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個「有機農業研究中心」落腳花蓮 研發有機資材、天敵防治

台灣有機農業發展20年,面積卻不到全國農地1%,農委會編列1億4千萬預算,預計利用退輔會在花蓮壽豐的9公頃土地,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立全台第一個「有機農業研究中心」,研發有機種苗、資材、天敵防治等,將花蓮打造成台灣有機農業重鎮。

全國第一有機研究中心,落在壽豐

10632884_10152840576025687_737092323897717622_n
立委蕭美琴(圖中)邀集農委會農糧署跟主管花東基金的國發會官員、討論花蓮農業發展和吸引青年回鄉的方案(圖片來源:蕭美琴臉書)

立委蕭美琴上月底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案,要求農委會明年編列公共建設預算,協助花蓮農改場成立「有機農業研究中心」,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當場應允,日前農委會正式發公文給花改場確認此事。

農糧署主秘蘇茂祥表示,花改場長期協助有機農業,對成立研究中心樂觀其成,今年已經正式在「擴大公共建設計劃」項目下的「推動有機農業發展」,編列1億4千萬預算,尚待立法院通過,不過細部的金額分配,需等花改場提出計劃後才能評估。

目前退輔會已經允諾,撥用壽豐9公頃農地給花改場,作為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基地。

花改場副場長范美玲說,這塊農地面積很大,而且十分集中完整,空間獨立,「是很好的有機示範場地」,不過因為前身是河床地,土壤比較貧瘠,也沒有灌溉水利設施,得先將基礎設施整理好,再逐步開發,還沒決定要種什麼作物,未來研究將朝向有機作物栽培技術、有機資材、土壤肥力改良等多方並進,開設更多相關課程,成果也會分享到全台,不會只侷限在東部。

花改場近年積極推動「天敵防治」,在田埂種草設綠籬營造生物棲地,之後也打算運用在研究中心,協助改良環境。

11390252_1085966624765993_3653803143687169265_n
花蓮污染少,適合作有機發展重鎮(攝影/彭昱融)

彌補花東研究資源

DSCF1883-1000
(圖左)彭昱融在花東接觸農友,希望在地有好的加工中心(攝影/楊鎮宇)

截至去年底,全台共有6071公頃有機農地,其中宜蘭、花蓮、台東加起來就超過三分之一,但是相較於西部有五個農改場和許多試驗單位,一山之隔的東部卻僅有花蓮區和台東區農改場,管轄範圍相當於高雄到台北距離,資源嚴重不足。

卸下PRADA主管工作的返鄉青年黃彥儒說,東部的資材相對缺乏,家中栽培水蜜桃、柑橘類作物,還要特地到西部購買果樹用的三角鋁梯;目前花改場比較少針對單一作物開課,希望未來成立有機中心後能加強,讓新手農民能吸收多方面的知識。

花蓮年輕人彭昱融前年返鄉開闢友善農產品平台,對於有機研究中心樂觀其成。他表示,相較於西部,花蓮農業知識較不流通,人力、資源也比較少,以往雖有一天的短期加工研習課程,但持續2、3天的有機農產品加工課,一年只有一次,一次只收30人。

他希望有機研究中心不只著重傳統的品種開發,還能串聯加工,例如同樣做地瓜酥,台農57號就比水分多的66號適合,若農改場可以成立相關課程,研究什麼品種適合哪種加工方式,輔導生產者和加工者預先規劃生產,較能解決農產突然爆量、無處可銷的問題。

蕭美琴認為,台灣的有機多是小農經營,容易受到污染,政府應該成立專責機關,整合資源,建議有機研究中心除了研究作物病蟲害,另加強有機肥料研發和知識推廣,協助有機農民解決問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