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中,鰻魚苗悄悄來到海口沿岸;暖陽下,烏魚子成排羅列街道,這些景象,象徵年關將近。媽媽、嫂嫂來到港口漁市,希望挑一條好魚供全家人團聚享用。阿嬤、阿孫手牽手到年貨大街,選一袋小魚杏仁蝦米,作為年節期間聊天解饞的零嘴……這些海龍王賜給台灣人的年終賀禮,讓平時不常出現在餐桌的海物,成為過年增添喜氣的菜色。
過年挑魚三招──好吃、好看、好聽
過年海鮮的選購,不只要好吃、好看,名字還得好聽。白鯧顏色貴氣,名字有個「昌」象徵昌盛,是傳統的「富貴魚」;黃魚顏色吉利,大小適中,炸得金黃酥脆,擺上供桌或餐桌都好看。不過這兩種魚近年產量驟減,白鯧曾一公斤喊價破千元,恐怕少有家庭能夠負擔;黃魚則在野生環境中幾乎滅絕,目前多是由大陸養殖而來,環境污染及養殖用藥問題令人擔心。
此外,精品級的明太子、櫻花蝦等也有染色造假的疑慮,面對海洋環境的改變,餐桌菜色的樣貌也不同了……,到底,過年海鮮漁貨要如何選擇呢?
海魚是過年的首選,因為價格高,在一家大夥團聚的時候食用,較不那麼奢侈。過去年夜飯常見的野生大黃魚、白鯧,因為棲地破壞及底拖網過度捕撈的情況下,數量驟減,澎湖養殖的「嘉鱲」便成了另一種選擇。嘉鱲在日本稱為「真鯛」,不但名字優雅,因為顏色討喜,肉質細嫩緊實,口味清甜,適合做各式的料理,是傳統祭祀、慶典、宴會常見的魚種。而且目前嘉鱲能以箱網養殖,暫無資源匱乏的顧慮。
烏魚、白帶、土魠,過年最肥美
除了嘉鱲,還有什麼魚適合在年節時享用呢?農作要看的是節氣,漁獲則是看海流。冬至後,水溫低,烏魚抱卵而來,以性腺(卵巢)製成的烏魚子,可作為餐前菜或下酒菜外,剩下的魚身(烏魚殼),還可以紅燒、糖醋,或是炸過後煮成一鍋砂鍋魚頭,讓全家大小圍繞火鍋,談天說地;留一點湯頭加入蒜苗、蔥仔頭、米粉,成為烏魚米粉,成為初三、初四的減脂料理。
其餘的野生魚類,如白帶魚、鮸魚、紅魽、土魠、午仔魚等也在東北季風吹起時,大量湧入台灣海峽附近,驟降的水溫,讓脂肪量增加,油花分布均勻,是入口最佳時機。白帶魚的選擇,以竿釣的為佳,因為外表完整肉質較佳,而底拖網捕撈的白帶魚因捕撈上船時會互相摩擦,魚體容易受傷。
紅魽及鮸魚則是傳統好魚,海口人琅琅上口的美味海鮮評比「一午、二鮸、三嘉鱲」,鮸魚更在嘉鱲魚之前(同屬石首魚科的鮸魚有近似黃魚的美味肉質),成為精選中的精選。不過,因為鮸魚棲息在沿近海的底泥環境,在近年海域汙染及過度捕撈的影響下,數量已少了許多,或許就先別吃他,讓他休養生息吧!今年的紅魽及午仔魚產量較大,價格應該會相對降低,請別錯過囉!
好魚好蝦看哪裡?
吃當季魚獲的好處是,一定比冷凍魚貨來得新鮮,但市場上的水產琳瑯滿目,要怎麼挑選「現撈仔」貨呢?
