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頒布的包裝米粉產品標示規定7月1日上路,旋即遭到立委與業者壓力而大轉彎,放寬含米量未達50%的「炊粉」、「水粉」等其他名稱的粉絲產品,又可以冠名標註「新竹米粉」或「埔里米粉」等帶有地域名稱的字樣。朝令夕改,各方嘩然,消費者霧煞煞,業者抱怨無所適從,包材費用損失難計。
食藥署為了徵詢各方意見,日前臨時以傳真公文的方式通知各縣市衛生局、農委會、新竹市產業發展處與新竹市米粉商業同業公會等民間團體,針對包裝米粉產品標示的新制進行說明與討論。
但昨天(7月4日)在消保團體缺席的情況下,與會者決議無論是含米量50%以上的調合米粉,或是含米量未達50%的產品,如要使用具有歷史淵源的產地商品名稱「冠名」,位置必須在品名上方,其冠名字體大小不得超過品名字體的二分之一。
除了討論食藥署規定的米粉標示制度,與會的新竹市產業發展處長杜德霖也表示將推出「新竹米粉產地標章」,強調只有米粉製程在新竹市的相關產品才可以使用,區隔山寨版的新竹米粉。
含米量25%為新竹米粉黃金比例?
至於含米量未達50%的「米粉」產品能否使用產地標章?杜德霖在會中表示,根據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的分析,含米量在25%的「新竹米粉」口感最好,是黃金比例,他個人認為只要含米量達25%,即可使用「新竹米粉」產地標章,但這只是一個討論的方向,仍須徵詢各方意見才能定案。
根據食藥署修改後的米粉包裝標示規定,品名為「○○米粉」或「○○純米粉」者,品名下方必須標示「含米量100%」的字樣;品名為「○○調合米粉」者,除了品名下方必須標示50%以上的含米量比例數字,若要冠名「○○米粉」,字體大小不得超過品名的二分之一,顏色也不能較品名醒目。
至於較具爭議性的含米量未達50%產品,品名除了不得標示「純米粉」、「米粉」或「調合米粉」字樣,如果要冠名「○○米粉」,字體大小不得超過品名的二分之一,顏色也不能較品名醒目。至於含米量百分比,食藥署只「建議」業者在品名下方加標。

產品包裝上兩種名稱 消費者霧煞煞
對此,與會的農委會代表認為含米量未達50%的產品,若又同時冠名「○○米粉」,應強制加標含米量百分比。不過會議主席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新竹米粉公會代表已承諾會要求所屬會員在外包裝上標示含米量,因此這部分仍維持原議。
不過,與會的彰化縣衛生局代表認為,若含米量未達50%的產品同時冠名「○○米粉」,會造成消費者混淆,尤其消費者看到有米粉產品含米量只標示0%或1%或2%,會對米粉產品的信心產生動搖。
新竹市米粉公會理事長郭文銘與總幹事蔡勝興在會中均表示,新竹米粉業者目前沒有生產含米量為0%的產品,也會約束會員遵照食藥署的規定,承諾要求會員在產品外包裝上誠實標示含米量百分比。不過他們也都認為無論品名為「調合米粉」或「炊粉」,上方「新竹米粉」的冠名字體應大於品名。
新竹市產發處長杜德霖則說,市場上如果有含米量0%的米粉,也是消費者自願選擇的商業結果,這部分或許日後會有專有名詞出現,但業者仍須做到食品內容的資訊透明。
他說,新竹米粉節曾經舉辦過以盲測的方式,讓消費者試吃以不同含米量的米粉,進行票選,結果意外地由含米量0%的米粉拔得頭籌。他認為,口味喜好很難說,消費者偏好Q彈的口感。
杜德霖表示,米粉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代表名稱,就好比義大利麵之於西式飲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食物都代表想像的空間,就像吃港式飲茶點鳳爪,那鳳爪難道是鳳的爪嗎?高粱酒要用多少比例的高粱?鳳梨酥需要多少比例的鳳梨?這吵不完的。
將推新竹米粉產地標章 區隔山寨
杜德霖認為,大家對於名稱應保留一點想像,在吃東西的時候,也能保有那傳統的感情、文化的連結等。他說,新竹米粉一年總產值是50億新台幣,能夠做到這樣的規模,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食品加工技術進步,要加一些玉米澱粉讓他品質能夠掌握,產量也比較大,這是演化的必然。不過,這不代表他認為米粉沒有米是對的。
他又說,目前規範米粉品質的國家標準CNS11172,是民國73年的產物,早已不合時宜,新竹市府會建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開會檢討。
有鑑於中國山寨版的新竹米粉出現,杜德霖表示,新竹市政府將推出「新竹米粉產地標章」,同時保障消費者與新竹市米粉業者的權益。但是,為了讓消費者對產地標章有信心,不能出現含米量太低的情形,因此新竹市政府將會找專家研究。
杜德霖舉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的實驗結果為例,指出米粉的含米量在25%是黃金比例,無論在風味還是Q彈的程度,都是最好的。但這只是參考指標,未來希望能提出更好的證據來證明,讓產地標章規定的新竹米粉品質符合大家預期。目前新竹市府已向經濟部智財局提出申請,順利的話,半年就可以申請下來。
根據新竹市府提供的資料,新竹米粉產地標章圖示以東門樓為背景,右邊插著稻穗,左邊插著玉米穗,東門樓圖案下方則寫著「新竹米粉」與英文字「Hsinchu Mifun」。
新竹米粉含米量下限訂25%?學者籲三思

對於新竹市政府計畫推出產地標章,同時考慮將含米量25%訂為米粉品質要求下限的做法,專長研究農產品產地標章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有必要三思。他說,將來如果台灣其他地區也推出米粉的產地標章,對於含米量的品質要求更高,當消費者知道新竹米粉含米量要求門檻寬鬆,將會轉移購買其他地區生產的米粉,對新竹米粉在消費者心目中造成負面形象。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許惠玉認為,對於米粉冠名的看法,她可以接受含米量50%以上的調合米粉冠名「新竹米粉」或「埔里米粉」等具備地方歷史文化的名稱,但含米量未達50%的產品,如「○○炊粉」或「○○水粉」,則不應該再開放冠名「新竹米粉」或「埔里米粉」等字樣,因為「新竹米粉」是口味的表徵,產品外包裝同時出現米粉與炊粉,會讓消費者弄不清楚到底口味是米粉?還是炊粉?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說,為了管控市售米粉品質,年底前將推出米粉產品的追溯系統,使用的原料或食品添加物來源,業者必須交代。至於業者因為法規修改而製作的包裝袋,允許繼續使用完為止,但新製作的包裝袋必須符合米粉標示的新規定。
黃金比例耶!先人都要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