 (21) 日送至立法院。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承諾,會力求法案審查通過,「這個會期完成三讀」。

農民、學者跟儲備植療師共同呼籲法案儘快通過,讓植療師持續在第一線替農民服務。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承諾會儘速讓植療師通過立法。(攝影/孫維揚)

立委:農業發展重要關鍵,支持法案通過

陳駿季表示,台灣農業環境變化加劇,需要專業人員協助農民控管病蟲害、降低生產成本、保障農產食安。農業部自 2017 年以《植物醫師法》申請立法,然「醫師」一詞讓醫師團體不滿,立法多次受阻。本次草案更名為《植物診療師法》,已獲得醫師團體認同。

《植物診療師法》獲得多位立委認同,立委楊瓊瓔表示,植療師保障農民施藥安全、降低農藥殘留等,「是台灣農業發展重要關鍵」,但大眾不一定熟悉植療師,農業部務必向外界宣導,讓台灣全體支持「植物診療體系」。

立委邱議瑩說明,《植物診療師法》通過後,植療師可通過國家考試獲得證照。不過目前植療師計畫下的儲備植療師約 100 位,農業部需與考試院討論儲備人員如何補齊證照,也應詳盡跟外界說明植療師的職責權限等。

立委賴瑞隆則指出,不少儲備植療師離開植物診療體系,跟法案未通過、感覺職涯不穩定有關。他強調朝野盡量支持《植物診療師法》通過,農業部則要提升植療師價值,如考取證照後的基礎薪資能增加,以留下優秀人才,「而非只靠興趣苦撐」。

立委賴瑞隆強調,朝野盡量支持《植物診療師法》通過。(攝影/孫維揚)

植療師蹲點有成,作物少藥反而長更好

目前,儲備植療師在學術單位、地方農會等地方服務,成績斐然。儲備植療師李宗翰於台灣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雲林分院服務,他分享,植療師可針對個別農民,長期且連續診斷田間病蟲害,給予專屬指導,有效降低防治資材用量和成本。

李宗翰舉例,有洋香瓜果農問診後,減少化學藥劑施用次數與成本,收成還更好。他近年輔導對象也包含農產合作社、大型農場等,用集體教育訓練、檢視用藥清單等,改善更大面積的農作,合作農場的萵苣因此符合用藥規範,順利與超商、量販店等通路契作,令他相當有成就。

儲備植療師劉偉誠任職於雲林莿桐鄉農會,與農會總幹事張鈺萱合作改善小黃瓜、蒜頭等作物栽培。他指出,近年氣候變遷加劇,植療師能協助農民在逆境下維持產量。

如小黃瓜因熱逆境產量下滑,他指導農民用矽元素強化植株細胞等,將產量恢復。他也建立小黃瓜試驗田,自己下田耕種來獲得農民認同,並觀察病蟲害變化,落實為農民服務的理想。

植物診療師可以協助農民解決作物面臨困境。(圖片提供/高雄市農業局)

莿桐農會:「植療師真的很重要!」

「植療師真的很重要!」張鈺萱跟植療師合作後,發現莿桐農作產量、品質都有提升。包含農民的小黃瓜因栽培不當差點全損,還好植療師即時救治,超過 30 萬元收益得以保全;也有小黃瓜農接受輔導後獲得永續善農獎冠軍,因小黃瓜為連續採收作物,經常農藥殘留超標,該項殊榮意義非凡。

張鈺萱表示,莿桐小黃瓜品質佳,近年被全家採購作為涼麵等食物配料,「還回饋說銷量因此更好!」其中植療師功不可沒。除了劉偉誠,張鈺萱打算自聘第二位植療師,讓莿桐農民的栽培困境能更迅速被解決。

植物診療師協助農民提升作物品質。(莿桐鄉農會提供)

高雄市推出線上看診,受青農歡迎

高雄市農業局建置「高雄植醫來幫忙」線上看診系統,植物防疫股股長徐鳳怡解釋,高雄市務農面積大,植療師實體服務舟車勞頓,線上看診系統讓植療師透過視訊問診,並開電子處方箋供農民參考,相當受青農歡迎。

今年線上看診系統還擴增「專家門診」服務,由植物醫學系教授等專家與農民討論指定作物的病蟲害管理、環境變遷因應對策等。徐鳳怡強調,近年作物病蟲害變化迅速下,植療師更是守護農民生計不可或缺的存在。

立法未過難召新血,職涯不穩、加速離職

植療師於作物生產貢獻己力,立法歷程卻衍生不少困境。張鈺萱招聘第二位植療師目前未有下文,她認為是立法多年未果,越來越多從業人員擔心職涯不穩,投入意願變低,「等於政府出錢培養他們卻功虧一簣」。

