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麵粉再添新品牌 泰成粉廠結合烘焙業者 契作小麥百噸

本土小麥再添生力軍,繼全台最大的麵粉廠聯華實業,投入本土小麥研磨,由台灣區麵粉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經營的泰成粉廠,也和食品供應商宏捷食品合作,和嘉義農民契作100噸無農藥、化肥的小麥,今年預計推出三款本土小麥粉,未來在高雄最大的連鎖咖啡蛋糕店「多那之」、知名廠商「不二家」、「朋廚」等10多個店家,都能吃到本土小麥麵包。

契作100噸,預計今年推三款台灣小麥粉

泰成麵粉廠董事長陳翼宗
泰成麵粉廠董事長陳翼宗

「我一定要叫各個麵包店的主廚來割小麥,自己的麵粉自己割。」頂著大太陽,「多那之」行政總主廚張明德,蹲在雜草堆中,和著汗水,割起一束束即將收成的小麥,一邊露出和當天陽光同樣燦爛的笑容,高舉小麥配合拍照,「這是我25年烘焙生涯,第一次看到台灣小麥!」

繼喜願小麥與聯華實業麵粉廠,食品供應商宏捷食品也和老字號的泰成麵粉廠合作,投入本土小麥契作,上週四舉辦小麥「圈地」活動,邀請10多個下游業者走出廚房,實際到產地認識手中麵粉的來源。

2011年,全台最大的麵粉廠聯華實業和喜願共和國合作,推出台灣第一支本土小麥品牌,農委會2013年獎勵每公頃4.5萬元轉種小麥後,許多農民躍躍欲試,但因沒有其他家麵粉廠願意跟進,耕種面積難以擴展,泰成麵粉廠的加入正好為復耕之路打了一劑強心針。

泰成麵粉廠老闆陳翼宗正好是麵粉公會理事長,帶頭支持本土小麥無疑具有示範作用。

陳翼宗說,以前曾吃過本土小麥,表示台灣還是可以種,國內稻米已經過剩,轉種小麥可能是出路之一,目前業界都在觀望,雖然先投入的可能沒辦法賺大錢,但身為理事長,希望讓越來越多人跟進。

宏捷食品董事長黃子維表示,預計推出3種台灣小麥粉,一個是100%純台灣小麥粉,一個則是做法國麵包用的粉,以及適合做甜麵包和土司的高筋粉心粉,後兩者添加了加拿大和美國小麥,但台灣小麥的含量仍有3成以上,目前已10多家業者允諾使用。

「多那之」行政總主廚張明德
「多那之」行政總主廚張明德

建立信賴關係,生產者和使用者面對面

宏捷食品總經理辜振慕(左)、董事長黃子維(右)
宏捷食品總經理辜正慕(左)、董事長黃子維(右)

宏捷觀察以往台灣小麥市場,發現有些可以改進的空間,因此毅然決然投入契作;他們看到的其中一個隱憂,即是使用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係斷裂,麵包師傅沒看過台灣長出來的小麥田,信賴度不足,無法維持長久合作關係。

因此上週四宏捷特別舉辦盛大的圈地及收割活動,「我們要讓業者知道一袋袋的麵粉從哪裡長出來,對農地有歸屬感。」

圈地活動來了11個合作業者,許多人做了20多年麵包,卻第一次看到小麥田,個個成了好奇的小朋友,興奮穿著廚師袍、頂著斗笠,在麥田拿手機自拍,形成衝突卻有趣的景象,也有人仔細詢問小麥從播種到抽穗、灌漿的過程。

台北市知名的朋廚烘焙坊BONJOUR也在艷陽下親自體會割麥辛苦,品牌總監許詠翔說,以前在日本學習烘焙時,當地很重視地產地銷,減少能源耗損,回台開店後一直想嘗試本土小麥,先前數量太少,如今有機會了,當然要試試看。

「多那之」行政總主廚張明德說,雖然以前也在電視上看過麥田,但親自踏進麥田,心中悸動是不一樣的,「在台灣做麵包,一輩子沒多少機會可以踏入麥田。」蹲在地上辛苦割了1小時小麥,他開玩笑說要打電話給各家店的主廚,請他們親自來割,以後就不會浪費麵粉了。

屏東「不二家」營業部襄理曾美月也表示,以前頂多看到麵粉,知道小麥怎麼生長後,未來一定會「放感情下去賣麵包」;台灣小麥夠新鮮,味道香,將來會運用在歐式麵包,搭配養生內餡。

朋廚團隊開心地割小麥
朋廚團隊開心地割小麥

擴大用途,走出台灣小麥新路

2-1000
不二家率領六個員工插旗

台灣每人每年要吃掉36公斤麵粉,直逼米食攝取量,但9成9的小麥仰賴進口,近年雖推動小麥復耕,卻有許多業者反應,本土小麥筋性不夠,很難做麵包。

黃子維表示,推出三種不同的麵粉可擴大本土小麥適用性,業者可按照需求自由混合不同100%小麥粉、粉心粉和法國粉。他特別推崇本土小麥混合而成的法國粉,吸水性達71%,且香氣十足,做出來的法國麵包扎實可口,孔隙漂亮,品質不遜於市場上高價的日本進口法國粉。

張明德認為本土小麥的適用性不是問題,「1600c.c.的國產車和進口車,如果時速都能達150公里,你能說國產車不是車嗎?」重點是如何應用本土小麥的特性,做出不同的風味,未來可能三款小麥粉都會嘗試,且全台40多家店面都能吃到。

宏捷和泰成麵粉廠契作的小麥農友蔡一宏開心地說,目前約種植5、60公頃小麥田,由於台灣小麥只有一期作,產量不好預估,契作才有保障,希望消費者也能多多支持,讓更多休耕地活化種麥。

十一個業者一同到小麥田體會割麥辛苦
十一個業者一同到小麥田體會割麥辛苦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