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公告六項「不列管農藥」促進有機農業發展

農委會在2月16日預告六種「不列管農藥」,包括咖啡渣、醋、辣椒、蒜、玉米粉與蛋白粉,不需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之後若正式公告為不列管農藥即可上市。農委會防檢局植物防疫組組長張瑞璋表示,「不列管農藥」屬於安全性較高的農業資材,不受農藥管理法「應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登記」的限制,農民使用這類資材不用擔心被認為是使用「偽農藥」,這次預告六種項目,若無太多反對意見將儘快正式公告,之後也規劃逐年公告不列管農藥的新增項目。

台北市植物保護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崇禮認為,希望未來能公告更多不列管農藥,資材業者也更有動力發展有機農業可用的資材。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肯定這項政策,認為農委會公告「不列管農藥」是好的開端,生產者可以正當選購、使用這些資材,對有機農業是正向的發展。

「不列管農藥」安全性高 不需走農藥登記流程

10888675_1058638194151950_1640999841899917538_n
「不列管農藥」屬於安全性較高的農業資材,不受農藥管理法「應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登記」的限制

根據農藥管理法第九條規定,「農藥之製造、加工或輸入,除本法另有規定及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不列管之農藥者外,應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並發給許可證」,以及第三十七條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不列管之農藥,不適用本法之規定」。

農藥管理法提及的「不列管農藥」,是在2007年修法時新增的規定。

防檢局植物防疫組組長張瑞璋認為,當初在修法時,考量到一些廠商推出的天然資材若具有防治病蟲害效果,而且具有一定安全性、沒有農藥殘留的疑慮,可申請為不列管農藥,經過農委會農藥技術諮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就可公告為不列管農藥,不需走農藥登記的繁複流程,將有助於天然資材的推廣與運用。

防檢局表示,農藥並非全都是標示骷顱頭的劇毒農藥,除了化學農藥以外,目前市面有許多天然資材商品,例如以辣椒水防治螞蟻等,針對這類較為安全的資材,並不需要走嚴格的農藥登記許可程序,不列管農藥就是給法令上給安全資材一個位置。

藥毒所:確保安全無虞、有防治效果 再公告為不列管農藥

不過,「不列管農藥」從2007年農藥管理法修法後至今,歷經八年之久,今年二月才預告第一波六種項目(http://pesticide.baphiq.gov.tw/web/NewsDetailViews.aspx…)。歷年來農委會接受廠商申請為不列管農藥的申請案總數也不到四十件,送入農委會農藥技術諮議委員會才十八件。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主任秘書何明勳認為,不列管農藥的安全性評估、防治效果評估必須經過完整審查,確保安全無虞才能通過,而且通過後上市也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管理。

何明勳說,資材商賣給農民的產品,若公告為「不列管農藥」,表示通過防檢局的審查標準,就不需取得農藥登記許可證,這波預告的咖啡渣、醋、辣椒等六個項目都是天然物,比較容易評估安全性,但若是屬於配方型的資材,若評估有一定的安全風險,則仍然要走正規的農藥登記許可證程序。

台北市植物保護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崇禮認為,不列管農藥公告後,農民可以光明正大使用這些安全資材,未來應該公告更多不列管農藥,業者也會更有動力去發展有機農業可使用的資材。

11021256_1058638730818563_1280576442016874595_n
不列管農藥的審核原則 提供/何明勳

慈心:不列管農藥項目若更多 可望促成有機產業正向發展

不過也有農業領域人士認為,農委會預告的六項不列管農藥「只是做業績」,都是食品等級,而且病蟲害防治效果也不大,「應該公告例如硫磺、亞磷酸等能有效防治病蟲害的安全資材比較有意義」。

防檢局表示將持續進行不列管農藥的新案評估,包括甲殼素、乳化植物油、葵花油、矽藻土等,未來規劃逐年增加不列管農藥的公告項目。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認為,台灣有許多廠商、農民尋找化學農業以外的使用方法,例如比較天然、無毒性的藥劑,但是受限於農藥管理法規定,天然資材仍要通過複雜的評估、試驗程序,需投入許多時間與經費,廠商往往因此卻步,「沒有登記的產品賣給生產者,就變成無法可管,叫農藥也不是,不叫農業也不符合規定」。

蘇慕容認為,咖啡渣、醋、辣椒、蒜、玉米粉與蛋白粉等六種項目預告為不列管農藥,將來業者可以在產品上標示不列管農藥,生產者在使用時可以名正言順的使用。不過他也說:「目前預告的六項都是食品類,未來會不會公告屬於化學合成但毒性相對低的不列管農藥,就要看主管單位後續怎麼去認定。」

「不列管農業應該更多種,不只是目前的六種,才能讓生產者有更多選擇。」蘇慕容認為未來若公告更多不列管農藥,農藥業者在販售化學農藥以外,也有可能經營有機資材產品,若分類清楚、各自販售,讓更多生產者想選購有機資財而且買的正當性,的確可機會促進有機產業的正向發展。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