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的「森の巢箱」

一地美好的人情記憶總會催促著自己再次出發。2010年去了日本四國的瀨戶內國際藝術季之後,同行友人說「作完跳島的旅行,下回再來一次四國本島的環島吧!」沒想到這下一回是竟是2014年4月了。旅行中所選擇的交通工具,往往也決定我們可接觸可見的世界,有別於島與島之間等候船班的接移,那樣的時間感有規律和明顯的進與出─踏上小島、離開小島。這回四國行以租車環島,方向盤握在自己手上,果真就能朝平日不易到達的偏遠郊鄉探險去。

消失在導航地圖上的聚落

IMG_2402
重新活絡的校舍空間,更貼近居民的需求。

晚上七點多了,在高知縣黑鴉鴉的縣道上,蓊鬱高聳的林木映在車窗玻璃一幕幕快速翻閃,車上導航無法再確切標出「森の巢箱」的地址,這時才意識到我們真的來到一個很偏僻的鄉下。也就這麼一條馬路,途中連個可問的路人,或行經車輛都沒有,依著車上的導航指示,我們就在這安靜的路上折返式來回開,直到終於看到路旁有一不顯眼沒打燈的「森の巢箱」指示牌,循著指示牌轉入,這個由廢校改建的民宿真是藏在深山裡,在一片黑絨裡校舍亮起的那一盞燈,靜自散發著讓旅人安心的光。

友人說「森の巢箱」是由廢校改建,提供訪客宿泊、也是地方居民購物的便利店和居酒屋。在週六夜晚造訪,果真一桌子的居民正開心喝酒聊天,得知我們是台灣來的朋友,老闆娘說「真是太棒了,我們是第一個到森の巢箱的台灣人」,當下居民很熱情想邀我們一同暢飲,礙於四人僅一人通日文,我們還是先回房吃晚餐休息。在我們搬行李上二樓房間時,老闆娘同步撥電話「你快來,今晚訪客原來是四個台灣人,我們要好好招待一下……」,友人聽了一邊翻譯說「感覺老闆娘去『ㄌㄠˋ郎』了」。

二樓是原本的教室改為和室大通舖,這晚我們的房間是原本一年級的教室。當我們餓呼呼開始大口吃泡麵時,傳來一陣敲門聲,門外站了老闆娘和另一名女士,這名女士開口用中文說「你們好,我表姊打電話給我說,有幾位台灣人來,要我來和你們聊聊。」天呀~在四國幽邃的深山裡聽見中文,真是太神奇了。

女士叫大崎佳奈子,她說這村裡大崎是大姓,今晚在樓下喝酒的也幾乎都是大崎桑,老闆娘也叫大崎,是她的表姊。老闆娘從我們以公用電話聯絡,研判我們是外國人,在得知我們是台灣人之後,又速速找來會說中文的表妹,表妹大崎佳奈子又貼心設想我們晚上可能會需要上網,又自動帶來WIFI行動電源借我們使用,並泡了一壼他們很自豪的當地茶,那樣為對方設想的心意讓自己好感動。我想那股感動人的力量源自於他們真真切切想為自己的聚落做事,他們要用自己的力量把聚落的便利店、居酒屋、卡拉OK、溫泉屋、民宿客房經營得溫情有味道。

「森巢箱」,床鍋居民自辦自主事業

IMG_2439
昔日的班級教室,如今是住宿的客房。

日本的偏鄉以一級產業生產為主的區域,早期會因開發而有大批人口移入而興盛,「森の巢箱」所在的高知縣津野町床鍋聚落也曾是如此。

以木材產業為大宗的床鍋聚落目前約有38戶人家、110人,全盛時期的人口數是目前的四倍。因造林產業沒落、人口外移、少子化發生,小學在1984年面臨廢校關閉,當時全校只剩三個年級和7名學生。佳奈子說「今晚在這屋子的大家都是從這小學畢業的,她畢業後的隔一年,這學校就關閉了。」

對一個小地區的居民來說,小學是地方連結感最深的,即便學校荒廢、棄置了,但在印象中她總是充滿笑語和記憶。1997年床鍋聚落的居民組了「愛校會」,討論荒廢的學校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或整理整理,一切就從最簡單的設備照明開始整修起,辦理夏日的活動祭,讓廢校開始有多一些的想像和改變,於是愛校會的成員開始結合廢校再生的提案。

2000年高知縣推展「集落再生計畫」,高知大學的學生也到床鍋進行居民訪談,從居民口中了解聚落的魅力和問題點。因對外交通不是那麼方便,居民需要購物的便利店;因居民交流的空間需求,大家想要個居酒屋;校舍空間再做些整理,就可以有住宿功能。

床鍋廢校再生計畫結合了居民的需求,也考量到地方再發展的潛力,所需要的經費為8900萬日元,最後由政府公部門出資8500萬日元協助硬體整建修繕,400萬日元由聚落居民出資,進行實際的經營運作。在行政和居民共同協力之下,荒廢了將近20年的學校,在2003年4月以「森の巢箱」重新開張。

