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為蛋白質只是運動補給品或美容聖品,那你可能低估了它的戲份。其實,它不只是餐桌上的營養素,更是生命這場大戲的主角。你的身體裡,數十兆個細胞正不眠不休地拆解、組裝這些微小的建築材料,讓你呼吸、思考、行動,甚至感受這篇導言。
更驚人的是,假如你把體內所有 DNA 拉直連接,竟然可以往返地球和太陽三百次!這麼看來,「人體是個小宇宙」可不是誇張的比喻。這本書將帶大家踏上一場探索蛋白質的奇幻旅程,從微觀的細胞工廠到影響健康的關鍵機制,揭開生命運作的終極奧秘。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深入這場關於「生命拼圖」的偉大冒險!
(以下內容摘自《蛋白質的一生》一書前言,文字及部分圖片經商周出版授權。文中小標由《上下游》另行編輯,與原書無涉,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該書。)

超越食物營養:蛋白質與生命的奧秘
聽到「蛋白質」這個詞,你首先會聯想到什麼? 或許很多人會聯想到,它是牛奶、牛肉、豆腐等食品裡含有的營養,或者也有讀者會想到市面大力宣傳,具有「美膚效果」的膠原蛋白。
不過,並不是只有牛肉和大豆含有蛋白質,我們人體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水分,約有百分之二十是蛋白質。構成我們身體的蛋白質,由二十種胺基酸排成一列,而非分枝衍生而成的。我們從食品中攝取的蛋白質,會分解成它的構成要素—胺基酸,然後再讓胺基酸連結起來,產生蛋白質。這個循環本身就是生命活動的根本,而蛋白質則是支持人體最重要的物質之一。
常有人說:「人體就是個宇宙。」但我們從幾個數值更能切實體會這句話,這裡我們來看看三個問題。

問題一:我們的身體裡,到底塞了多少細胞?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細胞。我們人體,是由「細胞」所構成,這一點我想大部分讀者都已經知道了,但你可知身體是由幾個細胞組成的呢? 答案是約六十兆個。這個數字太大了,實在很難想像。比如說,平成十九年度的日本國家總預算,一般會計預算約為八十兆圓。這個數字也同樣沒有真實感,但如果把這筆金額換成一萬圓鈔票,每束一百萬圓為一公分,那麼就有八百公里,相當於兩百座富士山的高度。若是排在地上,約為東京到下關的直線距離。
每個不同種類的細胞大小也不相同,大約為十至二十微米,一釐米的百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的程度。依此數據,假定一個細胞是直徑為十微米的球,而將全身上下的細胞排成一列的話,長度就有六十萬公里。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中,都塞滿了這麼多細胞。
除去紅血球之外,我們的細胞,每個都各自含有「核」的部分,核中儲存著「DNA」。現在大家都知道 DNA 保存著遺傳資訊,但 DNA 儲存父母傳遞給孩子的遺傳資訊,也是身體的設計圖,但簡單地說,它就像一條很細的線。為了在任何時候都能完整讀取這個資訊,所以它採取不分枝的一條線構造,使情報得以完整傳達。
DNA 的線以四十六個染色體,藏在細胞核中,但如果把一個細胞裡所含的 DNA連 結起來,拉長成一條線的話,約有一點八公尺長。也就是說,僅僅百分之一釐米大小的細胞,位於其中的核裡,事實上擠滿了與自己差不多高的 DNA。

