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颱風1008》農損達5億,70日內兩次颱風重擊,救助申請僅限一次,農民盼放寬

山陀兒颱風遠去,農損增幅逐漸趨緩,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今(8)日下午 5 點,農損共計 4 億9,022萬元,農作物被害面積 5,504 公頃,損害程度 20%,換算無收穫面積 1,108 公頃。主要受損作物為香蕉、芭樂、蜜棗、蓮霧與木瓜。

本次颱風重災區為屏東、高雄,但新北市也因淹水、土石流造成災損,主要集中在金山、萬里等區域,其中杜鵑等多年生花卉讓部分農民損失慘重。

本次不少受災果樹,先前皆遭凱米颱風重創,本次又被山陀兒颱風再度摧殘,但依天災救助規定,許多果樹每年僅能獲得一次救助,地方反應,希望今年救助標準網開一面,讓農民度過難關。

山陀兒颱風重創香蕉產業。(攝影/林怡均)

近期內兩次颱風打擊,農民盼放寬救助

颱風一離開,農民就忙於整理農園、申請天災救助。屏東縣農業處處長鄭永裕解釋,蓮霧等正值開花、小果期的果樹,這次颱風受害嚴重;香蕉、芭樂、短期葉菜等,才於 7 月底受凱米颱風摧殘,最近又被山陀兒打擊,農業處鼓勵受害農民交付農田受損照片與資料後趕緊復耕。

但依據《農產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短期作農產品於同產季、或長期作農產品於同曆年,救助以一次為限。換言之,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一年只能領取一次,如上次芭樂農申請天然災害救助,縱使這次因山陀兒受害嚴重,也不能再獲得救助。

鄭永裕表示,如果為短期葉菜,農民證明凱米颱風後有重新栽種,這次依然有機會領到救助。至於芭樂、香蕉等作物,上次農民若有領取,依規定就無法再獲得救助。但這次兩個颱風相距太近,打擊農民甚鉅,農業處仍有彙整產地意見,看農業部能否對天災救助上從寬處理,幫農民度過難關。

山陀兒颱風讓芭樂果樹受到嚴重受損。(攝影/林怡均)

作物災損僅能補助一次,設施災損則可重複申請

今年 7 月 25 日凱米颱風、10 月 3 日山陀兒颱風僅隔 70 天,芭樂是兩次颱風的苦主。吉建果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賴錫堯分析,凱米颱風造成大量落果、小果擦撞傷,山陀兒颱風則讓大量芭樂樹傾倒,許多芭樂農收入打水漂,復耕要花成本,本就杯水車薪的救助金還只能領一次,對農民來說是多重打擊。

不過,同為兩次颱風苦主的蜜棗,或許有望領取救助金。蜜棗多為網室栽培,天災救助中,農業設施可跟作物分開名目開辦。

蜜棗農上次颱風若只申請農業設施天災救助,本次仍有機會用作物名目獲得救助。反之沒有使用農業設施的香蕉、芭樂,上次農民獲得救助,這次就難以再申請。同樣受害,不同救助結果,賴錫堯認為「並不公平」。

山陀兒颱風破壞許多溫室。(攝影/林怡均)

短期蔬菜兩次重擊,現金救助杯水車薪

屏東縣高樹鄉農會總幹事洪銘聰指出,以苦瓜、小黃瓜為例,兩項瓜菜種植到收成約需 45 天,凱米颱風過後,農民整理、復耕,好不容易將迎來收成,又遇到山陀兒颱風,而短期蔬菜的天災現金救助每分地僅 3000 元,農民不僅沒收成,救助金又少得可憐,「這樣太辛苦了」。至於果樹天災救助額度較高,但面臨這次兩個颱風先後侵襲,救助一樣是杯水車薪。

天災救助的開辦項目、開辦次數出現異議,洪銘聰認為「救助金額真的太少」,無法有效攤提天災損失。他提及,政府若想維持果樹等作物開辦次數,應研議與調整救助金額,農民單次獲得足夠救助,較不會覺得一年只能申請救助一次太少。

蔬菜也是風災受災戶。(攝影/林怡均)

新北金山豪雨成災,杜鵑成重災戶

台灣南端被山陀兒衝擊,北端的新北市也無法倖免。據新北市農業局統計,昨(7)日新北市因颱風造成農損面積約 8.58 公頃、農田流失埋沒 13.26 公頃,農損部分達到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標準,集中在金山、萬里等近區域。

金山地瓜農蔡漢昌說明,若是地瓜、稻米等作物,因多採收完畢,受颱風影響不大,但杜鵑等多年生花卉,部分農民損失慘重。

金山因颱風帶來的連日大雨,許多地方被泥沙石塊淹沒。(圖片提供/蔡漢昌)

青昀杜鵑苗圃負責人嚴慶榮即是山陀兒的苦主。他解釋,颱風過境時,金山單日降雨量動輒 600 毫米,河川無法宣洩,最終河水滿溢,把杜鵑苗木沖走,花田變「花海」,他已損失超過 300 萬元。倖存下來的苗木,也被衝進田間的泥巴覆蓋,逐漸根系發臭、死亡,耗損只會不斷攀升,「還要先解決田間泥沙」。

嚴慶榮期望政府判定後給予天然災害救助,但他也提及,金山是三面環山的凹陷地,許多河川都淤積嚴重,卻沒有清淤,往後若遇到強烈雨勢,嚴重農損、農地與生活圈被水與泥砂淹沒的情況又會重來,「先把河道清淤,我們才能繼續生活」。

