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信】轉角八百屋(4)旅行中的Micoto屋

從農路上的中途轉向

「其實我們原本是想當農夫的。」留著一臉鬍鬚、戴著黑色圓眼鏡的鈴木鐵平說。在他一旁的是穿著連帽衫和羽絨背心的夥伴山代徹,這兩個人不論怎麼看還比較像原宿或下北澤的服飾店店員,然而他們卻在四年前開起了八百屋「ミコト屋(Micoto屋)」,賣的是自然栽培的蔬果、無添加的調味料、加工品。

原本想過自給自足生活,兩人卻在千葉學了一年農業之後,發現了日本農業流通的問題,「日本蔬菜出貨的規格應該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吧,真正開始學農,才發現好多我們平常在田裡吃得津津有味的蔬菜根本不能出貨。」甚至因為蔬菜的價格比採收的工錢還低,許多農家乾脆不採收,任其在田裡腐爛,「看到就覺得好可惜!」

而兩人之所以會對農業、對食物產生興趣,則與一趟尼泊爾之旅有關。

(左起)從高中時代就是好友的山代徹、鈴木鐵平,以及最近加入的佐藤茂和。

(左起)從高中時代就是好友的山代徹、鈴木鐵平,以及最近加入的佐藤茂和。

兩人旅行,開始思考「富足」的真義

鈴木和山代從高中時代就是好朋友,社團、打工都一樣,「還一起去考了機車駕照呢。」甚至在大學畢業後還一起創業,「是登門拜訪,把低價買進的商品高價轉賣,」鈴木有點不好意思的說:「當時一邊覺得『這樣好嗎?』一邊安慰自己,但這些人也是喜歡才買的,也還好吧?」經過無數的掙扎,決定「還是要賣自己喜歡的東西」,結束了原本的事業,喜歡旅行、也喜歡達賴喇嘛的兩人去了印度。

原本想由印度轉往拉薩,但費用昂貴,加上鈴木因跳進恆河洗澡感染了赤痢,延長了滯印的時間,最後決定改去尼泊爾。

「每天都在安娜布爾納峰的山間苦行,好累好累,當時迎面走來的雪巴婦女給了我們蘋果,也可能是我們真的太累了吧,但那蘋果真的太美味了!」第一次從食物中感到鮮明能量的兩人,驚覺食物對人的影響,「我們平常在日本吃的,到底是什麼?」

尼泊爾人天還未亮就起床,太陽下山就回家,「在日本半夜一點辦公大樓的燈還是亮的…在這裡沒有人是被逼著工作,讓人覺得很舒服。」每天超時工作、拼命賺錢也拼命浪費,糧食廢棄率比美國還高,這是真的富足嗎?

DSCF0503

與「自然栽培(註)」相遇、從拜訪中發現了「人」的重要

回到日本的兩人,因緣際會認識了推廣自然栽培的蔬果專賣店Natural Harmony,經由介紹,到千葉自然栽培農家去學了一年,才發現原來賣菜有這麼大的問題,縱然這些蔬菜再好,沒有伯樂,還是被埋沒在田裡,決定從事八百屋的兩人,還是不改浪漫本性,從研習時代認識的朋友開始,再經由農家之間的介紹,開著露營車到處探訪生產者,從北海道到九州,累積至今,從將近100戶農家的田裡新鮮直送。

一開始他們主打「自然栽培蔬果」,但隨著認識的生產者增加,這樣的想法改變了,「栽培方法不是只有一種。」每個地方風土、土壤、氣候不同,品種不同,生產者更是不同,只要適合當地、適合該農家,就是好方法,「如果只一味推崇自然栽培,批評施用有機肥料的做法,感覺不是很好。」

從事自然農的人,往往有自己的堅持,排他性強烈,為了除不除草、用不用資材吵得面紅耳赤,「我們是覺得,直接到田裡看最快,」鈴木說:「人格會反映在田裡。」真的了解自己的土地和作物的農家,不會只看標準守則施肥。

