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爆發首次非洲豬瘟疫情,為控管風險,農業部宣布禁用廚餘養豬。除影響使用廚餘的豬農,目前全台廚餘有4成透過養豬消化,一旦禁止,廚餘無處可去。反觀日本,同樣使用廚餘養豬,但至今沒有爆發疫情,他們如何兼顧?
《上下游》調查,日本的廚餘蒸煮樣態多元,既有牧場外專門的處理中心,亦有場內自行蒸煮,亦將廚餘作成「環保飼料」,並針對場內外蒸煮都訂定了明確規範、指引。獸醫研究所所長鄧明中指出,日本廚餘集中處理能提高防疫、且會精算飼料所含營養配比,值得台灣參考。
農業部:日韓歐盟美國皆允許高溫蒸煮廚餘養豬
昨日疫情消息曝光後,外界將禍首指向廚餘養豬,農業部部長陳駿季直言,病毒是由境外移入,並非在廚餘中產生,只要取得環境部核可、高溫蒸煮,皆是合格廚餘。目前尚未確定病毒如何進入養豬場,外界不應將廚餘養豬污名化,未來視疫情狀況再行跨部會研商廚餘管理方式。
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表示,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規範,廚餘中心溫度 90 ℃以上、蒸煮一小時,便可殺死病毒,蒸煮可用於養豬,目前歐盟、美國、日本、南韓也都採相同作法,他澄清,台灣還未「全面永久」禁止廚餘養豬。
但未控管風險,目前取得廚餘核可再利用的牧場,僅可使用來自食品廠的純植物性廢渣,例如:豆渣、酒粕等,而不能使用家戶廚餘。

環管署:鄉村裡的豬每吃一口,都在為都市解決廚餘問題
環管署統計,2024 年全台家戶廚餘有 50.5 萬公噸,其中 23.1 萬噸(45.8%)會製成堆肥、21.6 萬噸 (42.8%)用於養豬、4.8 萬噸(9.5%)用於生質能,其他如養黑水虻約使用 1 萬噸(1.9%)。
環管署副署長林左祥指出,目前全國每天家戶廚餘量為 1384 公噸,其中約 593 公噸家戶廚餘是由豬吃掉的,除家戶廚餘外,另有 731 公噸的事業廚餘(來自餐廳、團膳)也多作為豬飼料用,人口越多的都市造成的廚餘越多。而廚餘養豬場大多飼養本土黑豬,多坐落鄉村地區,鄉村裡的豬每吃一口,都是在為都市分憂解勞,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來自都市的廚餘去處便成了新問題。

禁用廚餘養豬,每日多出495公噸需消化,需靠焚化爐、就地掩埋
林左祥坦言,2021 年時也曾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但當時僅限家戶廚餘,可靠堆肥、生質能及黑水虻等其它方式消化,但此次禁止廚餘養豬,範疇包含 每日 1384 公噸的家戶廚餘,以及 731 公噸的事業廚餘(來自餐廳、團膳),總計每日需處理 2115 公噸,超出現有量能 495 公噸。
林左祥表示,目前每日多出的 495 公噸廚餘,將視各縣市狀況,分別以焚化爐焚燒或掩埋,以南投縣為例,目前並無焚化爐,便會為採取掩埋,環境部也會請各縣市加強廚餘源頭減量宣導,「在家吃多少煮多少,出外吃多少點多少」,並請民眾排出廚餘前要瀝水。
據悉,2021 年暫停廚餘養豬的一個月,大量廚餘進入焚化爐,一度讓焚化爐發出白煙。若永久禁用廚餘養豬,每日需額外處理近 600 公噸的廚餘,環境部能否負荷?林左祥僅表示,待 15 日病毒分離、農業部的廚餘養豬政策確定後,環境部再行配合。
看守台灣:燒廚餘將產生重金屬、戴奧辛增加空污
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發文指出,養豬廚餘含有高鹽份,會腐蝕焚化爐體,增加停爐維修頻率,且鹽分若與澱粉類食物水合,燃燒容易產生戴奧辛,加上廚餘含水量高,容易造成爐溫降低,導致不完全燃燒,以上皆會增加焚化爐空汙排放,包括重金屬與戴奧辛,同時會惡化垃圾危機。
「看守台灣協會」認為,養豬廚餘若進入焚化廠,將是一場災難,建議環境部與農業部協調,在各地配置簡易堆肥或黑水虻養殖的農業設施,收受、處理廚餘,讓廚餘可以進入非洲豬瘟風險低又適合使用堆肥或蟲糞的農地。
日本兼顧防疫,廚餘作成「環保飼料」養豬
臨近台灣的日本,同樣使用廚餘養豬,亦是亞洲少數沒有非洲豬瘟的國家,他們如何兼顧?這個答案的源頭,來自日本的《食品回收法》。
《上下游》駐日記者早於 2015年報導,90年代的日本因垃圾焚燒產生戴奧辛污染事件,經調查發現垃圾有一半是「食品廢棄物」,於是在2001年立定了「食品回收法(食品リサイクル法)」,提倡減少廢棄、再生利用。當時首先提倡堆肥,後因附加價值不高,政府轉而鼓勵製成家畜用的環保飼料(エコフィード,ecofeed),不但解決問題,且養出豬肉品質高。
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顯示,日本食品產業每年約產出 1100 萬至 1500 萬公噸的廢棄物,過半會製成飼料,供應給豬、雞食用。而從日本農林水產省資料來看,日本的廚餘蒸煮樣態多元,既有牧場外專門的處理中心,亦有一貫場在場內自行蒸煮,且日本針對場內外蒸煮都訂定了明確規範、指引。

