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翡翠水庫的水質污染,農委會茶葉改良場、翡翠水庫管理局去年與坪林茶農黃書煌合作,在他的茶園試用低含磷量的肥料,結果發現不但有效降低土壤含磷量,所種出來的茶葉品質也變好,茶胺酸含量提高。
合理化施肥 改善翡翠水庫水質
在翡翠水庫上游的坪林、石碇一帶有數十年種植茶葉的歷史。以坪林為例,茶葉栽培面積約八百公頃,農戶一千多戶,年產量約五十萬公噸,以包種茶聞名。
長期以來供應大台北地區的用水的翡翠水庫,近二、三十年常面臨優養化的隱憂,而磷、氮的成分過高是原因之一。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在一九九一年的一份研究中指出,茶園耕作區需注意雨水沖刷土壤,減少逕流水的汙染負荷。郭振泰等人在二○○七年的一份研究也提到,「茶樹種植一年需施肥四到六次,施用的氮肥和磷肥使茶園輸出較高之營養鹽量,茶園可能為主要的污染來源之一。」
因此,為避免殘留在農地上的肥料隨雨水入水庫影響水質,茶改場近年一直推廣「合理化施肥」。去年茶改場文山分場與翡翠水庫合作,推行一項試驗計畫,與坪林茶農黃書煌合作,在他的茶園施用含磷量減半的肥料,希望減低土壤的含磷量,同時又能兼顧茶農的收成狀況。

磷易隨雨水入水庫 改採低磷肥料
之所以採用低磷肥料,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的茶作股長胡智益解釋說,肥料的三大要素為氮、磷、鉀,而茶樹採收時較需要氮肥,至於磷、鉀的需求相對較低。不過農民一般常用的複合肥料中,含磷量也很高,而且磷肥容易被雨水沖走,因此影響了下游的水庫水質。
其實水庫的污染源不只是農業肥料,還包括家庭廢水、休閒活動產生的廢水等等,例如翡翠水庫也會鼓勵當地民眾使用無磷的洗衣精。在肥料的部份,
胡智益說:「茶改場一直在推動合理化施肥,坪林、石碇一帶的肥料用量本來就有在降低,希望能進一步改變肥料的成分,在兼顧茶園的種植下,能有助於水庫水質的提升。」
品茗師跟儀器一致票選 低磷茶比較好喝
這項低磷肥的試驗計畫,去年一整年在茶農黃書煌的茶園進行,試做面積三分地,結果發現表土含磷量減少百分之十九,這表示隨大雨沖刷流入水庫的含磷量也會減少。
雖然土壤含磷量減少有助於水庫水質了,但是茶改場擔心茶葉品質是否有變,因此當茶葉收成後,他們將低磷茶、一般慣行農法茶園的茶給多位品茗師試喝,事先不知茶來源的品茗師們,選出較有甘甜味的茶,竟然不約而同都是低磷茶。事後茶改場運用儀器分析,也發現低磷茶中的茶胺酸含量的確略高,呼應品茗師的票選結果。
由於去年試做成效頗佳,今年茶改場將擴大施作範圍。除了坪林茶農黃書煌的茶園以外,茶改場文山分場內的茶園也將施作低磷肥,另外也與石碇一個產銷班合作,約有二十一位班員參與,種植面積約兩公頃。翡翠水庫管理局也表示,若運作順暢,將規劃與合作茶農創立「低磷環保」包種茶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