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原訂八月底,進行14隻米格魯狂犬病實驗,遭民間反彈後暫緩至今;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趙磐華昨天早上表示,在傳出犬貓感染狂犬病案例前,不會進行米格魯實驗;但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下午澄清,米格魯實驗一定會做,只是調整實驗順序;趙磐華則解釋,他昨天上午是轉述美國疾管局建議,「可能沒講清楚,讓媒體誤會。」
弔詭的是,陳保基和趙磐華都表示,做米格魯實驗,是為了評估流浪犬口服疫苗;但參與討論的學者卻表示,一直以來,都是討論鼬獾口服疫苗,不曉得農委會何時確認流浪犬也要口服疫苗。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兼任教授葉力森批評,農委會說法一變再變,「感覺像是先射箭再畫靶」,呼籲農委會,先評估是否投注流浪犬口服疫苗,再進行米格魯實驗。
陳保基推翻部屬說法 趙磐華:轉述美國建議
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上午開記者會,趙磐華表示,過去兩個月監測近千起狂犬病案例,都未發現犬貓感染狂犬病,綜合國外資料和專家意見,判斷目前台灣感染狂犬病的鼬獾,將病毒傳染給貓狗的可能性很低,決定變更計劃:先以小鼠和鼬獾進行動物實驗,在未出現貓狗案例前,米格魯實驗暫不執行。
但是陳保基下午出面澄清:米格魯實驗沒有取消,只是調動先後順序。
趙磐華昨晚接受記者訪問表示,「在未出現貓狗案例前,米格魯實驗暫不執行。」他昨天上午講這句話,是轉述美國疾管局的意件,並不是農委會的決策,「可能沒講清楚,讓媒體誤會。」他表示,國外專家認為,台灣犬貓疫苗注射在掌控中,而且主要是山地的鼬獾感染狂犬病,建議台灣調動實驗順序,先做小鼠、鼬獾實驗,確認病原性,最後才做米格魯實驗。
趙磐華進一步解釋,國外專家可能不知道,台灣流浪犬貓問題嚴重,才認為不需要做米格魯實驗;無主狗貓和鼬獾生活範圍接近,仍有感染風險,農委會認為還是必須做米格魯實驗,釐清病毒致病率。

米格魯實驗非注射 而是投放口服疫苗
陳保基和趙磐華都表示,由於流浪貓狗,很難一隻隻注射疫苗,未來可能對流浪犬,投放口服疫苗,因此一定要做米格魯實驗。
但農委會上月裁定要做米格魯實驗時,理由是為釐清鼬獾身上狂犬病毒,傳給狗的可能性和劑量,並未提到要投放流浪犬口服疫苗。
對此,陳保基表示,葉力森教授7月就曾建議投放流浪犬口服疫苗,當時已有討論;趙磐華則回應,已徵詢過屏東科技大學陳貞志博士意見,他也贊成評估口服疫苗。但趙坦承美國疾管局未做此建議,「但我們不一定要靠外國專家。」
農委會:學者建議口服疫苗 學者:從沒聽過
但是記者轉述農委會說法時,陳貞志卻回應:「從沒聽過這樣的說法。」他表示,他主要是負責鼬獾口服疫苗,目前沒有犬隻感染,專家會議也從未提到流浪犬口服疫苗。而且口服疫苗非常昂貴,況且不是吃了就有效,美國曾評估流浪犬口服疫苗,但考量成本和效益,最後未投放,全世界也很少國家投放流浪犬口服疫苗。
葉力森則表示,流浪犬不易施打疫苗,確實曾建議農委會評估口服疫苗,「但我不知道農委會何時決定要投放。」他指出,國際上只有印度和南非曾投放流浪狗口服疫苗,但尚無完整的成效報告。
葉力森認為,農委會應詳細說明做米格魯實驗的目的、研究方法、不同結果的因應措施,如今說法一變再變,「感覺像是先射箭再畫靶,令人十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