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芮颱風1103》農損高達 12 億,雲林掃到颱風尾最慘,重創蒜頭、洋蔥、食用玉米

康芮颱風造成的農損金額持續攀升,農業部統計,至 3 日下午 17 點,全國農損金額高達 12 億 917 萬元,其中雲林縣損失最高,計 3 億 2,771 萬元,佔比 27%,花蓮縣損失 3 億 326 萬元居次,台中市損失 2 億 9,324 萬元、台東縣損失 1 億 7,772 萬元。

目前前五大受損作物中的蒜頭和食用玉米,重災區均位於雲林縣。《上下游》昨 (2) 日前往雲林沿海災區,發現四湖、台西的蒜頭有的剛種下就被沖走,先前種的蒜頭則是葉片折損,本季幾乎報銷。同為地下作物的洋蔥也被老天收走,許多農民兼種蒜頭及洋蔥,化悲傷為力量,卯足全力重種洋蔥,希望明年能多少得到一點收入。

此外,食用玉米大量傾倒,台南農改場初步勘災認為,雲林食用玉米減產粗估超過兩成,即使植株倖存,生長時間也會拉長約一個月,想吃美味國產玉米的國人,請體諒產地,並耐心等待。

雲林沿海地區為重災區,農民復耕需與時間賽跑。(攝影/林怡均)

雲林種最多蒜頭、洋蔥、玉米、花生,通通受災

雲林縣農業處處長魏勝德接受《上下游》採訪時坦言,已整整一個月沒有休假,原本安排好的農產行銷活動,都被山陀兒、康芮颱風打亂。此次康芮颱風直擊花東,雲林縣則被掃到「颱風尾」,10 月 31 日當晚,康芮颱風中心從麥寮出海,沿海地區風雨轉強、持續到 11 月 1 日早晨,「農民一早醒來,田區就面目全非了」。

魏勝德細數,目前食用玉米、硬質玉米被害面積分別約 800 公頃、700 公頃,蒜頭已達 750 公頃,洋蔥則有 220公頃,花生田區也嚴重淹水、被害面積為 1500公頃。

雲林是花生的大本營,颱風後田區嚴重淹水。(攝影/林怡均)

其他作物如:地瓜、大豆同樣是苦主,地瓜被害面積 400 公頃、大豆約 250 公頃,「我想數字還會持續新增」,受害地區集中在沿海的麥寮、台西、東勢、四湖等鄉鎮,較內陸的土庫、元長、水林也有受害。

依照 2023 年農業統計,食用玉米、蒜頭、洋蔥、落花生的種植面積,雲林縣均為全國之冠,分別佔全國產量 64.7%、94.8%、32%、77.86%,此次嚴重受損也可能影響價格。魏勝德表示,儘管菜價有機會上揚,但農民沒有作物可賣,收入絕對大減。

沿海作物以蒜頭為主力,一年一收無法重來

農業部統計,蒜頭被害面積 760 公頃,災損金額 6900.7 萬元,暫居第三。雲林縣四湖鄉種有 2700公頃蒜頭,堪稱蒜頭大本營。康芮颱風過後,許多蒜頭田裡的積水未退,剛種下的蒜瓣才稍稍成長、破土而出,卻被沖得稀稀落落,較早種下、十多公分的蒜苗則被吹得歪歪扭扭,葉片破碎、轉黃。

康芮颱風來襲,使得葉片破碎、轉黃,明年將減產,且無蒜瓣可重種。(攝影/林怡均)

第七屆百大青農、海口農產合作社執行長林煌智說明,四湖鄉海風強勁,氣候環境條件嚴苛,當地只能種生長在地下的「三頭」,分別是蒜頭、洋蔥(蔥頭)、蘿蔔(菜頭),其中蒜頭更是主力作物。蒜頭喜歡 15 ℃ 至 20 ℃ 的冷涼環境,約中秋節前後種下,種植時間落在 8 至 10 月,生長 180 至 190 天,清明節前收成。

林煌智的蒜頭面積約三成受損,他表示,今年蒜頭種植過程多災多難,先是 9 月底豪雨讓蒜頭田淹水,接著山陀兒颱風帶來鹽霧,然後又碰上康芮颱風,正常的蒜頭田景象應是一片翠綠,但許多葉片都轉黃、破損。

蒜頭每年一收,每分地約需 160 台斤至 200 台斤蒜瓣作為種苗,「現在已經沒有蒜瓣了」,等於農民沒有重來的機會,只能認賠、接受收入大減的事實。

康芮颱風危害蒜頭,倖存植株的收成量會降低。(攝影/林怡均)
雲林四湖可種植作物有限,蘿蔔是其中之一,但本次颱風後災損嚴重。(攝影/林怡均)

洋蔥接連受災,重種讓農民沮喪又心酸

蒜頭無法重種,許多農民轉而將心力投注在洋蔥上。下午 1 點,青農林先生領著工人到田間種洋蔥,他種有 10 公頃蒜頭、4 分地洋蔥,蒜頭田積水未退、植株歪歪斜斜,眼見蒜頭重來無望,便選擇先到洋蔥田補救。

