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期間,彰化縣政府舉辦「花在彰化」系列活動,並且在大年初一為「費茲洛公園」舉行揭牌儀式。不過溪州鄉鄉民普遍不知這公園就是他們以往熟悉的「溪州公園」,近日更有在地鄉民發起正名活動,要求把公園名字改回來。
彰化縣府:溪州公園改名費茲洛,意義非凡
彰化縣政府在年節前後,將21公頃的溪州公園改名為費茲洛公園,加上平地森林區、苗木生產專區,擴大為123公頃的「費茲洛公園」。溪州公園附近交流道、主要幹道的路標,也通通改為費茲洛公園。
費茲洛公園的由來,來自於彰化縣府官員一次到澳洲墨爾本參訪的靈感。縣府官員認為墨爾本費茲洛公園綠意盎然,因此打算將彰化溪州公園打造成台版的費茲洛公園。
在費茲洛公園內,彰化縣府製作一份「彰化費茲洛公園紀要」:「費茲洛公園是『彰化走出去、世界走進來』施政理念的最具體實踐。…墨爾本費茲洛公園重現在台灣彰化溪州地區,為兩國城市交流重要里程碑寫下歷史,意義非凡。特此為記,以示見證紀念。」
縣府認為公園改名「意義非凡」,但溪州鄉公所主任秘書吳音寧卻直言「這是一個很草率的決定」。她說:「縣府沒有事先知會地方,溪州公園突然就變成費茲洛公園。鄉親都很錯亂,不知道費茲洛公園在哪裡?還念成費洛蒙公園、肥豬肉公園。」
吳音寧:公園換洋名,是對農鄉的不尊重
溪州的地名,與在地地理環境、農鄉發展密不可分。因為位於東螺溪與西螺溪之間的沖積平原,所以稱為溪州。吳因寧說:「拿費茲洛這個抄襲來的名字落在農鄉,是對農鄉蠻大的不尊重。」
近日溪州當地民間團體組成的「我愛溪州」工作團隊,更發起「還我溪州,不要仿冒的費茲洛」連署活動(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209004936),要求彰化縣府「請還給溪州鄉、還給彰化縣、還給台灣、也還給世界,一座公園本來自己的名字。」
「我愛溪州」工作團隊成員巫宛萍認為,命名是重要的事,代表一個地方的歷史,「尤其公共空間的名字,涉及公眾生活與歷史記憶,理應透過民主的過程產生,而非放任無知官員做出可笑的決定。」但這次公園改名,並未徵詢地方意見,甚至連路標標示的英文字都拼錯,把Fitzroy 「Gardens」寫成Fitzroy 「Cardens」。
鄉民發起正名運動 「溪州」才有歷史記憶
「我愛溪州」團隊並非為了反對這次公園改名才成立,早在四年前溪州在地民間團體就組成「我愛溪州」團隊,還以「看見溪州」為活動名稱,推廣在地農村文化與農產品。巫宛萍說:「這次彰化縣府要把溪州公園改為費茲洛公園,與我們做的事完全背道而馳,我們不得不站出來反對。」
巫宛萍認為,費茲洛這名字與在地鄉親毫無淵源,他們只能以「費洛蒙」或「肥豬肉」等生活化的口語來詮釋。而在發起正名連署活動後,不少網友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改名建議,例如「溪州改名為澳洲好了」、「溪州大橋換成倫敦鐵橋」、「濁水溪改為藍色多瑙河」、「卓伯源改名為卓別林」等。
除了發起公園正名連署活動,「我愛溪州」團隊也要求彰化縣府將路牌標示換回來。巫宛萍說:「有網友質疑把路牌換回來不是多花一筆錢,但我們認為這筆錢必須花,因為最花錢的其實是彰化縣政府,他們換掉溪州公園的名字,才是在浪費錢。」
對於溪州鄉民要求正名的聲音,彰化縣新聞處長黃東烈認為,不需拘泥於命名的小事情,費茲洛公園的命名用意還是要行銷彰化溪州。
2010年,溪州舉辦第一屆溪州文化季藝術街踩街活動。我愛溪州團隊認為,推廣「溪州」都來不及了,為何具有地方意義的字能夠輕易的換掉? 提供/我愛溪州團隊
彰化縣府官員至澳洲考察的報告內容:
http://open.chcg.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101AH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