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割稻機供不應求 小農自製小型割稻機

近日南部地區的一期稻陸續收成,為了避免前幾年發生爭相排隊等候割稻機的情況,農委會農糧署建置「農業機械代耕資訊平台」,提供全台各地一百○六位割稻機代耕聯繫窗口。不過耕稻機較適合大面積稻田的收割,小面積耕作的小農排隊也不一定等得到,除了手工割稻以外,也有農友改裝小型收割機,在手工割稻與大型農機收割之間找尋新的可能性。

農糧署推「農業機械代耕資訊平台」 建議農友及早預約

L_201206251200006
2012年發生的搶不到割稻機事件(圖片來源:華視新聞 2012-06-25)

兩年前,一期稻的收成因為一場豪雨、兩場颱風,造成各地稻農搶著收割,但又遇上全台收割機數量有限、調度不及,收割機業者密集、熬夜趕工仍無法即時滿足各地需求,讓稻農急得跳腳。一位雲林稻農甚至因為借不到割稻機而自殺。

今年一期稻在插秧期遭遇寒流,不少稻田的秧苗生長緩慢或者需要補種秧苗,可能會形成密集收割的高峰期,若遇上大雨、颱風,稻農為了避免倒伏或稻榖發芽,又將發生搶調割稻機的情況。

農糧署彙整各地的割稻機代耕聯絡窗口,建置「農業機械代耕資訊平台」(http://www.afa.gov.tw/ActFallowLand.asp?CatID=49),包括北部十二位、中部四十三位、嘉南及高屏三十五位、花蓮十六位。 農糧署副署長黃美華建議,各地稻農可上網查詢並及早預約,就近聯繫代耕業者協助進行收割作業。

割稻機適合大面積收割 小農不一定受惠

不過農糧署彙整割稻機業者的資訊,小面積耕作的農友不一定受惠。在屏東採友善耕作方式種植稻米、甘藷的農友張弘田認為,割稻機一台要兩、三百萬,出門還要卡車搬運,如果農友的耕地面積太小,他們不一定會受理。

「一分地的稻田,代耕業者要來收嗎?」張弘田說,割稻機代割業者有他們的苦處,一次收割好幾甲的稻田比較划算,如果只到一、兩分地的稻田收割,先不算這一趟的油錢,大費周章把割稻機運下田,幾十分鐘就「堪就」,然後再把割稻機運上卡車,這樣要怎麼算錢呢?

不靠農機收割,回到古早的手工收割也是一種方法。不過這過程中所需的勞力、人力也非每位農友所能負擔。張弘田認為,「手工割稻要彎腰幾千次,可以舉辦體驗活動,但若是要回歸常態的農業活動,有幾位小農受得了呢?」

小農的作法 將除草機改裝成小型割稻機

張弘田先前種兩分地的秈稻,收割期一時間找不到割稻機業者,因此決定自己來,將除草機改裝成小型割稻機。

「用割草機改造一下,效果嚇嚇叫!」張弘田說,他用的除草機,約花一萬塊購買,大概多花一百塊不到,就可以改裝成一人割稻機,速度雖然比不上數百萬的割稻機,但已經比彎腰手工割稻快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太好用,張弘田改裝的小型割稻機被偷了。為了與其他農友交流,他乾脆畫了一張改裝示意圖,「 這個門檻很低啦,任何牌子的除草機都可以改裝,我畫的示意圖,其他農友應該就知道怎麼改裝了。」

張弘田今年六十出頭,曾有年輕農友跟他討論小面積稻田收割的問題,後來那位年輕農友感嘆地說:「乾脆轉作其他作物好了」。張弘田認為:「這怎麼對呢?我們不能碰到問題就閃掉,要想辦法克服困難呀!」

10356017_885675408114897_2010995840837889250_n
屏東農友張弘田將割草機改裝成小型割稻機,並繪製示意圖。 提供/張弘田

延伸閱讀:農機代耕服務聯繫窗口及各縣市代耕網站連結-農糧署全球資訊網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