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湖口現場:和興國小的嘴巴革命

“ Excellent! ” (太棒了!)

長期在美國推動社區支持型農業運動的先驅伊莉莎白‧韓德森女士(Mrs. Elizabeth Henderson)10月11日拜訪新竹縣湖口鄉和興國小,瞭解台灣有小學推動有機營養午餐,同時配合課程教案,將地球暖化與食物里程的概念融入教育當中,不禁豎起大拇指肯定!

第二次來台灣的伊莉莎白,是在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的安排下參訪和興國小。吳東傑表示,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告訴伊莉莎白,「台灣也有成功的CSA(CSA, Community Supported-Agriculture 社區支持型農業運動)案例」。伊莉莎白也認為,和興國小將營養午餐結合有機蔬菜與食物教育的方式,是非常有特色的CSA實踐行動,值得其他學校參考。


↑伊莉莎白聆聽和興國小推動食物里程教育的情形。

新竹縣將擴大推動國小營養午餐的地產地消政策

受到和興國小經驗的鼓舞,新竹縣政府教育處與農業處合作,將「地產地消」的觀念融入國小營養午餐的食材採購,目前先選定竹北市與湖口鄉合計8所小學與當地的蔬菜產銷班合作。教育處體健科營養師賴毓伶表示,初期已勘查竹北的吉園圃蔬菜產銷班與湖口的有機蔬菜產銷班作為兩地學校營養午餐的蔬菜來源,預計於今年底或明年初上路。

和興國小今年推動校園有機營養午餐已邁入第五個年頭。目前每周二、五兩天為校園有機日,食材來源包括新竹縣尖石鄉與桃園縣復興鄉原住民部落栽種的有機蔬菜,以及湖口鄉當地生產的有機稻米。

校長吳柚表示,吃有機蔬菜除了健康,也直接支持原住民部落的經濟,鼓勵農民採取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配合未來縣府擴大推動營養午餐食材「地產地消」,和興國小每周將可以再多安排一天提供學童有機營養午餐。

和興國小推動有機日、蔬食與拒絕垃圾食物行動

除了每周兩天的有機營養午餐,為了響應少吃肉減碳的行動,和興國小每周一訂為蔬食日,營養午餐不提供肉類。學校為了孩童健康,福利社也不供應汽水、含糖飲料等任何垃圾食物,校園裡也找不到任何自動販賣機。校方也與周邊的早餐店合作,希望商家不要供應紅茶、奶茶等含有高糖份與反式脂肪的飲料,只供應豆漿、鮮乳給學童。

和興國小推動校園有機日、蔬食日與拒絕垃圾食物等行動,能有今日的成果,校長吳柚可說是最大的幕後功臣,而教師會與家長會的支持與配合,更讓觀念能夠有效落實在孩子的日常飲食習慣。


↑和興國小有機營養午餐食材來自新竹、桃園等地的原鄉部落,校長吳柚是重要推手之一。

吳柚回憶,剛開始推行有機營養午餐受限於經費,以一周一天為目標。當時有機營養午餐每餐成本要40元,但縣府補助的經費只有28元。不足的部分,除了靠綠色陣線協會向新竹科學園區廠商募捐每餐5元,其餘就靠學校推動「零廚餘」的行動,記錄每天產生的廚餘量,回推修正食材的採購數量,達成食材零浪費的目標。

靠著零廚餘行動所節省下來的經費,學校不但可以將營養午餐的次數增加為一周兩天,到了年底,學校廚房還可以供應學童早餐,用有機黃豆磨出熱騰騰的豆漿給孩子加菜。


↑透過每日廚餘統計,落實「零廚餘」的行動,達到降低食材浪費與經費運用公開透明,節餘的經費再回饋學童的日常飲食當中。

吳柚指出,有機營養午餐的精神不只關注食材供應層面,更需要從飲食教育的觀點,落實為生活習慣。這也是為何她要與校園周邊早餐店溝通合作,希望不要供應含糖與反式脂肪飲料給學童的初衷。

家長會長李文宗也說,和興的學童家長當中,有高達八成的比例從事農業。剛開始許多家長對於「有機」二字會有問號,以為用有機肥種出來的蔬菜就是有機蔬菜,而忽略實際上仍是慣行農法。透過帶領孩子與家長參訪有機農場,以及教育認識食物的真正價值,家長與孩子都能真正認識有機農業。

校園有機日是從嘴巴開始的革命

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表示,「有機農業」在台灣興起20年,消費者在觀念上多只停留在養生、防癌的飲食選擇。然而,和興國小推動校園的有機營養午餐運動,可以從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開始,讓師生除了享受有機農產品的生鮮與健康,更從消費鏈發展成兼具健康、環保、社會公益的農業模式,累積在地的「社區資本」,培力社區發展;進而達成保育農業生產區的生態環境,實現有利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公平貿易。

伊莉莎白則從推動 CSA 的觀點強調,CSA 並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的發展不同形式,但無論形式為何,核心價值在於建立「人與人之間互助、人與自然共生」的精神。和興國小用營養午餐的方式支持原住民部落種植有機蔬菜,同時教師透過教案編纂的方式將地球暖化與食物里程的觀念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可說是 CSA 最佳的實踐方式之一。


↑伊莉莎白問候校園廚房的廚師媽媽,肯定她為孩子烹飪的用心。

推薦閱讀
校園有機日-嘴巴革命 用吃改變世界
校園有機日教案下載
美國CSA推手 伊利莎白在新竹:信任、分享是社區支持農業的基礎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