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要看醫師,動物生病看獸醫,植物生病也有『植物醫生』囉!台灣大學植物醫生碩士學程,今年培育出兩位碩士植物醫生:一位正在台北擔任樹木醫生,另一位須先服兵役,未來還會有更多受過完整訓練的植物醫生。但有農友認為,台灣農藥資料庫不夠完備,而年輕剛從研究所取得學位的植物醫生,田間經驗不足,「恐怕要十餘年後,才能養成真正的『植物醫生』。」
農委會為解決國內農作物長期的農藥殘留問題,擬推動「植物醫生」制度,和台灣大學等學術機構合作,培養專業農藥人才,取代現行的「農藥資材行─農民」的施藥系統。其中台大植物醫生碩士學程,成立三年來,這個暑假首度有兩位研究生取得植物醫生學程碩士學位,這兩位也是國內目前的兩位植物醫生。
未來施用農藥將由植物醫師開立處方箋
農委會毒試所研究員楊秀珠指出,現行制度,要求農藥廠商人員,必須接受「農藥管理人員資格訓練」才能販售農藥;鄉間代噴農藥人員,則必須接受「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訓練」,以安全執行業務。「未來耕作面積會越來越大、並多以農企業方式經營,希望能推廣全面由受過訓練的代噴人員,噴灑農藥;也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植物醫生』販售、開立農藥處方箋,以維護用藥安全。」
目前國內有台大、中興、嘉義、屏科大等農學院系,有培訓『植物醫生』。其中台大是參考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植物醫學學程(Plant Medicine Program),以碩士學位學程,培訓植物醫生,成立三年來,今年有首批畢業學生。
推動『植物醫生』碩士學程的台大植病系教授孫岩章表示,現行農藥施用現場,多放任「藥商對農民亂講,」該校的碩士植物醫師學程制度,學生必須到鄉間實習,不致像農民所說沒有田間經驗那麼悲觀,應能有效改善國內農藥使用的亂象所衍生的飲食安全問題。
台大植物醫生碩士學程,是全台首個以「碩士」學位訓練植物醫生的專業機構。孫岩章強調:「用學士訓練不太夠,用碩士訓練才完整。」學程必修50學分,包括防疫學、蟲害管理、蘭花學、經濟植物學,以及到全台各地農場實習的綜合訓練課程,還必須撰寫碩士論文,訓練紮實。
台大植物醫生群也成立「Dr.Plant植物醫生」團隊,在網路上提供外診預約、免費樣品寄送診斷,並提供病蟲害防治、栽培教學、無毒抗病防蟲資材等服務,今年才畢業的植物醫生碩士洪明毅,也在醫療團隊中,一同守護植物的健康。
「若以一鄉鎮一醫生的理想來看,現在的碩士生數量的確不夠。」孫岩章表示,植物醫生是值得推動的方向,而進鄉實習溝通、醫生人數不足等問題,應該會慢慢改善,讓台灣朝作物專業診斷、安全用藥的目標前進。


台大植物醫生碩士學程提供
農作物已有抗藥性 農民認為醫病關係不簡單
對此,長年在台中東勢耕作、協助其他農民用藥,也開設農藥資材行的劉龍麟表示,植物醫生制度,「大方向是好的,」但恐怕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全面上路。他說:「我曾經看過台大學生實習,他們也許專業知識充足,但田間經驗不足,無法準確解決農友問題,久而久之,農友恐怕也不願向這些學生求助。」
「農藥的使用很複雜,『醫病關係』沒有想像中簡單。」劉龍麟舉例,台灣合法登記使用的農藥,已經出現部分作物產生「抗藥性」,官方資料庫的建置不夠齊備,這些問題都是農民施用藥物的主要困擾,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農藥行,也必須反覆試驗摸索,才能掌握用藥劑量,「要用單一處方箋解決病害,恐怕沒那麼容易。」


東勢農友曾光明(左)、黃德雄與劉龍麟(右),在東勢合力經營資材行,提供農友合理化施用藥物的選擇(攝影/郭瑾燁)
官方強調預防重於治療 不能病急亂投藥