問題二:微小身軀,卻藏著宇宙級的奧秘?
一個人身體中的 DNA,如果連結成一條直線的話,大概會有多長呢? 算法很單純,用乘法將一點八公尺乘以六十兆,就會得到一千億公里。這已經不是國家預算可以形容,而是地球到太陽來回三百圈的長度。由此可知,我們的身體裡擁有一組天文數字,細胞雖然只是個渺小的生命單位,其中卻有著宇宙級的數值,的確可以叫它「微小宇宙」(micro cosmos)。
大約在二十年前,我無意間讀到一本書,是本庶佑先生寫的《遺傳子述說的生命像》。裡面有一段便提到 DNA 的長度。雖然只是一個大略的數字遊戲,但它充滿了新鮮和驚奇,從中窺見了生物本身的神祕。
近日,中小學生自殺或年幼小孩遭虐致死的案件時有所聞。尋求有效的預防方法,乃是國家緊急的議題。但從個人的角度,我認為與其重複一百次生命的重要,不如告訴大家我們體內 DNA 的神奇長度,是否可能更為有效。
人類是身高不及兩公尺的動物,而從地球的規模來看,我們存在的時間也只不過百年,真的是極其渺小、微弱的存在。但是我們這個微小的存在,一方面卻在微量中連接了巨量,形成了偉大的宇宙。
一副人體實際上擁有六十兆個細胞,從父母身上繼承的 DNA 連接起來,有地球到太陽來回三百次的長度。如果從這個觀點重新檢視的話,這樣低微、渺小的「自己」,或許就能稍微切身地感受到輕易尋死,或虐待幼兒,是多麼荒唐無稽的事。生命的重量,不是用理智去了解,而是憑感覺去體會,所以藉由本書後面的敘述,期待各位或許可以在接觸生命的奇妙結構後,很自然地理解它。

問題三:生命的無名英雄——蛋白質有多少?
在細胞的微小宇宙中,又含有多少蛋白質呢? 答案也很天文。六十兆個細胞裡,據說每個細胞都有八十億個蛋白質。而且這八十億個蛋白質,並不是產生之後就結束了,它還會反覆地分解和生成,進行新陳代謝。至於它的生成速度,有人計算過,最活躍的細胞一秒鐘可生成數萬個。百分之一釐米大小的細胞,每一個細胞為了生存,就需要八十億個蛋白質。
六十兆個細胞中,每一個每秒鐘都以驚人之勢不斷合成蛋白質。我們一般不會意識到這件事,但就因為它們在我們渾然不覺間祕密地辛勤工作著,才有我們的存在。
所以,就如本書後面將提到的,唯有如此生成的種種蛋白質,才能全面支持微小宇宙的生命活動。反言之,了解蛋白質,才能夠明白「生命」的存續。
說到蛋白質,一般人都會立刻聯想到牛、豬等肉類,或是大豆等植物性蛋白質等食物。但是,蛋白質不僅是重要的食物,也是在所有比細胞更小的分子當中,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工作者。各種疾病也都多多少少與蛋白質相關;有時候是缺乏生命活動中所必須的蛋白質發生異常,而使正常的生命活動無法繼續,又或是身體中累積異常的蛋白質。
另外也有些時候,異常蛋白質累積,會像阿茲海默氏症或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如狂牛症)一樣,損害我們的神經細胞。毋庸置疑,蛋白質是我們生命活動中的主角。

探索生命的主角:蛋白質的一生
生命科學,即所謂 Life Science,這個詞已是一般人都很熟悉的字眼,它是一種以負責生命活動的分子為對象,解開該分子如何運作,生命活動如何進行的學問。
本書是就現代生命科學的根基—細胞生物學的範圍來說明,但是,筆者並未打算只將它寫成細胞生物學的教科書,而是想把焦點放在生命活動的主角—蛋白質,與讀者們一起體驗每個蛋白質誕生、成長、成熟、老化,以至死亡等,如同人生般的連續劇。
進而來談談最近極受矚目、可說是蛋白質本身的病變—異常蛋白質的生成,以及細胞如何早一步發現異常、對應那種異常狀態的危機管理能力。當這種危機管理系統出現漏洞,無疑就會直接通向生病一途,因此我也將把重點放在細胞內的蛋白質品質管理系統,與形成其漏洞的疾病。
隨著本書的介紹,您將能認識蛋白質的一生。我們身體裡數萬種蛋白質中,壽命短的僅僅只有數秒,但壽命長的,可以持續工作數個月。蛋白質其實是十分有個性的個體。我希望能在時時記住其多樣性的前提下,來談談其普遍性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