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翌瑄:在西螺果菜市場長大的城市對話創辦人

西螺道之驛目前的管理者,是公益CEO協會的許逢麟,他找來之前發起「三小市集」的「城市對話」團隊,共同執行這次的食材保母友善通路計畫。72年次的邱翌瑄便是「城市對話」的創辦人之一,也是成長於西螺果菜市場、被市場裡兩三百個人共同養大的孩子。

曾在國有財產署工作的邱翌瑄,在高中科展就以「吉園圃認證標章」作為研究題目,她現在對於美援時期如何影響台灣農業發展很有興趣,「台灣在六〇年代還有102% 的糧食自給率,但現在只剩下30%左右。」

2012年,邱翌瑄與有志一同的朋友發起三小農學市集,是想從生活中與農業有關的面向來教育大眾,一方面從消費端來改變農業生態,一方面作為大眾認識農業的引路人。2013年底,在三小市集逐漸穩定後,邱翌瑄與夥伴煒翔便離開另創「城市對話」。

如果媽祖廟能推動食農教育

10599214_10152570233277420_3342785283462647358_n
72年次的邱翌瑄是「城市對話」的創辦人之一,也是成長於西螺果菜市場、被市場裡兩三百個人共同養大的孩子。 (提供/邱翌瑄)

邱翌瑄發現許多國家都很重視農業,她無論在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到好幾個頻道,專門經營農業、土地、生活技能等內容。她對於2009年去南法自助旅行,所目睹的農食教育從小紮根、農學運動全民參與,印象特別深刻。

那是一個在庇里牛斯區的城市,當地的農產品很便宜,但是化學農藥非常貴,農民也都因為知道化學藥劑的危害而很少使用。當地實行社區支持型農業,社區委員每週都會自行開車到農家,載運社區居民訂購的農產品。這個大小接近台中的城市,就由當地80多個農戶供應在地農產。

當地的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和體驗農業,教育體系中對於農業的技術層面也很到位。邱翌瑄就遇到一個小一的孩子,自己拿著六厘米的錄影器材,去拍攝小牛出生的過程,還自己剪輯放上網頁,呼籲大家珍惜牛乳。

最讓她感覺到那裡對於農食意識習以為常的,是當地的天主教堂每次望彌薩後都會供餐,並請種植出餐點作物的農人親臨現場,接受大家的致謝。她不禁嘆道:「如果我們的媽祖廟可以像這樣帶動農食教育,多好!」

從消費端開始扭轉台灣農業生態

10639391_10152570101242420_7197273883118972082_n
「城市對話」不定期地舉辦親子共學的農業體驗,讓農食教育向下紮根,農事的體驗也能刺激小朋友的末梢神經。(攝影 / 何銘鎧)

反觀台灣,邱翌瑄有時候會問自己這是不是一個錯覺,但是,她常常感覺目前的農業政策是在滅農。把帶來汙染的工業設置在優質農業區域的案例時有耳聞,連在政府推行的12年國教裡,農牧餐飲相關的技職教育,也是被排擠的。「所以,現在我們城市對話團隊努力的目標,就是讓台灣農業展現風貌。」

於是,「城市對話」便不定期地舉辦親子共學的農業體驗,與雲林西螺道之驛的合作,除了友善農作通路媒合的食材保母計畫,也有帶民眾做落葉堆肥、製做羊圈的活動在進行。邱翌瑄說:「有神經醫學的研究指出,水泥的房屋帶有毒性離子,不過如果我們踩進泥土地、接近大自然,體內的離子就會得到調整。對於小朋友來說,農事的體驗也能刺激他們的末梢神經。」

邱翌瑄語重心長的表示,工業污染對於農業的危害,雲林的情況是比較廣為人知的,這也代表了在台灣各地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案例。食材保母計畫的推行,正是期望能藉由對於農產品的把關,從消費端開始扭轉台灣的農業生態。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