一般建議魚要挑選:1.眼睛清澈的;2.鰓鮮紅有黏液殘留;3.腹部堅挺、有彈性;4.鱗片完整;5.腹部無土味、藥味;而蝦類的挑選則要看:1.蝦鬚完整;2.蝦殼透光度高,腸道清晰可見;3.蝦尾張開、非緊閉;4.蝦頭不要發黑的,亦可直接選購急速冷凍的蝦子,通常比較新鮮。至於螃蟹、貝類則要挑活的,因為蟹貝類死後體內組織胺會大量累積,如果不新鮮,可能導致過敏或中毒。
養殖類便宜又不傷害海洋
考慮資源保育及節省荷包,海物職人徐承堉建議大家可以挑選一些養殖魚類,例如可以選擇養殖的金鯧(紅杉)來取代銀白錩,外表相近,名字有個金,還更喜氣;另外,也可以考慮台灣鯛(吳郭魚)或尼羅紅魚,過去吳郭魚給人土味很重的印象,因為海水養殖技術的進步,現在做生魚片都沒問題了;其他像是七星鱸、金目鱸,體型大,適合多人分享,名字上諧音「事事鱸意」也很討喜;以上的魚都很「便宜」,一公斤300元有找。(但若是箱網養殖的金鯧,價格會較魚塭養殖的高,500元以上/公斤)
蝦子的選擇,可以選擇草蝦、白蝦,他們的生長期短,3~4個月內可以長到上市的大小,相對來說,野生大明蝦(斑節蝦)則需一年的成長期,往往來不及成熟就被撈上岸了。市面上50克以上的大明蝦(斑節蝦的成體)幾乎都來自野生捕撈,因為台灣沿近海環境劣化,目前野生的大明蝦數量稀少,價格非常高(1000元以上/公斤),相對來說,白蝦及草蝦便宜多了(220〜300元/公斤)。
乾貨問題多
過年期間的零嘴也是必備的,小魚花生、杏仁蝦米、乾干貝等乾貨,都是年貨大街上炙手可熱的產品,不過,因為這些是加工製品,若是乾燥不完全,容易產生腐敗的問題。
而商家為了提高產品重量,會不願意完全脫水,乾燥不完全的情況下,為延長保存時間,就必須靠防腐劑,對人體可能造成影響。海物職人徐承堉建議,盡量選擇避免常溫販售的冷凍產品,較不易有防腐劑的問題。
另外,透抽、小卷、魷魚、蝦仁、魩仔魚等,部分廠商為美化賣相或延長保存期限,會使用化學添加物 。一般正常海鮮會略帶灰黃色,而非潔白無瑕。若是顏色相當整齊一致,就要懷疑是否為漂白過的。至於干貝,賣家為了要「偷重量」,以泡水、泡冰、加發泡劑等程序,增加產品重量。因為吸收很多水分,外表看起來肥大鮮白,但在烹煮過後便會縮小了一號。此外,解凍加工的過程會讓鮮白的干貝變黃,有些廠商還會以藥劑漂白,更有以低價貝類混充的。因此,同樣是干貝,價差達數倍:從日本原裝一盒2000元,到數百元的都有。
所以,消費者要判斷干貝的好壞,從水份流出的多寡、縮水的情形,到入口後的鮮甜度及口感,可略知一二。不過,近來商家發泡技術越來越好,再添加保水劑,幾乎快令人無法分辨。因此,建議消費者還是找可信賴的店家,避免來路不明的產品。日本原裝干貝一定會有貝毒安全檢驗標籤,請消費者多多留意。
頂食魚類得忌口
關於最近熱門的海魚重金屬殘留問題,建議過年期間減少購買生態鏈頂端的大魚。根據藥物食品檢驗局的研究報告,旗魚(0.885±0.492 ppm)、鯊魚(0.644±0.295 ppm)、鮪魚(0.333±0.189 ppm)的汞含量偏高,應減少攝取量(歐盟設定汞含量最大容許值為1 ppm)。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則指出,這些魚類的攝取量應該要有限制,小孩或者生育期的婦女最好每個月只吃一餐。另外,鯊魚肉中除了汞偏高,鎳含量亦偏高,因此,不論從資源保育或健康角度來看,拒吃魚翅都是有道理的。
至於消費者擔心的輻射問題,由於輻射汙染多在海水底層,可能遭受汙染的為日本近海的底棲魚類,而這些魚類並非台灣市場進口的主要品項;加上日本食品法規管理確實,台灣由日本進口的水產品在產地亦經過嚴格規範,所以消費者大可不必擔心。
最重要的,既然上桌了,就不要浪費的把他吃完吧!挑魚時,可依據人數多寡來選擇大小適中的魚;若以料理方便性來看,可以考慮體型較扁的魚,因為體型扁,不管是煎、炸,都較容易烹調,畢竟手忙腳亂的情況下,有一條好煮的魚,會讓婆婆媽媽們心情放鬆許多吧!另外,若是一天可吃完,就挑選肉質較軟的,但若是要放隔夜,就得挑一條肉質硬一點的魚囉!
不只吃好魚,還要年年有魚
其實,在台灣,要挑海鮮真是不容易,大部分的水產品不具生產履歷:從哪裡來?用什麼方式捕獲?都不清楚。同樣一種魚,以不同的養殖方式(魚塭vs箱網、淡水vs鹹水)及捕撈方式(竿釣、延繩釣、刺網、拖網…),品質上差異甚大。而在水產加工技術成熟的今天,透過某些加工修飾,會讓水產的鮮度很難直接從外表判斷,甚至,有些不肖業者還混水摸魚,例如:把油魚當鱈魚賣、鯰魚當魴魚賣、連土魠魚羹都可能是鯊魚肉。
以日本來說,所有市場上的魚都有標準的商業名(Market Name),若有標示不實的情況,便會挨罰;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澳洲等國零售商更提供經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認證的水產品,上頭清楚標示捕撈時間、地點、捕撈方式、船隻等資訊,供民眾作為挑選的判斷依據。所以,提供完整的資訊來源才是對消費者真正的保障,只是,在許多先進國家早已成為必備條件的水產品追溯制度,目前在台灣卻仍處於建置階段。
台灣要從海鮮國家邁向海洋國家,看來還有一段路要走,在這之前,只能請消費者們多多留意相關資訊,購買前先做功課,透過您的力量對生產者進行約束,讓台灣漁業朝向永續經營的方向。唯有這樣,台灣海洋才能「生生不息」,過年時才真正「年年有魚」。
祝您挑條好魚,過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