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動物食蛇龜近年屢遭不肖業者走私到中國,農委會去年底在翡翠水庫設置亞洲第一個食蛇龜保護區,翡翠水庫管理局祭出秘密武器,六月底前添購22台遠紅外線自動相機,配備3G訊號立即傳送資料,管理局派警兩路包抄,來個「甕中捉鱉」;搭配今年3月成立的「食蛇龜復育中途之家」,收容受傷、野放前的個體,為食蛇龜建一艘諾亞方舟。
6月底安裝紅外線自動相機,目標保護區零盜獵

食蛇龜主要分佈在中國、台灣、小琉球淺山,是台灣唯一的陸棲型淡水龜,近年中國經濟快速起飛,食蛇龜做成的龜板在黑市炙手可熱,中國食蛇龜幾乎被捕殺殆盡,業者將魔爪伸向台灣,光是去年8、9、12月,就在高雄、東港、蘇澳,破獲7075隻走私食蛇龜與柴棺龜,逼得農委會林務局和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加快腳步,去年12月10日,在翡翠水庫集水區劃設近1千3百公頃「翡翠水庫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
翡翠水庫保護區是全台食蛇龜族群量最穩定的地方之一,走在落葉鋪成的竹林小徑上,隨時都得注意腳邊有沒有食蛇龜探頭。30年前這裡曾有寬敞車道,居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個性親人的食蛇龜是當地人的好朋友;翡翠水庫興建時居民遷村,原有水田、農墾地演化成草澤地、次生林,蓄水後必須從翡管局搭船才能通行,或從烏來爬五個多小時的山,堪稱「食蛇龜的諾亞方舟」。
前三年翡翠水庫共查獲五起疑似盜獵案,翡管局和泰雅族員工一起合作,拆除非法獵寮,沒收116隻陷阱籠;劃設保護區後,翡管局預計6月底引進22台配備3G訊號的紅外線自動相機。局長劉銘龍表示,以往的自動照相沒有回傳功能,必須到場存取資料,新款相機拍照後可以立即傳輸到手機,保護區只有一條路徑,一旦收到通知,管理局就能派警力前後包抄,甕中捉鱉。「今年是第一年,絕對不能漏氣,不能有盜獵情形。」


駐警、保警加森林警察,保護區警力大升級
保護區分為核心區和緩衝區,必須向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申請才能進入,核心區佔48.4%,只開放研究、教育;緩衝區每年5至8月食蛇龜繁殖期間,主管機關可以限制進入。
食蛇龜屬於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41條,未經許可獵捕、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處6月至5月以下有期徒刑,在保護區內違法刑期再加重三分之一,而且未遂犯也可罰。違反保護區管制事項,可處5到25萬元罰鍰。
以往發現盜獵者,翡管局必須通知地方派出所捉拿,再送交森林警察,成立保護區後警力大升級,除自有的26名駐衛警察,台北市政府每天支援6名保安警察,每週兩次清山活動,每個月還和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聯合巡查至少一次,一旦發現盜獵者,森林警察可依《野保法》直接移送。

設立中途之家,為野放做準備

除保護現有族群,今年3月10日,翡管局在生態教育館外的生態池開闢「食蛇龜復育中途之家」,讓受傷需救治的食蛇龜暫時休養,或作為野放前的馴化棲地。
第一批房客是10隻食蛇龜和10隻柴棺龜,牠們在養龜場被查獲,送到屏科大收容中心,移到中途之家後迎接新生命,每天慵懶吃著香蕉皮,有隻食蛇龜甚至產下一顆蛋,顯然對新家很滿意。
近年查獲走私的食蛇龜頻率、數量前所未見,連帶造成收容壓力,目前查緝到的食蛇龜多數交給屏東科技大學或中興大學「食蛇龜臨時收容中心」,雖標明「臨時」,但由於食蛇龜來源不明,學者不敢亂放生,收容所早已爆滿,有業者竟看準人力不足,半夜剪破鐵網,偷走一千多隻食蛇龜和柴棺龜。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添喜表示,全台約有6百隻食蛇龜植入晶片「身分證」,但由於來源不確定,為了怕汙染基因、環境失衡,研究單位不敢貿然放生,也不想讓不肖業者再度得手,中興大學曾在墾丁梅花鹿復育區,放生查緝得救的食蛇龜,沒想到某次查緝,竟然從晶片辨識到兩隻「熟面孔」,走私業者的猖狂可見一斑。
陳添喜說,食蛇龜的卵孵化率大約只有一成,但等到2、3歲殼變硬之後,就有高達9成5的存活率,至少可活30歲以上,「但現在影響他們最大的外來種是人。」他說,全世界食蛇龜大約有6成在台灣,對全世界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地方,一定要好好保護。
不過劉銘龍透露,目前正和陳添喜以及專研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進行翡翠水庫野放評估,預計放在水庫北岸,和目前南岸族群隔離,減緩收容壓力。

保護食蛇龜也保護鄰居
保護區也連帶保護食蛇龜的「鄰居」們,林務局調查,保護區裡曾發現台灣野山羊、食蟹獴、麝香貓等30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甚至有瀕臨絕種的鳥類林雕,以及罕見的植物烏來杜鵑,生物多樣性極高。
翡管局經營管理科科長黃世欽表示,園區將朝「健康集水區」概念前進,透過食蛇龜保護區,進而保護其他「共域」野生動植物,全世界都很關心這個亞洲第一個食蛇龜保護區,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本、美國都特地飛來參訪,預計今年9月舉辦研討會,邀請其他水庫管理局,一起分享保育的經驗和績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