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廚餘之戰15》更科學化的黑豬時代!畜試所研發專用飼料,豬農:期待更多研發,邁向轉型發展

面對來勢洶洶的非洲豬瘟、國內養豬戶承受巨大的防疫壓力,以廚餘飼養為主的本土黑豬產業更首當其衝,未來當大量廚餘轉做堆肥或生質能源後,黑豬產業如何因應?政府機關和民間業者是否已有替代飼料的研發計畫?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表示,已開發出適合黑豬吃的「低蛋白飼料」、「類廚餘飼料」,控制蛋白質含量在10-15%之間,目前第一階段試驗成績出爐,沒有適口性疑慮、採食量也都很好,未來有潛力走向更高端的肉品市場發展。

「台灣本土黑豬自救會」總幹事曾仁德表示,有單位開始研發黑豬飼料是好的開端,但不是當成「廚餘禁令」背後的急就章,而是要真正從黑豬所需之營養配方、飼養需求著手設計。他也指出,當前黑豬養殖戶站在產業交叉口,不少跟不上腳步的養豬場已選擇退場,留下認同轉型意識的豬農,「我們相信就算沒有廚餘,本土黑豬還是有經營之道。」並期待本土黑豬能朝向日本鹿兒島黑豬、西班牙伊比利豬等具特色又精緻的產業發展。

「台灣本土黑豬自救會」總幹事曾仁德(照片提供/曾仁德)

土黑」本土黑豬,特別仰賴廚餘餵食

國內養豬產業可分為白豬、黑豬兩大系統,白豬飼養期約6-7個月,以吃飼料為主,黑豬則需養13-15個月,飼養時間較長、餵食成本相對較高。

不過不同品種的黑豬,其飼養方式也有所不同。由英國引進的「大黑豬」、畜試所培育的「畜試黑豬一號」和「高畜黑豬」,雖然全身毛色呈黑色,但其換肉率較好、與白豬差不多,因此豬農大多使用飼料餵養;只有俗稱「土黑」的本土黑豬:桃園豬、梅山豬,仍保留廚餘養豬的傳統,也是這場起因自防疫需求的「廚餘禁令」之主戰場。

本土黑豬(攝影/林珮君)

畜試所研究員林正鏞表示,左右豬肉多汁性與風味的主要因子為肌肉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組成,另外,蛋白質有無經過完整熟化也是黑豬好吃的關鍵,但如此就得拉長黑豬的飼育時間,以及切記不能提供黑豬過度營養、高蛋白的食物,否則會影響屠體品質。因此在成本考量下,業者普遍使用廚餘養豬,「黑豬戶考量的就是飼料價格太高,以及不想讓黑豬成長太快。」

林正鏞指出,「餵食廚餘就像喝很多水,牠有飽足感、但其實營養濃度不高。」廚餘的蛋白質含量約2-4%,一頭豬一天吃10-13公斤廚餘,換算成乾物質(固形物)差不多只有1.5-2公斤,其中的蛋白質佔比22-23%,飼養約14個月可以上市販售。

畜試所研發黑豬專用「低蛋白」、「類廚餘」飼料

針對政府推動「廚餘禁令」的黑豬替代飼料,畜試所研發低蛋白高纖飼料、以及類廚餘飼料,控制蛋白質含量在10-15%之間,且黑豬食用後也不會影響肉質風味。

林正鏞進一步解釋,「低蛋白飼料」主打蛋白質含量較低以及高纖配方,使用原料為玉米、大豆粉、麩皮以及豬隻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分成兩期使用,生長期(30-85公斤間)時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15%、肥育期(85-130公斤)再降到13%,飼養期約6-8個月(豬隻上市月齡9-11月)。

而「類廚餘飼料」除了基本原料外,再添加大豆殼以提高纖維含量,並將蛋白質壓在10%左右,「這一款更靠近像廚餘的低蛋白配方,讓豬隻生長速度更慢、可以符合養豬戶想飼養較長的需求,沒有前後期之分,中豬、大豬都能吃。」比起食用「低蛋白飼料」的豬隻,上市月齡可再延後2個月。林強調,兩種飼料嚴格控制豬隻對蛋白質的攝取、可有效拉長飼養時間,讓肉質經過完整熟化。

畜試所研發給本土黑豬食用的「低蛋白飼料」,以符合黑豬農戶的飼料需求。(照片提供/林正鏞)

試驗結果出爐,歡迎豬農聯繫取得配方

林正鏞表示,目前第一階段(餵食九週)試驗成績出爐,豬隻沒有適口性疑慮、採食量也都很好,預估飼料成本約每頭3,600-5,000元,比起廚餘餵食平均每頭增加600-2000元,但他強調,採用飼料餵食更能統一黑豬的生長速度、穩定屠體品質,未來有潛力走向更高端的肉品市場發展。

