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仁走出牢籠 當個野放派的雞農

陳偉仁年輕時迌,一次酒駕撞死人,入獄十八年,每天生活在不到一坪的空間裡。出獄後他決定養雞,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來養。

三年前假釋出獄後,陳偉仁在屏東高樹養近四千隻雞,有珍珠雞、黑羽土雞和台畜13號土雞,這些雞每天在1.2公頃的牧場裡跑跳,吃水果、豆渣、地瓜葉跟酒糟,沒有打抗生素、生長激素。

要養雞,就要走天然、無毒的路

今年五十五歲的陳偉仁說,他兒時在農村長大,不少親戚、鄰居在養雞,當時沒有使用抗生素或生長激素,就在住家旁圈養,平均長到一百四、五十天才下蛋。

「記得小時候我阿嬤養的雞,最少養半年,雞肉有香味。可是我三年前打算養雞時,去菜市場買雞肉,發現臭味很重,然後去參觀人家養鴨的牧場,不但密集飼養,而且還在優養化的綠色水池裡長大。」陳偉仁因此決定,既然要養雞,就要走天然、無毒的道路。

在1.2公頃的牧場裡,陳偉仁養的近四千隻雞每天都像在「出操」,跑跑跳跳運動量大, 還要承受風吹日曬雨淋。牧場裡頭有條溝渠,不時可看見群雞飛躍至彼岸的畫面。

在伙食方面,陳偉仁準備水果、地瓜皮、豆渣、酒糟給雞隻吃。市面上賣的飼料成分可以補充胺基酸,讓雞的羽毛漂漂亮亮,可是陳偉仁養的雞不吃這些成長飼料,外表看來醜醜的,他笑說:「我養的雞整身軀沒有三兩油,都瘦瘦的,比較仙風道骨啦。」

10322446_873556272660144_1138639371732873495_n
陳偉仁在屏東高樹租了1.2公頃的土地,養了近四千隻雞。 提供/陳偉仁

要讓雞四處覓食 才符合老天爺的安排

10277409_873556799326758_4055402204118386932_n
陳偉仁養的雞吃水果、豆渣、地瓜葉等食物,看起來都瘦瘦的,他說他的雞都是是比較「仙風道骨」。提供/陳偉仁

陳偉仁要定期到豆腐工廠、店面載豆渣,雖然省去購買成長飼料的成本,但是也需要費工夫讓豆渣發酵後,才能讓雞隻吃。他說讓雞吃水果、地瓜葉、豆渣,雖然換肉率不高、成長速度也慢,但是比較符合古早的養法。

「以前養的雞不也是四處找食物啄來吃,這樣才叫做『覓食』,這是老天爺賦予牠們嘴巴的功能,如果老天爺要讓牠們吃很好,應該會給牠們另外一種嘴巴才對。」

不用抗生素、生長激素,不吃成長飼料,加上野放、吃的「清淡」,使得陳偉仁的雞隻長得慢,平均要養五個月,成活率也只有六成。不過陳偉仁認為要吃到健康的雞肉,就必須這麼做,「就是要回歸自然,時間上不要急,然後多一點活動空間,讓雞可以跑跳。」

10380998_873559069326531_147136620907202651_n
陳偉仁摘番茄,為雞群們準備食材。 提供/陳偉仁

拒絕誘惑 健康才是人生的根本

陳偉仁認為,天然、無毒的養雞法,的確會墊高成本,而且不用藥也會降低雞隻的成活率,更是降低獲利空間。前陣子他進了兩千隻小雞,就死了八百隻,讓他心痛不已:「當時真想罵髒話,會想說用藥好了,可是後來想想,還是要拒絕多賺一點錢的誘惑,吃的健康卡有意義。」

消費者的支持與回饋,是陳偉仁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越來越多消費者撥他的宅配專線( 0800656658)。今年開始,他每週五、六,從屏東高樹北上台北,在忠孝東路四段的二四八農學市集擺攤,與消費者實際互動。口碑逐漸打開後,他的雞也賣到政大合作社,甚至有滴雞精業者打算與他簽約,使用他的無毒雞。

陳偉仁年輕時的精華歲月在獄中度過,現在他凡事都追求根本,他認為健康就是人生的根本,於是他不煙不酒,養雞法也追求天然,不少消費者認同他的養雞理念,他倒是淡淡的笑說:「我只是個養雞的小老百姓,就是回歸自然,不要用藥,如此而已。」

10001446_873559602659811_5741400869423009678_n
雞的活動空間大,活的自由(圖片提供/ 陳偉仁)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