IMG_2398
「森の巢箱」展現了廢校新生的活力。

考量「森の巢箱」的持續經營,當地居民組織「森の巢箱營運委員會」,委員會由全體居民約110共同出錢出力。「森の巢箱營運委員會」由全體居民參與,設有營業部長、業務部長、居酒屋部長、環境部長、溫泉部長、義工部長、體驗部長、調理部長,便利店、居酒屋和廚房所需物品的買進賣出大致由女性擔任,環境清潔的工作由男性來擔任。

聚落婦女來這裡買菜、買乾貨、買生活日物品,男性來食堂居酒屋吃飯小酌,雖是小店在這空間裡也有一邊逛街一邊吃飯的感覺,這些尋常的小小活動都是居民最實在的穩定支持。平日有些農產需要包裝,一些年長者會在店裡協助分裝,老人家加減有些零用收入,這樣的小設計一來老人家會覺得自己還有貢獻,二來也會覺得可以在小店裡看見大家是很好的事。

委員會設定「森の巢箱」一年要有700~800萬的營收目標,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居民在便利店的購買,以及縣內和縣外學校或一般訪客來預約的住宿費。這些收入距目標還是有段落差,但居民還是為很努力為自己出資開設的聚落合作社設想,例如:一個五人的家庭,一年在「森の巢箱」便利店要購買5萬元;承攬公部門在聚落裡的道路環境整理工作,費用就可以用來填補不足之營收。

居民真的把「森の巢箱」當自己的店,有人說寧可來店裡買東西、喝杯酒,也不要把錢拿去付過路費到外地買。也有人說,每天下班後,來居酒屋小酌一杯是最大的樂趣。「森の巢箱」常客居多,來過的人慢慢開始下一次的預約,所以在這也辦過幾場的婚宴,因為大家會被這聚落溫馨的人情所打動。

IMG_2449
社區婦女經營的食堂廚房

暖暖的早餐,送別的祝福

IMG_2416
「森の巢箱」供應的早餐

抵達的週六晚上來不及在便利店裡學當地人逛小店,週日的早上七點多,一位阿姨正在廚房準備我們的早餐,剛好有時間把小店好好細看一番。小店真的是供應聚落居民所需的店舖,有新鮮的洋蔥黃瓜、冷藏櫃有數量不多的醃漬魚乾、做麵包需要的麵粉、甜點需要的砂糖紅豆,小朋友喜歡的餅乾零食,清潔類的個人清潔用品、洗衣精等,甚至停電所需的蠟燭都有,不折不扣是一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聚落便利店。

更有意思的是,還發現一大架子的蔬菜種子,果真居民所需的物品,在這兒大都可以獲得滿足。聽說開店前,大家還去考察了鄰近區域的便利店,徹底想清楚聚落裡的小舖子到底需要賣些什麼東西,才是真正方便大家的店。

在逛舖子的時間中,昨晚居民酒酣耳熱的桌子,早上成為溫馨的餐桌,社區阿姨把早餐上桌了,早餐是日式早餐:有白飯、味噌湯、玉子燒、芝麻菠菜、小魚乾。享用鄉間風味的早餐之際,老闆娘和大崎佳奈子又出現了,一邊詢問「昨晚住的還習慣嗎?」,一邊也問「哪你們下一個點是要去哪?知道路嗎?」,佳奈子還特別把快一歲的兒子也帶來和我們道別,老闆娘也特別帶來相機說一定要和台灣的朋友拍照留念。

出門前也準備一些台灣小禮物,果真派上用場,為了謝謝「森の巢箱」大家的熱情招待,送了老闆娘一包百香萬壽菊茶包,老闆娘大為開心也直問「這茶有減肥的功效嗎?」語畢,大夥又是一陣笑。在拿起行李準備上車時,老闆娘又從貨架上拿了糖果和乳酸飲料要我們帶著路上吃,深怕我們早餐沒吃飽。

下著雨的週日上午,我們的小白車緩緩駛出「森の巢箱」校舍前的操場,老闆娘和大崎佳奈子在屋簷下向我們揮手再見,離開前也對佳奈子說「一定要來台灣,也讓我們有機會接待表現一下。」像是日本節目《來去鄉下住一晚》的離別畫面一般,內心有些許不捨,生命中的交集是這般的偶然與巧合,各自帶著美好的記憶往下一站行去。

旅行會結束,但記憶會時而浮現,會想起一個聚落居民願意這般為自己的家鄉付出,讓封塵20年的記憶笑語重新在校舍裡響起,用全村合作的力量開一間大家都喜歡的店,或者該說是大家都喜愛的空間,人們在「森の巢箱」這空間得到心靈休憩,然後等待下一回的相遇或再出發。

延伸閱讀:前進瀨戶內國際藝術祭(6)福田小學再出發,社區與外來者的共同實驗

IMG_2415IMG_2410

便利店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聚落自家種菜不可少,便利店也販售蔬菜種子。

IMG_2430IMG_2451

從啤酒罐可看出居民對居酒屋的喜愛。來過的朋友也把「森の巢箱」作為結婚宴客的場所。

(本文原刊於2014/5~6青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