畜試所去年十一月起與民間一家畜牧場(飼養2千頭本土黑豬)展開合作,嘗試使用「低蛋白」配方飼料,飼料轉換率3.1-3.3,20頭試驗黑豬之日增重0.55公斤/頭;而「類廚餘飼料」則是提供給畜試所高雄種畜繁殖場中的20頭「高畜黑豬」、以及畜試所總所的24頭「畜試黑豬一號」試用,其飼料轉換率5.5、黑豬日增重0.53公斤/頭。

「雖然全程要秤二至三次才能正式代表結果,但第一次秤重數字都有達到預期目標,且飼料沒有適口性疑慮、豬隻採食量都很好。」目前三品種豬隻食用飼料實驗的日增重數字,皆高於民間使用廚餘養豬的黑豬增重量:0.35公斤/頭,因此可有效縮短一至三個月的飼養時間,飼養期約9-12個月(原上市月齡為13-15個月),且不影響肉質熟成。

畜試所預計過年後將進行屠宰試驗,進一步分析其屠體性狀、肌肉比和背脂厚度,以確認其風味和組成。目前產品製作配方表已出爐,豬農可直接向畜試所聯繫、免費領取飼料配方表,畜試所也鼓勵有興趣的飼料大廠可投入開發該產品。

試驗中正在吃「類廚餘飼料」的畜試黑豬一號。(照片提供/畜試所高雄場)

飼料養豬成本增加試算,每頭增加約20%─70%

坊間養豬使用的廚餘多為餐廳、家戶收集來的剩食,每公斤收受價格約0.5-1元,另外再加上運輸、蒸煮費用。而以廚餘飼養白肉豬,增肉一公斤所需成本約20-25元;若飼養的是黑豬,因黑豬生長較慢,增肉每公斤則要27-33元。如果能取得價格更低、甚至免費的廚餘來源,更能減少飼養成本、增加豬農收益。

因此若廚餘養豬場要轉型吃飼料,第一步就將面臨成本增加的難題,畜試所該如何克服?林正鏞表示,蛋白質含量的多寡將決定飼料價格的高低,目前研發的黑豬飼料因蛋白質比例較低,預估上市後售價皆能低於市售飼料的價格。

*市售價格/公斤:預估的每公斤市售價格,「廚餘」包含標購、蒸煮、運輸、人力等費用。
*增肉成本/公斤:讓豬隻增肉一公斤所需要餵食的食材成本。
*飼料成本/頭:指購進一頭黑仔豬(30公斤)後,飼養到可上市販售(130公斤)體重,過程增重100公斤需要花費的飼料成本。

畜試所研發的「低蛋白飼料」之飼料轉換率為3.3,相當於黑豬每吃3.3公斤飼料可長肉1公斤,生長期和肥育期使用的飼料原料平均每公斤9元,若由業者自行製造、再加上營運費約1.5-2元,等同市售價格每公斤近11元。至於「類廚餘飼料」,因蛋白質佔比更低、飼料轉換率為5.6左右,其原料成本每公斤約6.9元,計算成上市價格約每公斤近9元。

換言之,黑豬改吃研發飼料後的每公斤增肉成本約36.3元和50.4元。以購買黑仔豬(30公斤)到上市體重為130公斤,需要增重100公斤計算,等同黑豬養殖戶採用畜試所配方飼料後,每頭黑豬飼養成本約3,600-5,000元。「黑豬收益取決於其售價高低,成本一定是豬農的考量,但賣得好價錢更重要。」

畜試所提供技術服務,與養豬戶共度難關

林正鏞認為,黑豬生長速度雖然較慢、換肉率較差,因此飼養成本較高,但黑豬在拍賣市場價格普遍較高,再加上以飼料餵食後較能統一黑豬的生長速度、穩定屠體品質,未來有潛力走向高價值的肉品市場。畜試所所長黃振芳也強調,廚餘來源不能掌握、品質不固定,反而可能影響豬肉風味,更有食安疑慮。

儘管政府勸導廚餘養豬戶轉型、提供飼料差額補貼(每頭最高2,200元),但因為「補助只限一次」,使得黑豬戶多半不敢貿然投入,直言使用飼料養豬的成本太高、不符合經濟效益,甚至認為政府若執意禁止廚餘養豬、只會逼迫黑豬產業的消失。對此畜試所強調,已組成技術服務團,從去年底針對廚餘養豬場提供飼料配方調整、飼養管理諮詢以及黑豬選育保種等協助,這次更開發多款適用黑豬的飼料配方,希望可以和養豬戶一同度過眼前難關。

畜試所研究員林正鏞(照片提供/林正鏞)

福壽實業開發「黑豬專用飼料」,13%蛋白質再加高纖配方

另一方面,坊間也有飼料廠開發「黑豬專用」配方飼料。福壽實業陳姓課長表示,通常白豬飼養6-7個月就能上市,因此飼料中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都較高;但黑豬飼養的方法卻剛好相反。

他舉例說明,豬隻年紀越大、越容易累積脂肪,偏偏黑豬生長較慢,要長到上市體重130公斤至少要一年以上,不過為了保持黑豬的美味,就要耐心等候肉質經過完整熟成的這段過程,「因此,重點就是要調整飼料配比,減少黑豬生長期後端的脂肪供應,讓蛋白質在熟成時也不會讓豬累積太多脂肪,這樣肉質才會多汁、油脂又分布得均勻。」

