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豐田,五味屋

充滿陽光的冬日午後,偶然來到故鄉花蓮的豐田村,拜訪多年來一直在這裡耕耘鄉村教育的顧瑜君老師

坐下來和滿屋子的孩子們一起午餐,簡單的清炒高麗菜、菜圃蛋、豆子、煎香腸,配上一碗玉米清湯,還有顧老師娓娓道來多年與社區的協力,滋味特別甘甜。

0

孩子們一早到老奶奶的田裡一起採了洛神葵,七嘴八舌討論得特別起勁,飯也吃得起勁(還有香腸),趕著把飯給吃完,一起去外頭曬太陽、騎車和打球。

坐在甘蔗搭成的屋頂底下,自己很是慚愧,離鄉這麼多年,都沒為故鄉做些甚麼事,還好有人,靜水流深地在這裡耕耘。

賣二手東西只是個「幌子」,更重要的是怎麼讓這群孩子,成為家鄉的主人,』顧老師輕描淡寫的說,「怎麼把這裡經營成彼此照顧的地方。」說完,小萱蹦蹦跳跳地跑來找顧老師報告,口齒伶俐的說她吃完飯洗好碗了,可不可以去外面玩。

1

有時候面對著故鄉的政客,總是難掩心中的怒氣;然而,還是有許多如蠟燭一般的火光,替孩子們守著夜,像繁星一樣透出微弱但堅定的光。即便環境和生活不容易,村民和孩子們,卻也像農人口中的洛神葵一樣,生命力堅強,不太需要農藥和除草,就能在秋末裡開出白花,在冬日留下紫紅的花萼,儘管滋味酸甜,總帶些苦澀。

2

穿過洛神葵,我模模糊糊瞧見了顧老師口中,「充滿關係,而不是塞滿東西的鋪子」;店鋪後方的小圖書館,幾個孩子靜靜的練著吉他,傍晚,東華大學的大哥哥會來這裡教吉他。

3

鴻文,村子裡的孩子,國中畢業,拎著吉他去旅行,帶著少少的錢,邊走邊唱籌旅費,就這樣環島回來。

4

洛神葵後,一個孩子專注琢磨著里拉琴,他曾經頑皮惹事,卻在五味屋的木工工作坊裡安頓自己,今天正在最後修飾這個他從一塊廢木頭做成的里拉琴,過一陣子要送給捐助五味屋的贊助人。望著他手上的里拉琴(Lyre),透出一種和諧感,他似乎暫時重新與自己和好了,就像希臘神話裡面,阿波羅靠著弟弟赫米斯打造的里拉琴,勝過了潘神的蘆笛,對稱的和弦,剩過了尖銳的單音;儘管和諧與混亂是如此的密不可分。

5

這是今天義務幫五味屋插洛神葵的義工大姊,笑容和洛神一樣雋永。背後則是令人讚嘆的包包之牆,捐贈的包包還真多。

6

這位正在去除洛神花種子的大哥,是五味屋的木工兼鐵工兼農事兼接送兼社區電影放映兼……..

7

洛神的種子。

8

社區的木工坊師傅,和小朋友們一起整理舊家具,也為孩子設計自己的書桌。這是第一張照片,正在跟顧老師說話的小萱,自己設計和畫的書桌;小萱在家裡沒有書桌,常常在餐桌上寫作業,她一直想要有一張書桌;於是五味屋的社區木工師傅就和她一起討論,她說,她怕書桌在家裡會擋路,所以請師傅幫他裝了輪子,寫完作業她會自己推到旁邊放。也不需要椅子,只要幫她把高度調成和家裡沙發一樣高就好。因為她畫了很多動物,所以她說書桌的兩邊要畫前門和後門讓動物朋友可以進來玩。

9

顧老師說,有一位返鄉青年是腳踏車專家,來到五味屋幫忙,和顧老師一起說服東華大學,把每年來自城市的畢業生拋棄的近千輛腳踏車,整理出還能用的組件,教社區的孩子,靠自己的雙手組腳踏車。能看到這些腳踏車在豐田街上跑來跑去很開心呀。顧老師說,「我們孩子的書桌和腳踏車,都是自己參與和親手做的。」

10

五味屋目前已有一間二手鋪子、兩間小倉庫、一間小民宿,還有兩塊洛神花田;但仍然歡迎大家捐贈品質堪用的物資。五味屋即將和花蓮吉安鄉的化仁國小合作,利用這幾年少子化(從六十幾班減到二十幾班)空出來的教室,協助社區成立二手鋪子;未來也將會與太昌國小、水源社區互相支持合作。望著這一屋子的物資,我需要動動腦來想想怎麼做庫存管理和盤點系統……

11

五味屋的甘蔗屋頂。豐田曾是日據時代花蓮三大移民村之一,也和光復一樣是重要的甘蔗產區,曾有過東部最大的糖廠。

有人說,洛神葵是縱谷的紅寶石;對我來說,五味屋,更珍貴,也更溫暖。

更多關於五味屋、或想捐贈物資,請見:

五味屋 充滿關係 而不是塞滿東西的二手鋪子
http://www.5wayhouse.org/

五味屋的物資需求:http://www.5wayhouse.org/sec04p01.html

12/21(六) 五味屋將到花蓮好事集擺攤,詳請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hualienfm?fref=ts

P.S. 花東地區NGO或社區組織有需要支援拍照的,歡迎來信與我連絡,行有餘力,我很樂意幫忙
hugo@30g.tw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