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對話:泰國米之神vs東豐低碳米

沿著東部台9線公路馳騁南下,來到花蓮縣瑞穗轉入193號縣道,車行十多公里來到玉里鎮東豐里,視野變得遼闊。

縱谷平原夾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向北緩流的秀姑巒溪孕育著兩旁的稻田。當稻穗成熟被微風輕拂,陣陣金黃稻浪,對映海岸山脈旁一幢像禪寺般的白色建築,給人靜諡安詳的感覺。

這農村看似寧靜,背後卻上演一齣農業生產的低碳突破。一位曾巴不得逃離務農的六年級生曾國旗,正在後山小小不起眼的東豐里,打造一個循環型農業社會,生產與眾不同的低碳有機米。

一幢外觀像禪寺的建築,其實是花東有機肥生產合作社的堆肥廠,附近放眼望去 500多公尺的稻田,則是東豐有機米產銷班的有機田。


↑介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平原沒有工業污染,是東豐有機米得天獨厚的生產環境。

「從稻種育苗,生產有機肥料,栽種有機米,收割、碾米、包裝與農業廢棄物的處理,我們全部自己來,不但容易管控有機米的品質,也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農業體系,」身兼花東有機肥合作社經理與東豐有機米產銷班書記的曾國旗說,這兒的農業生產與加工,全部在100公里內完成。

他計算指出,從西部買有機肥運到花蓮,平均一包20公斤的有機肥將至少多出50元的運費,有機米產銷班平均每期稻作要用掉至少2000包有機肥,如果從西部輸入,不但多10萬元以上的成本,運輸過程製造的二氧化碳更難以計數。

東豐里的循環型農業,省成本也環保。


↑曾國旗(左一)向德查(中)與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右)講解有機肥的製作方式。

曾國旗表示,東豐有機肥的原料都來自花東地區的畜牧場,而且必須經過化學檢驗,因為許多禽畜業的飼主會注射很多的抗生素,或是添加氧化銅或氧化鋅,防止禽畜生病,以致殘留在禽畜的糞便當中。因此他會先將這些糞便送到中興大學檢驗,確認符合標準以後,才會拿來當資材。生產的有機肥料成品,他也會再次做重金屬檢測,確保合乎標準。

此外,曾國旗要求運送動物糞便的車輛進入廠房前,也要進行消毒,防止疫病傳染,加上堆肥場採取密閉空間發酵的技術,產生的氨氣等有害氣體,都會利用水洗與稻殼粗糠吸附,所以有害的氣體幾乎不太排出,也比較沒那麼臭。

曾國旗發現,牛糞是最佳的有機肥原料來源,因為相較雞、豬,乳牛只吃牧草,飼料來源單純,而且牛糞的有機質最多,非常適合活化土壤,讓作物生長得好。距離東豐北方的花蓮瑞穗有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沒有化學污染,這兒的乳牛牧場所製造的牛糞,當然是最天然的有機肥來源。


↑台南14號稻米被視為最適合做有機糙米的專用品種。

此外,曾國旗觀察一般人習慣吃白米,碾米廠多會將米糠與胚芽碾除,但這恰好是稻米營養最豐富的部份,氮、磷、鉀,蛋白質都很豐富。以前這些農業廢棄物都拿去當飼料,但曾國旗將有機米碾製後的米糠,再循環做為有機堆肥的原料。由於他生產的有機肥品質極佳,不但曾經連續四年獲農委會頒「優等獎」肯定,許多花東的農民,都是曾國旗的客戶。

曾國旗說,花東的環境得天獨厚,沒有工業污染,很適合有機栽培。有機農業是綠色產業,用最自然的方式生產,可以避免過量使用化肥傷害土地,避免化學農藥傷害生態。而透過利用周邊畜牧業所產生的廢棄物處理加工變成有機肥,再運到稻田,再生產有機稻米,這樣的循環利用,最不浪費資源,但是也真的很辛苦,因為很耗費人力成本。

「其實做有機堆肥賺不到什麼錢,甚至賠本在做,也曾有想要關廠的念頭,但是想到為了鼓勵更多農民加入有機種植的行列,還是咬牙硬撐,」曾國旗說。

不過10月13日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創辦人德查Daycha先生造訪東豐有機米產銷班,帶來完全不用肥料與農藥,靠糙米篩選法選出強壯抗病的稻米品種,以及利用大自然微生物菌改良土壤環境的做法,讓曾國旗耳目一新,也帶給他新的觀念與想法。


↑不丹農林部科學家多傑.旺楚克(左一)與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德查(左二),觀察東豐有機米產銷班種植水稻台南14號的田間生長情形。

「米之神所指導生產的有機稻米,其產量比跨國企業或政府單位提供的種子多20%,種植成本卻少1/3。光是這點,就對有機農民很有吸引力,」曾國旗說。

德查表示,泰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輸出國,高品質的茉莉香米也聞名於世,但是2000萬農民卻越種越窮。即使米之神基金會成立農民學校,將他務農27年的經驗進行有系統的傳授,也有曾經無法支付龐大的肥料與農藥費用而破產的農民,改用米之神基金會推廣的做法賺大錢,但是絕大部分農民還是依賴慣行農法,因為這些農民觀念上已經被農藥與肥料商洗腦得很徹底,一時之間要改變並不容易。(德查的演講內容可見「泰國米之神:找出對的種子,就是未來!」一文)

在米之神推動的有機種法當中,曾國旗認為,用「糙米選種」的做法非常值得嘗試,至於完全不用肥料,甚至不用有機肥料的做法,尚必須根據農民的耕種習慣慢慢調整。他根據自己施作有機農業的過程指出,對許多花東的農民來說,要一下子全面從慣行農法轉到有機農法,有實質上的困難,因為許多農民完全靠種田養活全家,無法忍受轉換過程當中面臨收入減少的衝擊。

德查到一處種植水稻台南14號的有機田進行觀察,發現有的植株長得強健,有的卻比較弱勢,他認為同樣一片田會有植株生長情形不同的原因,就在於種子的品質不一。如果能夠落實「糙米選種」的做法,經過幾代的選育,植株不但強健,稻米品質也齊一,產量也會提升。


↑德查(左)講解與示範糙米選種的方式。

對於德查的看法,曾國旗也十分認同。曾國旗說,過去他選種的方式,是觀察採種田當中哪個稻禾植株比較強健,將植株強健的稻穗採集下來再行育苗,但同一個植株上的稻穗品質可能也不同。現在知道德查選用少量質精的糙米選種育苗,一樣可以培育出強健的稻株,他下一期稻作準備嘗試看看。

曾國旗說,台南14號是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新品種,該品種糙米炊煮時無需如一般糙米須先浸水數小時後再烹煮,可直接加水煮熟後燜透食用,不但烹煮方便,風味比一般品種優良,更無粗硬口感。加上糙米保存了最完整的稻米營養,蛋白質、脂質、纖維及維生素B1等含量均比精白米高,因此他計畫以台南14號做為有機糙米的專用品種。

不過,台南14號是在嘉南地區選育,在花蓮地區種植還需要一段適應氣候與風土的過程。透過德查推薦的糙米選種方式,將可加速台南14號在花蓮地區的適應過程,也提升有機糙米的品質。

這場泰國米之神與東豐低碳米的有機對話,為以小農為主體的台灣農業,提供了兼顧友善環境與農民生計的新方向。

推薦閱讀
東豐拾穗農場
泰國米之神:找出對的種子,就是未來!
「友善小農.國際串聯.接力紀錄」所有文章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