福壽的飼料是在玉米、黃豆粉、大豆等原料的基礎下,隨著豬隻成長漸進降低蛋白質的供應。陳姓課長進一步解釋:小豬(25公斤以下)時要給大量給予營養,蛋白質含量至少20%以上;中豬(25-60公斤)時蛋白質攝取降為18%;到了大豬(60公斤以上)階段,更是要限制飼料的蛋白質不可超過13%,因此這款「黑豬專用飼料」就是透過提高澱粉量來降低蛋白質比例,同時添加高纖配方,如麩皮、大麥糠等纖維素。

坊間也有業者研發「黑豬專用」飼料,一樣是主打低蛋白質含量和高纖配方。(照片提供/福壽實業)

福壽:使用配方較能維持肉質恆定性與品質  

然而為何很少飼料廠願意研發黑豬飼料?「因為沒有市場,使用廚餘養豬成本低,也能幫助解決社會廚餘問題,過去黑豬戶不會特別去買飼料。」陳姓課長直言。

本土黑豬飼養上有其特殊性,而國內黑豬養殖樣態也顯得十分多元,他指出:「當前黑豬飼養(頭數)僅佔12%、規模都不大,而每家的養法都不一樣,因為每一批廚餘有差異,有時也要視情況添加豆粕、豆腐渣、麩皮、玉米等,吃的東西不一樣、給的營養不同,豬隻生長的速度和狀況當然也不會相同。」他強調研發給黑豬食用的飼料除了要符合黑豬戶的養殖習慣、刻意降低黑豬蛋白質攝取外,就是希望透過穩定的食物供給,保持豬隻肉質的恆定性和品質。

在使用上,為了最符合業者成本考量,他建議可以待黑豬長至90公斤以上再改吃這款飼料。以90公斤到上市體重(130公斤)計算,這款「黑豬飼料」每公斤售價12-13元,飼料轉換率約4.5,等同每公斤的造肉成本要吃上4.5公斤的飼料量,因此後期飼料花費約落在2,200元。

本土黑豬自救會:飼料研發需切合黑豬需求,不能急就章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認為,本土黑豬與客家人、閩南人的生活互相依存,台灣人對「黑豬風味」的堅持,包含著濃厚的文化情感因素。吃廚餘的黑豬要改吃飼料不是不行,但一定要開發出適合的配方,否則黑豬的特殊風味可能因此消失。

對於黑豬改吃飼料之議題,「台灣本土黑豬自救會」總幹事曾仁德表示,「過去從來沒有人開發適合本土黑豬的飼料,有也只是適用改良豬、大黑豬上,因為市場太小了,但不是不能做,而是一定要確實、務實的做下去,」

曾強調,有單位開始研發黑豬飼料是好的開端,但不是當成「廚餘禁令」背後的急就章而已,而是要真正從黑豬所需之營養配方、飼養需求著手,且經過長時間試驗,加上屠宰結果、確保不會影響黑豬風味,完全能用在本土黑豬才有用,「能不能用是關鍵,現在官方有在做研發,但配方還要再實驗,需要不斷改良、調整才行,這急不來!」

本土黑豬(攝影/林珮君)

「沒有廚餘,本土黑豬還是有經營之道」

針對防疫作戰意外開啟的黑、白豬之爭,曾仁德坦言,「廚餘禁令」的壓力確實淘汰了許多未符合廚餘蒸煮規範的小戶養豬場,有效降低了其他廚餘養豬戶的風險,但在國內尚未擬定完善廚餘去化方法前,他仍反對全面禁止廚餘養豬,「這不只是養豬產業的問題,還要考慮到環保單位做好準備沒?突然禁廚餘會不會造成更大的環境問題?」

面對來勢洶洶的非洲豬瘟、國內養豬戶承受巨大的防疫壓力,「本土黑豬是第一先鋒,疫情還沒進來,我們就已經上戰場、在打仗了,」他表示,當前黑豬養殖戶站在產業交叉口,不少跟不上腳步的養豬場已經選擇退場,留下認同轉型意識的豬農。雖然成本必然是養豬戶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他強調本土黑豬養殖戶已在思考產業改造,同意下一世紀本土黑豬應用更科學化的方式經營,希望讓外界看到台灣黑豬產業的全新樣貌。

他也信心喊話,「我們相信就算沒有廚餘,本土黑豬還是有經營之道,只要顧好品質、提高價值,我們還是有利潤和效益,不是只思考成本多寡這樣僵硬的條件,」他期待黑豬飼料開發的腳步能逐步展開,有官方或更多科技公司願意投入研究,讓本土黑豬朝向日本鹿兒島黑豬、西班牙伊比利豬等具特色又精緻的產業發展。

「台灣本土黑豬自救會」總幹事曾仁德(右2)(照片提供/曾仁德)

系列閱讀:【專題】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持續更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