獸醫研究所所長:日本廚餘多在牧場外集中蒸煮
這樣的作法解決了廚餘,但為何也能防疫?獸醫研究所所長鄧明中指出,日本的廚餘多是在牧場外蒸煮,各地蒸煮中心收取廚餘、蒸煮後製成液態或固態飼料,且會精算飼料所含營養配比,再進行配送,理論上,集中處理能提高防疫、衛生管理效率。
日本大學動物資源科學系教授阿部亮曾撰文指出,日本多採用乾燥法,例如:熱風乾燥、油脫水法、醱酵乾燥,將含水率降至 10%、把廚餘轉換為飼料,豬農願意採用廚餘養豬,主要是為了降低飼料成本,且在精算營養配比下,廚餘養出的豬,豬肉風味更棒。
日本過半食品垃圾製成飼料,台灣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相較於日本,台灣無論是共同蒸煮中心,或是將廚餘製成乾式飼料,進度都落後許多。農業部於 2022 年修訂要點(註1),預計增加養豬濕式原料共同蒸煮處理場所,不過目前僅有苗栗縣全順畜牧場審查通過營運,每日可處理 392公噸廚餘。
環管署資料顯示,除苗栗外,尚有 5 縣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彰化縣、屏東縣)轄內事業機構或畜牧場規劃設置中,預估 2026 年,全國共同蒸煮場量能約可達每日 2600 公噸。然而,共同蒸煮中心在各地被視為嫌惡設施,現實狀況往往是長期處於「規劃中」,不易真正動工。
針對將廚餘作成環保飼料部分(如日本的ecofeed)政策外,畜產試驗所表示,已進行配方飼料開發,然而並無牧場、業者技轉,《上下游》詢問廚餘養豬戶,得到的答案是:「成本過高、效益不佳」,顯見,台灣若想向日本看齊,政策面及技術面都有一段路要走。
立委建議台灣比照日本案例,農業部:將成立團隊啟動研究
今日朝野立委質詢非洲豬瘟議題,民進黨立委邱志偉發言,建議台灣比照日本廚餘養豬經驗,將廚餘加熱製成飼料,可免去繁瑣的邊境檢查,或考慮訂定落日條款,慢慢把廚餘轉化為可用飼料。
對此,農業部部長陳駿季回應,過往廚餘養豬有上千家牧場,如今只剩 435 場,廚餘養豬轉向飼料養豬是趨勢,但農業部將成立團隊、啟動研究,嘗試將日本的技術導入國內。
回顧過往,國內多次邀請日韓專家來台分享防疫、廚餘養豬經驗,然而 7 年來從政策到研究技術,依然牛步,台灣是否能在本次危機中,找出積極作為,攸關全台養豬百年大計。
延伸閱讀:
這家烏龍麵店太驚人│豬肉自養自賣 野菜自種│剩料再做飼料養豬 100%零剩食
台灣爆發首例非洲豬瘟,病毒來源待確認,禁載禁運五天,禁用廚餘養豬
註1:「非都市土地變更作專案輔導畜牧事業設施計畫審查作業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