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仔!! 你不要動嘿~我先把地上這隻蟲抓起來,就換你頭上那隻了!!」
一般人賣產品都喜歡找美女代言,找公仔幫農產品說故事可就少見了。在嘉義縣太保市生產設施栽培小番茄與美濃瓜的「農勤1番」園主游世峰、游世郎兩兄弟,將務農甘苦透過「公仔說書」,以輕鬆詼諧的筆調與攝影構圖吸引消費者目光,僅靠兩分多的設施農地,創下破百萬元的年營業額。

游氏兄弟不靠任何農業補助,卻能讓小番茄與甜瓜成為人生的紅寶石與綠翡翠,關鍵就在於縝密的財務與產銷規畫。但說來諷刺,這對小農能夠出頭天,卻是拜不健全的農業經營環境之賜,逼他們自立自強,才有今天的成果。
故事得先從三年多前開始說起。65年次的游世郎原本靠租地種植食用玉米維生,經營面積將近三公頃。年長他兩歲的哥哥游世峰平常除了靠打零工過活,空閒時就協助弟弟管理玉米田,兄弟倆相互扶持合作。
游世郎雖然種植玉米已五、六年,技術純熟,銷路也不錯,但兄弟倆感受到近年來氣候異常,玉米收成起起伏伏,一遇到天災或氣候異常,可能整季的收入都報銷。由於他們並非出身農家,買不起昂貴的農地,務農都得靠租地,一旦收成不佳,還可能繳不出租金。
為了讓務農能夠有穩定收入,哥哥游世峰開始思考轉型,經過打聽與研究,認為從事設施農業,種植小番茄與甜瓜是不錯的選擇,因此決定先帶頭嘗試,若發展得不錯,再帶著弟弟投入。
游世峰雄心勃勃地到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上課,也在太保一帶打聽適合發展設施栽培的區域,好不容易看上一處離住家不會太遠,水源充足,田間道路也不會太窄的農地。他估算承租兩分地從事設施栽培,才能達到經濟規模,所需成本約150萬元,準備申請農業貸款或補助,結果左看右看,發現相關要點規定,只有農地持有者才具備資格。
有農地者休耕領補助 新農者無地擔保難申貸
「鼓勵青年從農,但新手需要貸款或補助時,卻又限制重重,」游世峰不解,許多農地持有者可以休耕領補助,但他們這種有心務農卻未持有農地的「農業從業人員」,卻因沒有農地無法提供擔保,成為農業補助或農業貸款的拒絕往來戶,真是讓他哭笑不得。
為了朝自己的理想邁進,身無存款的游世峰創業所需150萬元,其中有三分之二靠親友團借貸支持,剩下三分之一、約50萬元則是靠申貸銀行的個人信用貸款。
與一般農業貸款只有1%至2%不等的年息相比,個人信用貸款動輒超過12%的利率,對新進務農的小農來說,簡直是天堂與地獄之別,但這仍未讓游世峰退卻。他經過完整的財務自償性與農產品產銷規劃,咬牙苦撐,不但在兩到三年之間還清親友借貸與個人信貸,更以個人經驗帶著弟弟游世郎也轉型投入設施農業,擴大經營規模。

與哥哥游世峰相較,游世郎幸運多了。一年多前,他靠著申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青年創業貸款」,上完青創相關課程約30小時之後,以無擔保的方式貸款一百萬元,還可分六年期攤還,壓力遠遠低於當年哥哥游世峰創業維艱的情況。不過,游世郎與哥哥一樣,創業務農仍無法透過農業相關貸款或補貼支持。
游世郎說,像他們這種既非「農二代」,家裡亦無農地的「農業從業人員」,不但在申請農業補助或貸款上常吃閉門羹,若要投入設施農業,租地所面臨的難度與成本都比較高。
他舉例,發展設施農業需要投入的資金就多,也需較長的時間回本,如果本身持有農地者發展設施農業,設備折舊的成本可以花二十年攤提。但如果為了投入設施農業而租地,不但地主出租農地的意願較低,設備折舊的成本必須縮短為十年攤提,因為很少有地主願意出租農地二十年,所以經營成本會提 高。
因此游世郎表示,務農絕非靠浪漫的想像,必須有縝密的財務規劃與成本計算等步驟,才能務實長久。
「農勤1番」目前透過嘉義縣農業處輔導與品質把關,也取得吉園圃認證。游世峰以目前盛產的甜瓜為例,為了維護甜度與品質,每個植株只留一顆甜瓜生長,看似產量減少,卻可以提升品質,賣更好的價錢。
農村人口老化、勞動力缺乏 農業隱憂如何解
游世郎說,目前「農勤1番」小番茄的通路,有一半是直接靠宅配給消費者,另外一半仍走果菜市場批發。雖然年營業額超過百萬,但最頭痛的問題,還是農村面臨人口老化與勞動力不足的困境,使經營規模要再擴大,遇到瓶頸。

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說,農委會鼓勵青年投入務農,但類似「農勤1番」面臨不符農業貸款資格的案例不少,凸顯出農業相關法令不符時宜的情況非常多。如果農委會希望吸引更多新血壯大農業,應該透過農業金融體系扶持新農,協助融資與提升自償性,並思考如何提升農業經營的體質,而不是齊頭式地發放農業補貼。
有興趣的朋友,可上臉書「農勤1番粉絲團」,看公仔怎麼為你說農事、話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