徐鳳怡觀察,植療師為了到處診斷田間病蟲害奔波,但長年立法受阻,只能為約聘人員,「會對前景憂慮」,身心俱疲而導致人才流失。她希望此次立法儘快通過,減少植療師不安全感,才願意長期在固定地區服務。

李宗翰說明,目前植療師沒有考試證照,仍被外界認為「不夠專業」,他知道有不少植療師因前途未知、工作不受重視而離開。劉偉誠亦透露,目前植療師較明確的出路是配合計畫,到指定場域服務,但部分植療師認為自己無法發揮植物診療專業,才會黯然離場。

離職植療師:立法通過才能留任人才

第一線植療師「出走」所言不假。阿湘(化名)曾擔任南部地區農會植療師,指導農民控制鳳梨、芒果等作物病蟲害,農民在不增加農藥用量下翻倍產量,曾讓他相當自豪。可惜卓越成績卻未受農會認同,還要求他銷售農產品,令他常常加班,沒有充足時間替農民服務。加上他擔憂立法未過,政府計畫結束就會失業,日前決定放棄擔任植療師。

阿湘認為,立法可給予植療師正式頭銜與考證制度,有助於外界尊重植療師專業,減少任職地區不讓植療師適得其所的情況。

大榕(化名)先後於植物教學醫院跟鄉鎮公所擔任植療師,他說明,植療師職責為精準判斷作物病因,而非單純開藥,但多數農民習慣直接投藥,讓植療師無用武之地。他認為立法可從法規層面宣導植療師專業性,鼓勵農民向植療師問診,擴大植療師工作機會,以免空有證照但沒有需求。

大榕並認為,儲備植療師僅約 100 位,部分名額還配置到防檢單位而非農業鄉鎮,植療師可能無法學以致用,部分農民也苦無詢問管道。他呼籲立法應注重植療師如何進一步深入更多農業鄉鎮,以及跟農藥商等其他農業領域結合,才有助於植療師在不同鄉鎮開枝散葉。

南部植療師小柏(化名)負責約五個鄉鎮的農民問診,他指出許多農民不瞭解植療師,加上沒有專業證照,務農遇到問題仍會直接問親友或農藥行,植療師無生存空間。唯有立法才能確保植療師以證照凸顯專業,到鄉鎮自營植物診療事業時能受農民信服,發展穩定生計。

立法多年未果,讓願意投入現場的植療師感覺沒有保障。(圖片提供/蕭旭峰)

學者:學生進場意願下降,應盡快立法

學界無不希望《植物診療師法》通過立法。台灣大學植物醫學學程主任蕭旭峰透露,過往用《植物醫師法》推動立法,因名詞爭議受阻而遲遲未過,已有第一線植療師覺得沒有未來而離職,校內學生也感覺職涯穩定性低,對成為植療師興致缺缺,「現在鼓勵學生投入比較不容易」。

蕭旭峰指出,目前民間常出現非專業人士自稱植療師,他希望法案更名後可加速審查,在本次會期三讀通過,以推出證照制度,盡快保障植療師工作權益。他並補充,植療師不會排擠農藥商、農業技師等工作,農民購買農藥也不一定要植療師開處方箋,希望農業界消除對植療師的異議。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特聘教授郭章信分享,植療師至今不斷改進替農民服務的方式,如專家門診可加快農民解決田間問題的速度,診斷案例還利於紀錄,作為未來教材,成效相當卓越。但立法緩如牛步,他坦言許多植療師受到不小打擊,更擔憂「未來發展在哪?」對立法推動士氣也不如以往。

郭章信表示,植療師制度還有相關科系建立實地培訓制度、考取證照和任用植療師等細規有待完備,但都必須等立法後才能繼續商討。他呼籲《植物診療師法》立法刻不容緩,透過法源依據列舉植療師職責與義務,以持續提升植療師素養,落實食安源頭管理重任。

農業部:力拼本會期完成三讀

陳駿季承諾,農業部於《植物診療師法》立法後,將公告植療師證照考取、職責範圍等資訊,讓國人明白植療師的重要性。他並提及,農業部也會協助增加植療師職涯發展與薪資,目標提高植療師達 3000 位,在各地替農民服務。

防檢署主任秘書陳子偉表示,《植物診療師法》通過後,防檢署會鼓勵儲備植療師考取證照,但既有植療師計畫不會在立法後戛然而止,以保障儲備人員準備證照考試過程亦能在農會等場域任職,農民也不需擔心問診服務出現空窗。

陳子偉說明,防檢署持續跟農業研究單位等合作,宣導植療師成效,以輔導成果發表會、IPM 示範觀摩會等對外曝光,也定期把成果呈現於臉書、Youtube 等媒體管道,促進大眾認識植療師。防檢署也將與學術界合辦國際性植物診療論壇,強化與他國交流,期望台灣植療師於國內外都受肯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