林先生透露,今年 9 月底,他的洋蔥田就因豪雨損失、重種過一次,這次康芮颱風把重種的洋蔥都收走,於是補種第二次,等於今年種了三次洋蔥。

另一位老農林太太也和兒子一同重種洋蔥,年近七旬的林太太全身包得密不透風,只看得到一雙眼睛。講起今年的災損,她的眼睛瞇成一條線、眼角下垂,語氣則透出強烈的悲傷。林太太種有 2 分蒜頭、8.3 分洋蔥,剛種下的蒜頭、洋蔥幾乎全軍覆沒,因買不到蒜瓣,她只能放棄蒜頭田,努力打起精神來洋蔥田。

康芮颱風使老農必須重種洋蔥,今年天災不斷打擊農民的信心。(攝影/林怡均)

林太太和兒子分工,孩子開著曳引機重新整地,林太太則來回巡視。她細數,連續颱風、豪雨讓「做事人」很難過,洋蔥雖是契作、契作主體提供苗和資材費用,但她和孩子仍要負擔人工成本,8.3 分地的成本將近 6 萬元,前一次努力白費、種植成本打水漂,重種後的收成仍是未知數,讓她工作時的心情很沮喪,「四湖能種的東西沒幾個,老天爺今年真狠心」。

雲林縣四湖、台西、東勢的蒜頭、洋蔥都無法倖免,同樣長在地下的花生也慘兮兮。魏勝德表示,雲林的花生多種在下半年的二期作期間,現在花生已陸續成熟,近期已有花生田開採,兩週後會進入盛產期,卻碰上颱風、造成淹水,許多花生田積水未退,產量勢必受影響,但會減產到什麼程度,仍是未知數。

許多農民將心力放在復耕洋蔥上(攝影/林怡均)

雲林玉米至少減產兩成,復耕的生長時間拉長

高大的玉米被颱風吹得彎腰、五體投地。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朴子分場場長游添榮是玉米專家,他連日勘災,預估今年雲林玉米至少減產兩成以上。

游添榮表示,今年雲林的食用玉米、硬質玉米、青割玉米都種了很多,但三者品種不同,相較之下,硬質玉米、青割玉米的品種對逆境耐受度高,「這次食用玉米災情特別嚴重」。

游添榮分析,若是 10 月上旬後種下的玉米,現在高度約在膝蓋以下,植株重量輕,傾斜、倒伏後約兩 至四天,整株玉米會慢慢拉直、回正,但若是 9 月中下旬前種下的玉米,高度已達腹部,植株有一定重量,植株倒伏、倒折或是葉片破損,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後續恢復速度慢,而許多玉米植株受損後,葉面顏色轉為枯黃,接下來一週是關鍵時期,可能轉好,也可能凋亡。

雲林玉米因颱風倒伏、折損,葉片轉為枯黃。(攝影/林怡均)

玉米倒伏能否重種?游添榮表示,有的玉米已結穗,即便倒伏仍可收成,但時間必須搶在三天內,「農民要花人工去收,比較辛苦」。不過剛長出雌穗、吐絲的玉米就無法收成,若農民要整理、重種,後續氣溫轉涼、溫度降低,玉米的生長時間將從 70 天拉長到 90 至 110 天,「想吃國產玉米的話,要耐心等一下」。

台西鄉青農聯誼會會長吳家禎坦言,每年可種三至四次玉米,但今年玉米農多只能收成一次、至多兩次,「收入絕對是腰斬」。

而蒜頭、洋蔥的植株受損後,修復時間會拉得很長,其他作物即便受損金額不若蒜頭、洋蔥、玉米、花生,也都無法全身而退,他所種的紅蘿蔔今年種了兩次都失敗,必須種植第三次,而即便菜價上漲,但通常高價的時間持續不久,且農民產量銳減,菜價增加的收入難以回收先前打水漂的成本。

勘災方式應改進,農業保險費率要合理

對於農民損失,雲林縣向中央爭取天災救助,不過,以蒜頭為例,前一次山陀兒颱風已開辦過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此次能否領取還是未知數。

林煌智認為,前一次的天災現金救助以地段開辦,並不是全部都能獲得救助,未開辦的地段仍有受災戶,農民認為並不公平,建議農業部未來出動空拍機協助勘災,並導入 AI 系統判讀資料,才能更精準且以示公平。

近年來為保障農民,農業部推出農業保險。林煌智表示,過往農業部曾試辦蒜頭保險,但扣除中央、地方補助,農民每分地仍要負擔約1萬元,但蒜頭種植成本高,光是蒜種就超過 2 萬元,每分地生產成本約 5 至 6 萬元,若農民投保,等於是額外增加 20% 成本。

若以常見的保險來說,年收60 萬的人每年平均花 3 萬元投保,按此推算,農業保險的投保費用應落在種植成本的 5 % 內,才是合理負擔範圍。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