註:日本以「自然」為名的栽培方式流派眾多,自然栽培的定義為:無農藥無肥料栽培、雖然利用微生物的力量但不直接投入微生物資材,創造土壤內部多種微生物共存的環境,代表性人物為木村秋則。

長野在來種的青皮白蘿蔔

宅配起家,藝術、手作市集的另類出擊

micoto屋的傳單

Micoto屋以宅配和市集為主,「原本是因為沒錢弄店面,現在覺得這樣更彈性、也能獲得新的刺激。」不同於一般人多半在有機市集、農夫市集擺攤,他們多半出沒於手作市集、音樂季、藝術市集、古董市集等地方。「農夫市集之類的地方,多半是已經認同這樣的理念的人才會來,其實擴大的很有限,我們想讓不太關心飲食的年輕人能夠吃到這些蔬果。」

參加這些活動,除了蔬菜的品質,最重要的還有攤位的整體氛圍。「要讓蔬菜有『洗鍊感』」,連賣菜人的外表也都是整體的一部分,「像我留著鬍子,賣菜的時候多多少少會讓人覺得很有嬉皮風,與活動整體的風格是很合的。」鈴木說。

另一方面,去農夫市集每攤都在賣菜,大家使用不同的農法,「要是客人問『為什麼蔬菜不用肥料?』,講解過量使用肥料的問題的時候,好像在批評別的方法,貶低他人抬高自己,感覺很不好。」能夠共存共榮的平衡生活圈,才是「自然栽培」的真義。

在這些場合並不是那麼好賣,「但我們希望成為一股改變的力量」,經過四年,關心食物、關心生活的年輕人,確確實實的增加,許多企劃也紛紛上門,現在他們一年舉辦二、三十場的工作坊,教作醃漬物,蔬菜料理等等,透過多樣化的活動持續發聲。

各種果醬與姜汁

各種果醬與姜汁

支援有個性的在來種蔬菜

不管是宅配或擺攤,Micoto屋都會特別擺進傳統的在來種蔬菜。「其實日本的農業也是『非常日本』的,要求一模一樣的蔬菜,有點怪、有點不同尋常的蔬菜會被另眼相看。」因現在的消費者,往往只知道怎麼處理常見的白菜、白蘿蔔、番茄、小黃瓜,會嘗試不常見蔬菜的比例並不高。為了避免消費者卻步,在來種蔬菜的比例無法太高,並附上食譜、介紹,推薦適合的料理方法。

他們對栽培方式柔軟的思考也表現在在來種上。「在來種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延續下去,像山形那邊有採種了二十代的芋頭『甚五右衛門』,要是農家判斷今年不灑藥會全滅,問我要不要用藥?那當然是要用啊!」也許是有過實際的從農經驗,使他們不以作法為優先,而是先以農家的角度來思考。

少見的紫山芋

少見的紫山芋

連接產消,傳達價值,是「八百屋」的責任

「生產者絕大部份都想種好吃的蔬菜,也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一直灑藥。」但如果進入一般流通,聽不到消費者的聲音,就像製造工業製品開始追求規格,「把兩邊連結起來,就是八百屋原本該有的樣子」,每一次的拜訪、每一通的電話,就是傳達消費者的反應的最好機會,生產者也會更有幹勁。

「我們這樣的流通業,其實是多餘的工作。」運費、包奘、時間都是浪費,「如果附近就有農家,大家形成一個共享生活圈是最棒的」,但現在生產與消費似乎分處天平兩端,「無農藥栽培的蔬菜並不貴,而是合理的價格。為什麼可以有這麼便宜的菜,一定轉嫁了某些成本,但沒人意識這樣的事」,讓人感受到蔬菜的價值,累積一點一滴的改變,就是Micoko屋的目標。

DSCF0524

(【日本通信】系列文章由 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日本通信系列閱讀,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