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蒫「荇菜」,美濃「野蓮」
很難想像,短短數十年流轉,原本上不了檯面的區域性野菜─野蓮,90年代時從農家的餐桌走出,從中圳湖被移植到田區,廣佈美濃平原,銷往各地餐館,成了今日代表客家的一道名菜。野蓮不語,卻有一種魔力,驅使人們種植他,透過吃食來認識美濃,感受客家。
然而,在嘗過野蓮之前,我們早就在《詩經》原典中讀過它:「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同莕,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心型葉對生,漂浮水面,塊莖簇生,莖細長節上生根,沉沒水中。荇菜,就是我們今日所說的野蓮,學名「龍骨瓣莕菜」,是台灣原生種。
野蓮生長環境講究潔淨水質,是環境無污染的指標之一。野蓮幾乎為美濃特有並非偶然,美濃三面環山,為發源於阿里山山脈之楠梓仙溪、玉山山脈的荖濃溪兩河流域所沖積出來的平原。美濃溪則源自黃蝶翠谷生態公園,自成一個集水區,水資源豐沛,好山好水孕育了野蓮的生長環境。
一戶種植四戶就業
宋貢祥世居於美濃,家屋位於靈山腳下,是一處背山面河的好風水。年輕時曾遠赴阿根廷發展,鄉愁驅使他回到台灣,初返時尚在中北部餐廳打工三年多,之後由於父親身體嚴重弱化而回到美濃,不意父親半年後旋即辭世。
貢祥哥說:「初歸美濃,壓力十分大,難以適應。我幾乎花了一年多才適應過來,包含技術、人脈,以及接下的家庭責任。」餐廳師傅回鄉種田,每一項都是從做中學,泰國蝦、泥鰍、雞、豬全都養過,最後養殖的是白蝦,然而高成本與高風險,最終無以為繼。
「一台海水四、五千元,光是飼料一天就要四、五千元,電費單月要四千多元。」貢祥哥說,最怕的就是人家來偷電,曾經一池蝦子因此損失三、四十萬。現金壓力大,等待收穫的空窗期長達六、七個月,加以八八風災之後水源不穩定,九一九凡娜比颱風再次讓貢祥哥虧損一百五十萬。
於是動念一轉將魚池轉型為野蓮田,野蓮種植雖相較忙碌,工時長﹝上午七點工作到下午五點﹞,跟著市場一週才休息一日,壓力卻相較小。
「野蓮一戶人家種植,至少四戶就業。」貢祥哥說。
蒔田、翻耕、拔野蓮工、洗野蓮工,整個工作流程需要四至九人才能完成。其中拔野蓮工特別辛苦,必採收期須長期泡在水中,易引發關節風濕與皮膚病變,所以工資也較高,每小時一百五十元,比洗野蓮工的時薪多了五十元。而野蓮產業最多的就業受惠者為跨國婚姻移民的婦女。
營造魚可共生的環境
貢祥為美濃反水庫運動的長期參與者之一,今年五月因美濃水庫規劃案而再次北上立法院;土地正義重返凱道;守護莿仔埤圳、反對中科搶奪農業灌溉水等等行動均可看見他的身影穿梭其中。美濃的水資源與圳道系統完善,又具有環境意識,因此貢祥養殖與種植的水源均非抽取地下而來,反倒妥善利用荖濃溪的原水,從獅子頭圳第二幹線引入。
「荖濃溪的水中具有礦物質等微量元素,可以補充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取用荖濃溪不會有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問題。」貢祥哥特別強調。
野蓮常年可採收,冬季成長期約三個半月,夏季則約二個月又十日。貢祥哥的野蓮田基肥使用豆餅,追肥則以金興六號有機肥為主;除開早期插秧十四至二十天時需用藥控制蛾類外,一直到採收均未再投藥。過程中靠養殖草魚來抑制雜草與浮萍,烏溜彎因喉中有齒,是福壽螺與石螺的剋星。一分野蓮田大約養殖六尾的草魚、一尾烏溜彎,烏溜彎可以長到三十斤,相當巨大。
由於貢祥哥較晚投入野蓮種植,市場也有意識地與既有市場作區隔避免互相排擠,因此幾乎都以過去中北部的人脈為銷售主體,並極力開發新客源。貢祥哥想要成為一個有喊價權的農民,拒絕放任市場宰割,他豪氣的說:「客戶要的品質我一定可以達到,但我開的價錢消費者也要能接受。」
由於熟悉美濃溪流環境,目前也接受友人的委託,從事水族生物的調查員工作,努力為守護美濃水資源生態留下珍貴基礎資料。
※貢祥哥的野蓮如此賣:
野蓮10斤以上免運費,一斤70元,不含運費。
可幫客戶分成小包裝,通常五兩的重量可供五人份食 用,五兩一包35元。
聯絡電話:0921-227-055
第一次於娘家傳統市場看見水蓮 訝異度百分百….
去年春節期間第一次到美濃感受過年氛圍
也首次嘗試點了
美味調理又簡單
只是媽媽走了
人事皆非
除了娘家
再也見不到水蓮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