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能源局與農委會,為發展台灣再生能源,今年起攜手推動「畜牧沼氣發電」,補助地方政府與大型養豬場,將台灣農村常見的豬糞水,經發酵、純化處理,以沼氣發電設備發電。政府認為前景看好,擬擴大推動;已實施沼氣發電的養豬戶則表示,每月雖省下近6萬元電費,但國內沼氣發電技術不成熟,維修困難。
沼氣發電原理,是藉燃燒動物排泄物中蘊含的化學能量,釋放熱能,再以此熱能推動發電機,產生電力。一般沼氣,暴露在大氣中,可能會因濃度過高而爆炸;現代的沼氣發電機,多以水泥結構包覆,藉妥善控制沼氣濃度,安全性相對較高。
能源局:技術門檻低 適合農戶自用
經濟部今年1月,發布「沼氣發電系統推廣計畫補助作業要點」,補助各地畜牧場,設置沼氣純化設施與發電機組,今年度優先獲得補助的是養豬大縣的彰化縣與屏東縣。
能源局指出,與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相比,沼氣發電技術相對成熟。與太陽能板相較,技術門檻低;與風力發電相比,也無設置地點引發民眾抗議問題,而且豬是台灣農村常見家畜,全台目前共有8881座養豬場,沼氣發電前景可期。
能源局指出,一般再生能源,多選擇賣電獲利;沼氣發電以農戶自用為主,無論是豬場一般用電、豬隻冬天保溫,都能用沼氣自體循環電力,節省電費開銷。該局預估,截至2016年,台灣的沼氣發電推廣目標量為4000kw(千瓦),預估每年產出電力達2628萬度,約可提供5000戶住家用電,減少碳排放量約1萬4000公噸。
鼓勵沼氣發電政策上路半年多,能源局認為狀況良好,各地方政府申請意願踴躍,明年將大幅開放各縣市申請,目標希望「各縣市至少有一座畜牧沼氣發電設施。」
(圖:林鳳營牧場已進行的沼氣發電。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沼氣發電戶:省電費但維修困難

在自家豬舍裝設沼氣發電系統已經三年的屏東豬農陳榮興表示,他自家的沼氣發電吃了不少苦頭,「目前台灣沼氣發電技術不成熟,維修成本過高,」對後續推動情形,他並不樂觀。
陳榮興表示,沼氣發電收購電價一度僅2.8元,而且必須加裝價格達上百萬的並聯板,才能將自家沼氣發電的電能轉賣給台電,因此他選擇發電自用,「以我家兩台沼氣發電機計算,每天運轉8小時,一個月約能節省5、6萬元的電費。」
「為了響應政策,我當了三年的白老鼠。」陳榮興說,台灣沼氣發電技術不夠成熟,「譬如,今天我買一台車,台灣汽車修理工業已經很成熟,哪一個零件壞掉、該如何修理,相關知識與專家都已經齊備,但沼氣發電機出了問題,維修成本會非常高,我們已經失敗多次,才能有今日順利運轉的局面。」
專家建議納入農機補助、設維修站
陳榮興指出,一台沼氣發電機成本約1百萬元,「後續維修成本卻可能超過千萬,」但政府僅於設置初期補助50萬元,完全入不敷出。「我是比較傻,願意嘗試,但就我所知,屏東、彰化等地,都有許多閒置的沼氣發電機,運作情形不如政府宣稱的順利。」
曾經到中國廣西等地考察農村沼氣發電系統,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林樂昕則認為,不論對於整個台灣,或者農村地區而言,「沼氣發電,都是值得期待的能源自主模式。」他建議,農委會應該將沼氣發電機列為農機補助項目,並參照農機維修系統,在各地建立沼氣發電機維修站,如此一來,才有可能真正「化豬糞為黃金,為台灣找出替代能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