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3週服貿課 親子共學團從生活落實理念

學生佔領立院的反服貿運動即將告一段落,而火種早已散播各地。從學生佔領立院當天,親子共學團的成員就在立法院群賢樓前搭帳棚,一群爸爸媽媽帶著小孩,以繪本、短講方式吸引大小朋友更認識這項議題。全國各地的親子共學團,也熱烈討論反服貿運動,並把面向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習慣。

「嘴上反服貿、上網逛淘寶」的糾葛

在高雄經營一個親子共學團的領隊施婷文,便經歷了消費習慣的轉折。去年六月,她的共學團成立,共有十七戶家庭,每週固定兩天在公園等戶外場所聚會,學齡前的孩子們群眾玩耍,家長則聊聊教養問題。

去年冬天,施婷文的共學團裡,有位媽媽發起淘寶團購小孩冬衣,「我本來沒什麼興趣,但聽大家說同樣的東西在淘寶買硬是便宜很多,勤儉持家的我馬上淪陷,也跟著小買了幾件。」

最近反服貿運動引起全台關注,共學團也有不少討論,同時也有媽媽再次發起淘寶網小孩夏衣團購。施婷文這次不再「手滑」,「因為反服貿的關係,我閱讀大量文章,心裡很清楚自己的力場,便默默的不回應了。」

不但共學團領隊施婷文不手滑,好幾位媽媽成員也決定不跟團,最後連發起團購的媽媽也決定「停一下」,以「我們要買淘寶網的東西嗎?」為題,在共學團裡發起討論。

1982025_850887064927065_5338213743221502330_n
施婷文的共學團,大人小孩一起討論反服貿議題,一起做道具到立院現場聲援。 提供/ 施婷文

一起「停一下」的討論氛圍

10006215_850887421593696_4712374840799174481_n
親子共學團是新型態的教養社群(圖片 提供/ 施婷文)

共學團的媽媽們背景多元,資訊產業、書店行銷企劃、老師、醫生、外商公司員工、護士等。在共學團裡,他們在討論孩子教養議題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柔軟、輕鬆的討論氛圍,因此彼此都很有默契,願意先「停一下」,不急著下判斷,不忙著做下去,一起反觀、討論某個行為或觀念。

針對服貿與淘寶的討論,共學團在日常生活中、在網路上持續進行了好幾天。從淘寶團購的單一行為,延伸到消費與環境的關係、生產端與消費端的連結。

共學團成員秋瑾說:「包括服貿議題的討論,讓我的消費習慣有大轉變,像是轉了好幾圈,以前我習慣快速決定,方便就好,但現在我會關注食品有沒有標示產地,會在意廠商是否剝削勞工、污染環境,感覺自己消費習慣在變,每次在思考的過程,都會訝異自己的『停一下』,我很喜歡這樣的自己。不過我有時仍會忍不住『+1』,沒想太多就下手買了,內功還是要多修煉呀!」

消費習慣的轉變 大人要親身做給孩子看

10151319_850890368260068_8929948404053495031_n
在立院旁的親子共學帳棚區,大人以繪本方式帶小孩認識反服貿運動中的交換、消費面向。 提供/郭駿武

共學團領隊施婷文說,他們團員除了討論孩子的教養議題,也很認真地看待「消費」這件事。去年他們團員一起加入主婦聯盟合作社,在採買時常把「在地、安全的食材」列為優先選項,其中一位昭吟媽媽說:「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支持台灣小農,台灣農業怎麼辦? 購買在地友善環境的小農產品,就是表達最實在的愛與感謝啊!」

消費習慣的轉變,和教養一樣,大人必須親身示範。共學團以戶外活動為主,去年夏天,媽媽們一開始訂手搖飲料,但是後來有些討論,施婷文說:「大人自己喝飲料,卻不希望孩子喝,說不過去耶!我們大人也要練習不喝飲料呀!」

因此有的媽媽自備水壺,想買飲料時,也會互相提醒先「停一下」再做決定。有的媽媽則自己做飲料,大麥茶、決明子加紅糖,取代市售飲料。

一味禁止、反對 無法讓人真正轉變

施婷文認為,一味禁止或反對,往往無法讓人從內在真正轉變。因此他們在帶孩子時,雖然希望孩子少吃零食、含有色素的食品,但不會單方面下令禁止,而是在充分講解後,讓孩子做出吃或不吃的決定。

雖然面對的是學齡前的孩子,但共學團的家長們以「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為原則,和孩子一談再談。施婷文以「吃」為例,有時大人因為心理因素也想吃不健康的食物,飲食習慣要轉變,往往需要內在有所體悟、一次次練習才能有點成效,「面對孩子也一樣,與其一味禁止,不如陪孩子練習做決定,讓孩子在鬆鬆緊緊的心情間去體會。」

從消費行為出發,共學團的成員們在生活中的省思跟實踐有了轉變,甚至延伸到對公共議題的討論。例如這次的反服貿運動、今年三月的廢核遊行,共學團的成員都會討論「為什麼要關心這議題?要怎麼理解?可以怎麼做?」接著也會跟孩子討論,施婷文說:「雖然這些議題好像很遠、很大,但其實都是跟我們切身相關的公民議題,我們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點什麼改變吧。」

10172763_850893551593083_4483840587850913958_n
三月十八日,立院被學生、群眾佔領後不久,親子共學團就在立院旁搭棚聲援,一直維持到學生退出議場為止。 拍攝/楊鎮宇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