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合友善農產通路 雲林西螺道之驛推「食材保母計畫」

西螺道之驛雲林物產館與「城市對話」團隊合作,現正推行「食材保母計畫」,透過媒合雲林在地餐廳和友善農業,意欲串起產地到餐桌的通路,達成友善耕種、永續台灣的願景。主辦單位預計於今年10- 12月,陸續公佈參與計畫的店家名稱,以協助推薦與宣傳。

這樣的友善農產通路計畫,在西螺道之驛是第一次試行,目前已的農產皆為蔬果,正在評估養殖魚類。除了餐廳,食材保母計畫也尋找願意產銷雲林友善農作的通路。原本就展售雲林農產加工品的西螺道之驛,更將銷售計畫中有可存放性的農產品,如瓜果、稻米、堅果,以及各項友善農產加工品。

雲林友善耕作農戶,自產自銷太辛苦

10376827_10152570093512420_2519495829411240571_n
這次的通路媒合計畫也是想幫農友一個忙,因為施行友善耕種已經是件辛苦的事,許多農友要顧生產又要顧銷售,會過於勞累而失去生活品質。(攝影 / 何銘鎧)

食材保母計畫所採納的農產品,以友善農作為審核基準,即耕種過程中不使用化學的農藥及肥料者,而不需要達到「有機」,但有機農作標準更嚴,當然也在採納項目之列。欲參與計畫之雲林農友,會由主辦單位免費派員前往農地勘察,檢驗項目包括驗土、驗水,以及農產品本身之抽驗等。

身為食材保母計畫的主要執行者之一,邱翌瑄打趣道:「我們還會調查人品喔!比方說,為什麼有人的農地明明那麼小一塊,卻可以拿出非常多種農產品,我們就會去打聽,那些農產品到底是不是他自己種的。」

邱翌瑄表示,這次的通路媒合計畫也是想幫農友一個忙,因為施行友善耕種已經是件辛苦的事,許多農友要顧生產又要顧銷售,會過於勞累而失去生活品質。「我們想請農友放手把銷售端交給別人,量大,才找得到銷售端,單打獨鬥不如集合。就像無限大符號『∞』,兩端的中間也要有一個點,我們提供的平台就是想要扮演好這個角色。」

餐廳選用友善農產,價格不會差太多

10420286_10152570245467420_6238010781863262967_n
友善農產通路計畫,在西螺道之驛是第一次試行,目前已採納的農產皆為蔬果,正在評估養殖魚類。(攝影 / 何銘鎧)

對於餐廳端,「食材保母計畫」的企圖則在於,讓餐廳從業人員更全面的瞭解農產品。除了宣導適當選購在地食材、說明化學藥肥對於土地與人的危害,邱翌瑄也說:「如果合作的餐廳詢問為什麼沒有提供特定食材,就是讓他們更加瞭解食材時令性的好機會。」

加入食材保母計畫、選購友善農產品,對於餐廳而言會不會是一個「貴很多」的選擇呢?邱翌瑄表示,價格其實不會差太多,因為提供給餐廳的農產品會經過烹飪,不像直接供給市場的那樣要求「品相」,農友發現次級品一樣賣得掉,自然願意將價格調低。

此外,主辦單位也向已加入計畫的餐廳業者求教,發現採用慣行農法的蔬果,在存放與烹飪過程中有不少部分會被丟棄,因此主辦單位也會協助加入計畫的餐廳業者,做出採購量與使用量的評估,以節省成本。

食材保母計畫於8月初開始公告推行,目前仍處於募集與審核合作對象的階段,也仍於推行中逐步確認各項執行細節。本計畫是經由包括農友、業師等相關各界的討論成果,像是道之驛原本提出的管銷與行政費用為進貨價格的10%,農友立刻提醒:「這樣你們會死!」於是在商討後提升為20%。如何讓參與計畫的各方皆獲利,仍是目前努力的方向。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