對此,楊秀珠回應,部分作物的確已對藥物產生抵抗力,但「許多都是因為農民求醫太晚,又求好心切、劑量調得過重所致。」她指出,植物醫生的精神與人類醫生類似,都是「預防重於治療」,若拖到最後一刻才下猛藥,不但成效不彰,也容易讓作物產生抗藥性。建立病蟲害防治的觀念,農友真正「按照指示替作物服藥」,才是正確使用農藥的不二法門。
楊秀珠坦承,『植物醫生』制度要入法法,的確還沒有這麼快,但農委會在接受農友求助時,也開始導入正確觀念,勸導大家:「植物有病要立即求助,服務站給的診斷與用藥方式要切實遵守,不然反會讓農作的病蟲害狀況更糟。」她呼籲,在植物醫生制度正式上路前,農友可向各地「植物衛生所」的公立病蟲害診斷服務站求助,「慢慢建立良性的醫病關係與用藥觀念。」
對此,劉龍麟也認為,一般農友的確是常等到植物已經出現明顯病害,才會求助。但植物醫生看診流程,與一般大型人類醫院相似,必須經過嚴謹實驗、分析才能做出診斷,「等開出處方箋,作物都死了!」依他觀察,不少修習植物醫師學程的研究生,田間實習的經驗也很挫折,有人做兩三個月就走了。
劉龍麟認為,以他自身經驗而言,「起碼必須待在同一個區域15、20年,瞭解該地的主要作物、氣候、常見天災與病蟲害,才能即時提供農民精準的協助。」目前剛起步的植物醫生制度,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累積,才能真正得到農友的信任,改善目前的用藥問題。
小無言的報導,曾光明叔明明也是資材行的核心股東之一,每兩周還要值班一周,怎又變農民了,然後我老爸看來又神隱了
然後我家附近也有個植物醫生,搞了五六年還是沒什麼名堂,我想這次也不例外,還是實際在田間好好的累積三五年經驗再說吧
京國,抱歉是我們沒有寫清楚,剛才已經做好修正了,曾光明先生是修秀農友,但也是
三合一的靈魂人物,的確應該註明清楚,也將三位人名都放上去了,抱歉!!
孫岩章表示,現行農藥施用現場,多放任「藥商對農民亂講,」
顕然孫教授對現行的”農藥管理法”不了解,農藥管理人員(不稱藥商)均為通過訓練領有證照的專業人員,依法提供的藥劑均是為政府核准的使用作物和防治對象,使用方式在包裝上即有明顯的標示,如何亂講呢?
受過訓練和有沒有亂講以及藥劑本身有沒核准是兩回事, 亂講一事是建立在部分藥商為了利益(多賣藥)而對農民做出不必要的建議, 例如明明是細菌病害卻賣殺蟲劑給農民, 況且真正的”專業訓練”也不是去上那兩星期的課就能馬上生出來的!
在農藥管理人員上面,其實有個問題在於,實際參與受訓的人員,許多並非農民或是相關科系畢業去受訓的,當然農業這學問重視實際並不一定要本科系的人才能深入,但看到有的受訓人士是中華電信退休的,或是些其他不相關的行業進入修業,是會讓人懷疑受訓結束後,就能夠擔任農藥使用的指導專業人士嗎?這是一個質疑。
目前農藥商在販售農藥上有個主要問題,就是很難跟著農民出去診斷田間,確診是何種病蟲害,病蟲害診斷除了基本學理還要有很強的實務經驗,才能夠區分是否是其他因子所為,甚至還要有相關儀器並能夠做判定菌種的能力,藥毒所的光是把農藥分類及各類別使用教給上課的人就已經時間不夠了,很難再教這麼多了。
另外,在少量作物農藥分類使用,真的實際化之前,許多尚未列入包裝上面,以及植物保護手冊內的病蟲害及作物,是非常多的,農藥商也不可能農民來了,說這種作物碰到這種蟲害,目前沒有合法藥劑,就不會販賣,這才是問題點所在,部分農民有概念的會自己選購想買的藥劑,但許多農民卻是採信任農藥商來進行購買,也代表了農藥商的重要性。
農民濫用,或是自己在那邊調配配方也是個問題,農藥上確實需要IC卡管理機制,購買時能夠確認農民身分,並有紀錄可以連線知道此農民購買那些藥劑,得知可能的使用量及方法,也可以監督農藥商販售狀況
問題是除了這些,還有私底下販售違法藥劑的,都是到農民家”服務”,這也要農民能夠確實分辨好包裝標示,以及不購買可疑藥劑才行,之前種田在鄉下看多了
想搞這件事!先把農藥生產商與農藥店利益搞清楚再來說這些話是否能成立~再來還有農民會屌這些高高在上的植物醫生!別傻了!我們是家搞植物田間技術問題管理it系統公司我們都不敢這樣搞!
植物田間技術問題管理it系統公司 <==po個網址來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