山陀兒造成河水滿溢,部分杜鵑花田成為汪洋一片。(圖片提供/嚴慶榮)

大雨土石流、農場百廢待舉

遠足生態農場老闆陳琬婷也是颱風重災戶。她說明,連日大雨導致金山等地區土石流,農場直接變汪洋,尚未採收的地瓜、溫室內的蔬菜都泡湯,還有大量石塊等著清理。

然而農場聯外道路被山崩阻斷,他們要出去農場「都要從別人墓園走」,遑論雇用機械來復原農場。她只能暫停農場營運,希望政府能提供農損、清淤等救助。

新北市農業局則回應,農業局已向中央爭取現金救助。而杜鵑等作物長期浸泡水中,清除淤泥後仍需觀察至少 1 星期,才能確認存活情形與估算損失。後續農業局將協助農民提報農損,並會補助農耕機具,讓農民盡快恢復耕作。

颱風造成金山多處產生土石流、地區崩塌,復原之路遙遙。(圖片提供/陳琬婷)

勘災 APP 難用,無法減輕勘災負擔

為加速勘災、簡化行政流程,農業部開發勘災 APP,讓農民可以直接在田間拍照上傳,然而,許多農民卻認為「很難用」。

芭樂農郭伯勝在本次山陀兒肆虐後,果園裡 600 棵芭樂樹只剩下 20 棵站直,10 月 5 日他在果園裡打開 APP,準備拍照,但他手機實際拍攝方向,與螢幕顯示的果園方向相差了 90 度,且 APP 還顯示訊號不良,根本不能拍照上傳。

郭伯勝在果園來回走動,APP 卻始終顯示訊號不良,纏鬥 10 分鐘後,他果斷放棄,以手機內建相機拍照存證後,便趕緊開始動手整理果園。

《上下游》在吉建果菜運銷合作社採訪郭伯勝時,他當場打開 APP,畫面依然顯示訊號不良,他苦笑道:「我在合作社傳 line、看影片都沒問題,如果連這裡都算訊號不好,那在果園要怎麼用?」

勘災 APP 本意是希望減少申請天災救助工作量,不過執行上仍有諸多不便。(圖片提供/高樹鄉農會)

芭樂農陳容慶也認為 APP 很難用,他直言,即便是年過半百的農民,也有很高比例使用智慧型手機,每天都透過 line、臉書社團交流訊息,這意味著農民對手機 APP 並不陌生,也有基礎概念。農民也不排斥、歡迎農業行政科技化,但「APP 設計要直觀,符合產地現狀」,否則只是徒增困擾。

洪銘聰說明,農民天災後要不斷「搶快」,確認現場勘災完成要馬上復耕,才能維持生計。目前勘災 APP 具定位功能,方便農民上傳受災範圍與實況,鄉鎮公所至少能確定受災範圍,要現地勘災,也能加快速度。

洪銘聰認為,目前 APP 定位系統有待加強,以免定位失誤,反讓農民無法申請救助,他也覺得 APP 應附設勘災進度回報系統,供農民查閱,「不然怎麼知道是否能復耕?」

地方:要細緻規定上傳規格,才能讓勘災 APP 順暢

古坑鄉公所農經課技士翁健紘表示,每次天災後,各種作物的受害情況都不一,致使農民精準上傳實況、鄉鎮公所直接審查難度高。

尤其如古坑等多山坡地的地方,農民拍照上傳,鄉鎮公所也很難判斷現場受害程度,而仍要走訪現場。因此勘災 APP 從凱米颱風後實施,卻在古坑鄉難以推廣,令他至今仍要至現場勘查凱米颱風災損。

翁健紘建議,若中央想繼續推動勘災 APP ,應在後續細緻規定上傳照片的規格、標準,如農民要多少農地面積拍一張照,照片要包含哪些畫面等;也可以制定各種重大天災下的特殊勘災標準,如開放免勘災,只要呈現耕作事實畫面,就可申請等。進一步制定使用方法,才能讓勘災 APP 更順暢。

輔導司:維持救助標準,改進 APP 精準度

針對天然災害救助訴求,農業部農民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表示,短期作物只要是不同期作,遇到災損就有機會申請天災救助,等於一年有機會申請多次救助;但果樹通常產季為每年一次,故天災救助多為一年上限一次。

唯有果樹在天災後出現「延遲性災損」,影響同一年,但下一期作的生產,才可能有機會一年超過一次天災救助。

換言之,這次山陀兒過境後,對香蕉、芭樂等作物造成損害,果樹尚未進入下一期作,果農無法重複獲得天災救助。陳怡任雖回應,救助辦法會滾動檢討、修正,但目前受理「以不重複領取為原則」。至於救助金額,則會先由農糧署定期評估與調查後,固定以生產成本的 20% 調整,生產成本提高,金額也會調升。

陳怡任提及,天災救助中,農業設施與作物屬於不同項目,且農業設施具有受損事實,農民就可以申請,難免讓不同作物的農民產生「重複領救助」而心中不平衡。但兩個救助項目獨立,如蜜棗農為露天栽培,當開辦天災救助時,依舊只能針對作物、而非農業設施申請。

陳怡任說明,農業部有制定勘災 APP 的使用流程與上傳標準,並持續舉辦教育訓練,以利更多農民操作,減少勘災量能。輔導司也正改進上傳定位方式與網路穩定性,讓農民在收訊不佳的地方上傳照片,也不影響精準度。

他並補充,勘災 APP 與傳統勘災方式會併行,若農民無法適應勘災 APP、鄉公所人員覺得必須現勘,仍可透過書面申請、實地勘察來受理天災救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