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楠西深陷在悲情裡時,有一位在地熱血公民,並不因為悲傷而迷惘,仍舊在楠西各處災區奔走,透過網路社團傳遞訊息,她就是臉書社團「楠西在地人」版主呂英瑛。
從震災第一時間開始,呂英瑛就運用網路來傳播災情與救災訊息,幾乎 24 小時守在社團裡面,為楠西人提供消息。大難當前,且看呂英瑛如何從一個熱愛地方的版主與青農,在這一個月期間利用臉書社團,為楠西鄉親撐起救災資訊站與災後民意論壇的角色。
.jpg)
天崩地裂,「楠西在地人」轉型災情資訊站,帶來即時資訊
她回想第一時間宛如天崩地裂,楠西幾乎所有房屋同時崩裂、垮掉,「災後第一時間,所有人都跑到街上來,我知道這次震災非同凡響,一定要趕快讓鄉親報平安,也讓外界知道楠西的狀況。」這件事情更凸顯「楠西在地人」這個在地最大臉書社團,此時此刻必須扮演的的角色。
在危急時刻,呂英瑛幾乎沒日沒夜的在運作社團,哪裡有最新災情或緊急需求,一刻也不敢耽擱救災,更要防堵囂張的詐騙訊息藉機流傳。她跟幾個楠西在地里長搭建了一個群組,幫助外界的救援物資建立對口,盡速的災情資訊與救災資源做最適配的連結。
解決糧食問題,更挖掘被遺忘的山區受災戶
呂英瑛說,前三天幾乎都在張羅吃的問題,因為「因為家裡面都震壞了,也不敢回去煮飯,超商的東西幾乎被洗劫一空。」外界的救災資源進來,但是民眾不知道去哪裡才能找到資源,前幾天都在分發物資。
她說如今想起來仍然頭皮發麻,災區的資訊變化跟物資湧入,快要沖垮所有人,「第四天才發現山區情況危急,甚至沒辦法下山取得物資,恐怕有斷糧危機。」原來有許多偏遠地區的老人,幾乎快要斷糧,但是這些山區老人家,因為住的分散又是獨居,沒辦法下山來拿愛心餐。
她那時候急如熱鍋螞蟻,所幸有多年輕人回鄉主動報名救災,透過社團跟山區里長來媒合資訊,主動幫忙運送礦泉水、麵條、罐頭等物資,一一運送到山上。
.jpg)
災難與寒流同時來襲,民間愛心總動員
度過第一時間的斷糧危機,暫時解決吃飯問題,第三四天開始,呂英瑛發現,帳篷與睡袋形成新的迫切需要。原來震災之後一個禮拜就是過年,剛好是入冬最強寒流來襲,許多人只是臨時在屋簷下或車庫、果園工寮避難,卻沒有足夠禦寒衣物棉被,包括很多老人跟小孩,抵抗力差,她想到必須趕快對外招募睡袋帳棚。
當時有鄉親在電視台,特別致電來詢問需要什麼物資可協助對外公告,也有人跑來社團詢問需要什麼物資,她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向外求援。沒想到,得到全台灣各地許多回應。「幾乎是即時的,一張貼需求,馬上就有人送過來。」而且捐贈者知道年關將近,物流車一定阻塞,是自己開車、找車送過來,讓她感動不已。
透過臉書社團,災區的需求很快地得到呼應,一車又一車的資源湧入。「沒想到,台灣有愛心的人,這麼多!」回想起當時各地、各路不認識的人,都回應了楠西的求救,「震災開始沒幾天就是過年,尤其是連續寒流,加上餘震不斷,所有人都在工寮、倉庫跟車上避難。」她想到若非各界各地即時的支援,否則年關將近,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這麼多帳篷、棉被與睡袋。

令人心碎鼻酸的過年,更需要相互陪伴,撫慰人心
今年的過年,楠西人遭遇地震跟寒流來襲,很多人都在帳篷或工寮度過春節,大家都很難過,原本是一年最期待的節日,結果大家只能躲在帳篷取暖,吃泡麵圍爐。她那幾天也跟著先生回新竹夫家過年,但是那幾天在外地,卻一直睡不好,深怕會漏失訊息或延誤救災資訊。
她說在鄉親最悲傷的時候,除了更新災區資訊外,社團也會分享一些暖心貼文,例如是救災的外來義工團隊、民眾整理家園,互助互愛、共度難關的過程。她期許,能讓大家在悲情中看見希望、鼓勵人心。
紀錄人性的光輝,自助、互助陪伴在地
她知道這一個過年,大家都很不好過,許多人家家裡被震壞,甚至是流落在外,社團裡面更需要提供一股暖流,扮演穩定人心與鼓勵的角色。她說「雖然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但是透過網路社團,恰好可以來傳遞這種積極、正向的能量。」這是她從未感受過的使命感一刻。
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人不敢回家,抱著綿被睡門口,那幾天山區夜晚很冷,公所負責員工得知後,下班第一時間開車,堅持要在當天找到那位老人,把睡袋跟物資送到山區給老人家。她認為這種人飢己飢,互助關懷的精神,是災難之時最可貴的精神,也是人性的光輝。
愛鄉愛土,家人的陪伴是她最大的後盾
呂英瑛說,這一個月以來,幾乎都在忙災後事務,就連過年回到竹東夫家過年,也沒有辦法扮演稱職的媳婦角色。尤其公婆家裡開金香店,年節其實非常忙碌,就是整天盯著手機滑,夫家親友雖未明言,卻也覺得「她怪怪的」。先生也虧她,「眼睛幾乎要黏到手機螢幕上」。
呂英瑛說,先生的支持跟陪伴,是她最大的後盾。先生是新竹人,結婚前兩人原本在新竹開設餐廳,但是她很不適應北部,反倒不時想念故鄉,有時想念故鄉想到會掉眼淚。最後先生決定結束餐廳營業,婚後兩人一起回到楠西龜丹里種芭樂,農場創業至今邁入第12年,去年農場才勉強有些許起色。
過年期間因為處理救災資訊,而無法兼顧家裡的工作,幸而得到先生體諒支持,她得以繼續透過社團來運作災後的民意論壇。
.jpg)
熱血公民:生於斯長於斯,楠西的災難不該被遺忘
呂英瑛說,0121地震後,楠西的重建不僅僅是房屋修繕,更涉及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扶助與農業經濟振興。但民眾還等不到政府提出的援助與重建方案,地方上擔憂困境持續惡化,讓楠西從此陷入長期衰退。
然而,目前情況越來越嚴峻,災後已非楠西區公所層級所能解決,在災後屆滿一個月,「楠西在地人」社團的工作,更扮演重要的言論廣場的角色,持續追蹤政府提出的重建方案。
雖然有人也奉勸她,太多話可能會得罪人,但是她說她只是一個小人物,常常覺得能力有限,但她生於斯長於斯,楠西是她熱愛的故鄉,這塊土地遭逢巨變,災後重建的道路上每一個人的參與都很重要,這一點她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