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記者林慧貞、汪文豪
台南地檢署凌晨收押鑫好企業負責人吳容合,今早衛福部食藥署才接到消息,而且僅有一張「新聞稿」,因此食藥署至今仍不知鑫好供應給正義油品的飼料油用到哪去。食藥署代理署長姜郁美表示,由於相關資訊都掌握在南檢,已經請同仁瞭解,地方衛生局也趕到現場。由於食藥署掌握的資料還不完整,還要與台南地檢署溝通提供,目前只能請業者對正義油品採預防性下架。
![1779311_932131443481101_7836615213487748199_n 1779311_932131443481101_7836615213487748199_n](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14/10/1779311_932131443481101_7836615213487748199_n_thumb.jpg)
高雄市衛生局傍晚表示,今年正義公司向許多公司購買豬油的豬油原料,其中來自鑫好的有424,250公斤,但都與其他豬油混合,放在 5個油槽,現場豬油原料尚有474公噸,已全數封存,衛生局將漏夜清查產品品項及下游名單。初步清查,已做成60多個豬油品項,衛生局已勒令下架,但名單還在清查。
食藥署北部區管中心主任馮潤蘭表示,食藥署已經派人到高雄及台南地檢署進行了解,另有一組人負責蒐集飼料油進入正義油品的流向,調查受影響範圍。
馮潤蘭說,當初調查餿水油時,各地方衛生局就啓動調查,衛生局9月18日就到正義公司,並詢問6家上游廠商,發現說法兜不攏,因此移送檢調;另有5家油脂業者說法不一致,例如上游說有賣,下游卻說沒收到,也全移送檢調,但不知查得如何,因此還無法公佈最終狀況。
有記者當場提問,難道當時不覺得要預防性下架?馮潤蘭說,衛生機關辦案,有一定的行政流程要走,提出證據依法辦事。
10月底前食用油脂業者必須強制登錄
由於目前國內沒有食用油品追蹤制度,導致飼料油流入正義油品的事件爆發超過12小時,衛生機關仍無法掌握影響範圍。姜郁美表示,今年10月底前,油品業者必須強制登錄,包括從何處進口、分銷到哪裡、賣到哪個煉油廠和下游、製成何種油,「每滴油都會知道到哪裡。」
她補充,11月底前財政部關務署也會針對進口油脂在港口完成分流,業者必須標明食用、飼料用、工業用、廢食用油等,如果輸入食用級就必須向衛福部申報,飼料用油向農委會申報,工業用油向經濟部申報,業者購買時,可以請上游提出證明。
農委會預告進口動植物油脂業者須取得輸入登記證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則表示,農委會今日也依飼料管理法預告修正「飼料詳細品目」,規定業者進口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必須向中央主管機關辦理檢驗登記,經檢驗合格後始可取得輸入登記證。
朱慶誠表示,過去考量世界各國針對飼料油脂採取自由進口,再考量飼料油脂添加至飼料的比例很低,對動物的傷害性小,因此未予列管。但經歷過餿水油事件,考量台灣國情,決定針對進口的飼料油脂列管,以利追蹤流向,避免流入食品加工鍊。
他解釋,飼料業者會添加2%~6%油脂,目的是讓打粒更順暢,以及增加飼料的適口性,讓動物愛吃,但主要是白肉雞和蛋雞後期飼料加比較多,整體平均只有百分之二點多,飼料中的油不一定是動物油脂,也有可能是棕櫚油。
除了規定進口飼料油脂業者必須取得輸入登記證,在國內飼料油脂製造的部份,農委會也會要求業者取得飼料製造登記證,並責成地方政府針對生產飼料油脂的工廠、臨時工廠與地下工廠,都必須調查、造冊、列管,
另外,針對鑫好企業將飼料油賣給正義油品,朱慶誠表示農委會已責成雲林縣政府針對鑫好企業與其上游供應商晉鴻油品進口的飼料油脂流向,進行追查。
兼營食品業與飼料業的廠商必須分廠分照
有食品專家指出,國內前20大食品廠,同時兼營飼料業,今早立法院審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不少立委提出飼料、食品「分廠分照」,但衛福部次長許銘能表示,食品工廠規模差距大,如果採分廠分照,可能會嚴重衝擊中小企業,建議採「分區管理」就好,規定食品區和其他區域分開。
經濟部代表則表示,一定規模以上廠商比較容易分廠分照,小規模業者可能需要緩衝期。
立委田秋堇怒斥:「分廠分照,就是要廠商選擇做飼料還是食品。」油品從外觀根本看不出是飼料還是食用級,只有分區,業者還是可以運飼料油近來混充,若需要緩衝期,就儘快訂落日條款。
食藥署上午還堅持分區分照,不過下午4點的記者會中態度軟化,馮潤蘭表示,會和經濟部和農委會一起規劃分廠分照,有的廠是家庭式,可能只有兩個人,分廠分照有困難,目前還在規劃要切到哪裡。
![10346517_932129390147973_4234971684246065858_n 10346517_932129390147973_4234971684246065858_n](https://www.newsmarket.com.tw/files/2014/10/10346517_932129390147973_4234971684246065858_n_thumb.jpg)
既然要查,乾脆所有的油類都查一遍,不管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國內油,或是進口油,都要徹底查,就算90%以上都中獎也沒關係。
全查了,才能根據所有會產生問題的情況,想出好辦法來根治漏洞!
官方不能每次去大賣場查驗,都是以偷懶的方式,只查包裝說明,以包裝上的文字說明是否完整性來當稽查項目,如此作為,沒有半點效果,也完全查不出真假。
如果要這樣非常隨便的檢查方式,根本不需要出動專業的官方人員,只要隨便派幾個工讀生就可以做完了。
但感覺政府很被動,每次媒體或立委爆一次,官方才查一點點,沒人提就不查。
這樣子的辦案方式根本就沒完沒了,難以杜絕問題,政府為什麼查個油這麼綁手綁腳的,有難言之隱?
今年豬價好像都在一直漲,豬隻數量也有減少的情形。
既然豬隻減少,為什麼大廠可以一直榨出這麼多豬油,沒人覺得很詭異嗎?
而且,豬價的問題也很奇怪,漲價漲成現今這樣價格是合理嗎?
該不會跟之前蒜頭盤商的情況是一樣,價格掌握在少數幾個盤商手中。
盤商說要漲,就要漲很多,下游就變成漲得更高,之後,售價就再也降不下來了。
這樣漲價漲得有點點離譜的奇怪情況,都沒人去查一下?
現在什麼都漲,就是大家的荷包沒變厚。
可是,所有的官員,沒半個人想去查看看與算看看,看是否為合理的漲,連議員及立委都不太吭聲,真是可疑!
算一算食安這筆帳,光就已知的項目,台灣人已經吃了:
– 40 年以上的劣質混充橄欖油(2013)
– 30 年以上的塑化起雲劑(2011)
– 13 年以上的港產工業豬油(2014)
– 10 年以上的順丁烯二酸澱粉(2013)
這些問題陸續引爆,
或許可以解讀為社會開始重視食安問題,
民間比較敢主動「爆料」所導致;
但問題是天曉得還有多少有問題的東西還沒爆。
下一個不曉得是啥?麻油?醬油?沙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